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玲 ,谷勝利,楊貴玲,丁錦平
(1.商丘師范學院測繪與規劃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師范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2018年3 月,為推動“多規合一”,實現山水林草湖田的整體保護和綜合管理,合并了城鄉規劃管理、主體功能區規劃等職責的自然資源部成立;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教育部門要研究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建設;2019年5月28日,自然資源部發出《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2021年1月,注冊城鄉規劃師更名為國土空間規劃師,由準入類調整為水平評價類。以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為導向,通過學科融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培養滿足國土空間規劃行業發展的、專業技能復合化與多元化的“一專多能”型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各高校城鄉規劃專業面向國土空間規劃改革發展的必然。
本研究以產業為導向,以項目為中心,多學科、多主體協同教學,構建學科融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新工科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的人才鏈、學科鏈與產業鏈的有效對接,培養滿足國土空間規劃行業發展的、專業技能復合化、多元化,“一專多能”型人才,以期能夠為同類型高校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融合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隨著國家規劃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建立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人才短缺,技術支撐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為適應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需要,高校應加強專業融合創新,加快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在規劃中的研發應用,培養知識結構豐富、能力復合的國土空間規劃人才。
下表列出了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較為重要的三個學科。測繪類相關專業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供基礎地圖、空間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及后期的監測管理等;地理科學類相關專業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理論基礎、進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的“雙評價”、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放邊界的三線劃定、支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筑類相關專業支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在三線劃定后進行城鄉空間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工作。此外相關的學科專業還有生態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

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學科與專業
我校城鄉規劃專業已在2020年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時結合學分制度改革等措施優化調整教學內容,但是受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等規定的約束,導致高校對課程體系調整的空間不大,在教學周期內難以完成整個國土空間規劃教學內容等問題。其他高校如昆明理工大學也做了這樣的嘗試,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目前應在已有學科和專業基礎上,院系之間資源整合,加快教學體系改革,探索學分制度改革,教學內容要體現“多規合一”的要求,體現“一張圖”的管控方向,尤其要加強地理信息系統等數據處理、應用方面的能力培養,嘗試融合和重構國土空間規劃學科體系,為后期根本上解決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問題打下基礎。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專業集群、學科融合的組織管理機制,實現不同院系相關專業資源的共享,實現優勢教育資源的互補。首先,建立專業教師交流共享機制、跨專業合作式學習機制等,鼓勵和引導教師定期開展學術、教學交流,鼓勵跨專業教師共同承擔跨專業綜合實踐教學指導。其次,打造復合人才培養平臺,完善選課機制,鼓勵專業群內學生共同選修專業群必修課和跨專業選修課,共同完成跨專業集中實踐教學項目,促進專業集群內學生的交流互動。三是加大實習實訓平臺開放使用和運行共享力度,鼓勵非本專業學生利用實驗實訓平臺進行實踐學習。
教師隊伍建設要切合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要求。一是加強培訓學習,通過參加省內外國土空間規劃學習研討,快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政策文件。二是注重吸取經驗豐富、多學科背景的人才,如行業老師互聘機制等,不斷充實教師隊伍。三是通過制定激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規劃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工作。
國土空間規劃教學需要系列教材支撐。在京東和當當網分別輸入“國土空間規劃”檢索,分析數據后發現,目前國土空間規劃著作從內容上看,從前沿、原理到實踐,從大尺度的區域、到中尺度的市縣、鄉鎮都有涉及,但版本不夠豐富,出版單位主要為:科學出版社、地質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等。因此學校應加快教材體系改革,加快補充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業教材,可以根據專業教學需要,鼓勵教師自編教材,將國土空間規劃內容融入現有課堂教學。
國土空間規劃教學應加強多方合作。高校學科改革應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推進產教融合、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際合作。積極參與具體研究,投身相關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專題研究,創新探索規劃技術方法。還要加強共建共享,共建研究所、實訓基地,共享教學資源,共促人才培養。如云南大學已經與企業合作成立了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嘗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教學。
國土空間規劃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校外實習基地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應該得到高度重視和高效利用。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作為地方高校,應積極對接地方發展和產業變革,通過校企、工程實踐、合作交流,共建校外實習基地,準確把握行業人才需求方向,有效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具有較強行業背景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可以勝任行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
為推進產教融合,學校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行業企業共同成立“商丘師范學院合作發展聯盟”,搭建了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產教融合、產學互動發展平臺,充分發揮學校合作發展聯盟的作用。通過商丘師范學院合作發展聯盟,引入更多企業參與專業集群建設,強化校企校地合作。學校搭臺,學院專業與各設計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現已與地方規劃院、規劃局和設計公司等十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實習教育基地,較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保證了產學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能力。
校外實習基地多以學生的集中性實習為主,缺少與校內教學實習的有效銜接,缺少定期的交流溝通機制,不能持續為設計類教學提供案例支持,對于校企、校地之間的產學研協同合作如聯合評圖、科研攻關、工程實踐、學術交流等缺少實質性進展。而且對于校外兼職導師的聘用等方面的制度不靈活,學生在校外基地的實習實踐缺少相關規范約束。需要建立嚴謹的管理機制。邀請規劃單位一線規劃師進課堂,專題授課、指導方案、點評方案等。利用規劃單位豐富的規劃實踐項目,作為設計圖題目,給學生提供“真題真做”、“真題假做”的機會,為學生提供間接參與實踐規劃項目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地方鄉村振興的建設,于2019年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與河南智行地理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整合測繪與規劃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生物與食品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等資源和研究力量,發揮多學科優勢,積極開展鄉村振興理論與實踐研究,探索以高校為依托、校地共建的科研創新模式,全面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鄉村規劃研究院和河南智行地理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主導力量之一為城鄉規劃與園林專業。
通過具體的項目任務,將相關專業的師生鏈接起來,形成項目團隊,實行“調查-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產教融合的同時實現學科融合。目前我校通過平臺建設和地方項目初步實現了項目驅動制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是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城鄉規劃實訓中心,通過平臺建設不斷深化實踐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方法,通過硬軟件配套設施的建設,既能滿足相關專業實踐項目的教學和實習實訓工作,又能保障橫向項目順利開展。例如,城鄉規劃與園林兩個專業師生把校園作為校內教學實踐基地,結合課程設計,城鄉規劃專業進行前期規劃,園林專業進行后期環境設計與園林工程,對校園廣場綠化進行更新。二是項目融入課程教學。依托“商丘師范學院合作發展聯盟”和鄉村振興研究院,已與多個地方政府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組織學生參與調研并編制完成了地方旅游規劃、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村莊規劃等項目。
①國土空間規劃和新工科的背景下,構建“學科融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勢在必行。需建設以產業-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多學科融合培養、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引導、全程項目驅動為特色的全新培養模式。
②建設學科融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與深度校企合作組織管理模式,打造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樣板工程,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的人才鏈、學科鏈與產業鏈的有效對接,帶動豫東地區鄉村振興。
③實施項目驅動制教學組織模式改革。以項目為中心,實現城鄉規劃與園林專業的人、財、物等資源的融合配置;全面推行項目化教學,將項目全面融入課程設計與集中實踐等教學環節,應探討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項目驅動制教學組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