薛世宇 李濤


摘 ?要:目的 ?探究心理護理對老年病康復過程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151例老年康復患者,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分76例患者,選用心理護理,對照組分75例患者,選用常規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心理評分與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比較,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76例患者總滿意度數據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實驗組數據顯著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對老年病康復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具有顯著效果,幫助患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負面情緒,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
關鍵詞:心理護理;老年病;康復過程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103-02
在臨床上老年病是跟老人自身的衰老有一定的關系,而此疾病是跟患者的免疫力及病理性老化有重大聯系,其中就有冠心病及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其中還包含老年性耳聾及老年性癡呆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并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經濟支出,使患者負擔加重[1-2]。隨著近幾年我國的醫學科技不斷地完善及優化,情緒狀態的變化導致患者生理機能已被臨床上廣泛認知,因此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是十分重要的,此篇文章選取本院收治的151例老年康復患者作為參考對象例患者,分析心理護理對老年患者康復過程中的具體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在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151例老年康復患者作為參考對象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76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最小年齡在58歲,最大年齡在92歲,平均年齡在(75.0±6.4)歲,疾病類型:高血壓患者35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19例,腫瘤患者10例。本研究取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對照組分75例患者,男性在43例,女性在32例,最小年齡在57歲,最大年齡在96歲,平均例年齡在(76.5±6.8)歲,疾病類型:高血壓患者3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22例,冠心病患者15例,腫瘤患者8例,經過對兩組患者的疾病、性別、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同意參加本實驗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有消化道疾病和血液病的患者。
1.3 ?方法
給予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按時按量的藥物服用,在飲食上要食用低脂肪和低鹽的食物為主,在依據患者的病情恢復狀況對其制定有效的運動鍛煉。
而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心理護理,方法如下:①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教育水平及理解力和疾病的認知進行一定的了解,根據不同的患者制定相對應的護理干預方案,此時護理人員要依據患者病情的恢復狀況為其講解預后的護理方案,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聽講并及時解答,幫助患者糾正錯誤的意識觀念,防止患者對病情的誤解導致其產生嚴重的負性情緒。②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的日常護理中,要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每天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同時要為患者講解過程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及戰勝疾病的決心,對患者產生的負性情緒要找出原因,并及時跟患者進行談心,傾聽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并指導患者正確的宣泄情緒及壓力的方法,叮囑家屬要多鼓勵及理解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加快患者的康復時間。③在午休及晚間護理人員要適當的播放一些老年人喜歡聽音樂及戲曲等,幫助患者身心得到放松,并及時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方法及技巧,在患者臥床中要告知雙肩放松,慢慢閉上眼睛后經鼻實行深呼吸及正常呼吸,待憋氣2~3s之后將氣緩慢的吐出。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表(HAMA)及漢密爾頓抑郁表(HAMD)進行評定,對比兩組患者前后的心理情況,對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進行對比。通過制定護理,滿意度對兩組患者進行評比,包含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等三項,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主要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問卷調查包括軀體、心理、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四個選項分析,生活質量評分越高就代表患者的恢復情況越好。并對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進行對比分析,而總分為56分,患者的分數越高就代表焦慮及抑郁的狀況就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本篇心理護理在老年病康復過程中的數據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應用t檢驗方式;計數資料單位用計數資料用[n(%)]表示,通過χ2檢驗,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前HAMD評分和對照組護理前HAMD評分比較,兩組數據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HAMD評分對照組護理后HAMD評分比較,實驗組數據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對比
實驗組的總滿意度為96.05%顯著大于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78.67%,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和對照組患者干預后對比,實驗組數據顯著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現代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很多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及各大臟器功能都慢慢衰退,導致老年人的抵抗力及身體免疫力不斷的下降,使患者身體內的慢性疾病也都慢慢出現,由于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會使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不良情緒,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使患者的生理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患者的病情恢復較慢,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恢復時間[3-4]。而心理護理是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心理上的護理方式,對患者的心理活動形成影響,以至于達到患者預后的護理效果,經過對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對此疾病和病情得到正確的認知,可預防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經過有效的心理疏導及結合身心放松療法,具有顯著效果,并對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得到及時的改善,并及時的緩解了心理應激對病情健康恢復產生的影響,從而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快了患者治療康復時間,使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5-6]。本篇研究得知,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比較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76例患者總滿意度數據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老年病康復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具有顯著效果,幫助患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負面情緒,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昆,牛天鵬.慢性老年病病人的心理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27):218-223.
[2]亓煜琳,朱小英.心理干預在老年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2):268-269.
[3]余美珍,黃曉燕.個性化護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20,10(3):193-194.
[4]梁棉,賴曉云,邱美云.個性化護理對老年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20,41(2):486-487.
[5]林莉莉.老年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10-11.
[6]王俊平.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