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珍 尹慧娟 蒲瑜 寧偉 趙國強

摘 ?要:目的 ?探析成人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ASD)者接受介入封堵治療時,應用超聲心動圖對左心功能、右心功能變化的應用情況。方法 ?選取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成人繼發孔型ASD患者450例,均進行介入封堵術治療,且定期隨訪,并在術前1周、術后3d、1個月、6個月行超聲心動圖監測,觀察指標包括RVDd、RAD、PAD、FS、RVLFS、TAPSE、SV、EF、LVDd、LAD等心功能指標的動態變化情況。結果 ?手術后RVDd、RAD、PAD等數據減小,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尤以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變化顯著,術后6個月,各項指標趨于穩定,無顯著變化。結論 ?在繼發孔型ASD患者中,給予超聲心動圖監測封堵介入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術前、術中及術后監測相關指標,能夠為治療后心臟結構改善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超聲心動圖;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治療;心室收縮功能
中圖分類號:R44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133-03
房間隔缺損英文簡稱ASD,在臨床比較常見,屬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臟疾病,會給左、右室心肌功能帶來嚴重影響。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給患者的傷害非常大,介入封堵治療隨著臨床醫療水平與技術的進步而逐漸完善,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2],成為臨床治療此病的首選方式。但患者治療后,如何觀察其左右心功能,也成為研究研究的重點問題。超聲心動圖是指應用超聲測距原理脈沖超聲波透過胸壁、軟組織測量患者心室及瓣膜等周期性活動,能夠顯示各結構相應的活動時間,并用記錄儀記錄這些曲線,其在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療以后運用,能夠評估手術前后心功能,詳細記錄患者相關指標。本文以我院繼發孔型ASD患者為例,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觀察手術前后患者左右心室收縮功能情況,評價手術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進行,抽取此階段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收治的450例繼發孔型ASD患者納入研究,其中,患者的男女人數比例為241∶209,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為(48.35±0.24)歲。經臨床診斷標準均確診為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單孔425例,雙孔25例,缺損最小直徑為5mm,最大直徑為35mm,平均為(20.34±2.51)mm,經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為左向右分流,儀器選用IE33及EPIQ7C超聲診斷儀(荷蘭PHILIPS公司),探頭頻率1~5MHz。右室與右房擴大者分別有102例與87例,左室與左房擴大者分別有96例與71例,肺動脈高壓53例,肺動脈擴張41例。此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自愿參與,并同醫院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診斷,確認為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者;②臨床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具有肺、腎、肝等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手術前,患者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在術前1周,檢查患者心腔大小,顯示房間隔缺損的數目與直徑,重點觀察其缺損最大徑、心動周期內擺動情況。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心臟內各瓣膜的返流情況加以了解。對肺動脈收縮壓進行評估預測。手術時,患者進行麻醉處理,在X線引導下,對其開展右心導管檢查。
穿刺后將硬導絲經股靜脈送至左上肺靜脈,從股靜脈到左上肺靜脈建立軌道,輸送長鞘到左房后,將導絲撤出。于左心房內放置封堵器,將傘盤釋放后,動作輕緩下拉回,以此釋放右房傘盤以及腰部傘盤。通過對超聲心動圖的利用,對各切面情況進行實時觀察,包括心尖四腔、劍下雙房、下腔靜脈等處,明確觀察封堵器位置,確認無誤后,對周圍殘留分流情況進行檢查,無分流后將輸出系統撤出。手術后,分別于術后3d、1個月、3個月、6個月對其進行隨訪,監測各項指標。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左右心功能。
1.5 ?統計學意義
臨床數據用SPSS22.0軟件計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符合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右心功能指標
術前及術后3d各項指標沒有顯著變化,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改善明顯,與手術前及術后3d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評價左心功能指標
術前及術后3d各項指標沒有顯著變化,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改善明顯,與手術前及術后3d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房間隔缺損是常見疾病,是房間隔內存在異常,導致左右心房間隔殘留孔洞的情況[3],會損害患者心功能。繼發孔型ASD患者由于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加重右心容量負荷,右心系統出現問題,嚴重者還會出現右室壓力升高、肺動脈壓升高等情況,另外,還會引起左心室擴張不足,從而左心室功能減低,給患者身體帶來嚴重傷害。房間隔封堵術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其可以阻斷心房之間的血液流動,減輕右心容量負荷,減輕對左心室功能的影響[4-6]。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術前1周與術后3d的數據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心功能指標無變化、各心腔大小變化不明顯,這就說明在術后3d,手術效果還沒有完全發揮,無法造成心腔結構改變;而在手術1個月后,可使心房內的左向右分流情況消失,減輕右心負荷,使肺動脈的血流量減輕,導致右房左右徑、右室左右徑、主肺動脈內徑逐漸減小,左房左右徑、左室前后徑內徑逐漸增加,直到其恢復正常水平,數據顯示,術后1個月和術后3個月的改變最為明顯。另外,在患者進行封堵術前,由于左向右分流的影響,其左心容量負荷減小,導致了左室射血分數、短軸縮短分數、每搏量減小;經肺動脈血流量增加,也導致了右心室長軸縮短分數、三尖瓣環收縮期位移的減小;而在手術后,異常分流消失,患者右心負荷明顯減輕,心腔結構恢復,增加了左室射血分數、短軸縮短分數與每搏量,三尖瓣環收縮期位移與右心室長軸縮短分數也隨之增大,體現了手術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超聲心動圖引導下,行介入封堵術治療,可使繼發孔型ASD患者的創傷減少,對心功能恢復具有良好促進作用,術后實時監測心功能指標,發現問題及時復查。
參考文獻
[1]阮偉偉.小兒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與卵圓孔未閉自然愈合的超聲心動圖隨訪[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7,23(3):261-265.
[2]劉會若,尹立雪,張瑞芳,等.超聲心動圖在單純性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經胸封堵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6,13(6):418-423.
[3]盧衡,陳良萬,張貴燦,等.超聲心動圖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的臨床評估[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0(6):646-650.
[4]陳關良,李海嶸,王衛,等.嬰幼兒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及長期療效[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5,21(1):65-69.
[5]王青雷,劉曉橋,張長海,等.扁平指數在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中的應用[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40(11):1239-1241.
[6]平璐依,劉燕娜,郭良云,等.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房室瓣畸形超聲心動圖與外科手術探查結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8,34(11):1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