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科,王 燕,蘭利霞
2017年國家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以來,全國正式開啟了師范專業認證工作。專業認證以全面提升學生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對師范生的畢業要求做了明確的規定,并以此為標準反向影響教學改革。《體育教學論》課程作為分科教學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傳授體育教學原理、方法,提升體育教學能力的重任,為此,《體育教學論》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本文以《體育教學論》課程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有關 “ 師范專業認證 ” 、 “ 體育教學論 ” 、 “ 教學內容 ” 等代表性文獻,為本文提供理論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需要設計問卷,對山西大同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6級、2017級學生共發放問卷150份,有效回收139份,其中2016級有效回收66份,2017級有效回收73份。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 2007統計軟件,對收集的調查問卷進行統計處理。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教育專業《體育教學論》課程開設于第五學期,總學時為32學時。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個年級的《體育教學論》課程均開設了基礎理論教學內容、技能類理論教學內容兩大板塊,與2016級相比,2017級大量增設了實踐類教學內容,但理論教學內容時數明顯減少。

表1 《體育教學論》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現狀
調查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適當地進行師德師風滲透,選擇補充師德師風內容的學生可占到總人數的61.42%,但仍有部分學生感覺不好,應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的滲透。
調查發現,有91.37%的學生認為教師對教學內容做了適當的補充,教師常對體育教學基礎理論知識(70.08%)、教學技能類理論知識(70.87%)、實踐類教學內容(69.29%)等做適當的補充,但對教學反思類(36.44%)、教學研究類內容(3.94%)補充相對較少。
調查發現,選擇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能經常突出重點、難點的人數可占到總人數的3/4左右,可見,教師的教學講解能做到重點突出。訪談得知,教師常把教學技能類理論知識作為重點、難點,常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逐個突破重點、難點。
在對2017級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對安排實踐教學內容持贊同態度的可達到80.92%,只有4.11%的學生不贊同。在于學生交流中發現,通過實踐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組織管理能力,甚至是不怯場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升。
在對《體育教學論》課程教學內容改進必要性的調查中發現,2017級學生與2016級學生相比,選擇有必要改進的明顯由86.4%降低到64.4%,從改進維度來看,與2016級相比,2017級學生選擇教學內容量、理論及實踐教學內容比例、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及趣味性方面均有較大幅度下降,分別為53.2%、57.5%、48.95、23.4%,但由于實踐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的難度明顯高于2016級,可占到總人數的51.1%。總體來看,仍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內容難度、教學內容量、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比例。

表2 學生對《體育教學論》課程教學內容改進的意見
踐行師德是師范專業認證對師范生畢業要求中的首要要求。關注學生師德培養,是《體育教學論》課程的任務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師德滲透,以堅定學生教學信念,培養學生教師職業情感。
掌握體育教學基本知識、原理是師范專業認證的學科素養要求,也是《體育教學論》課程的知識目標,《體育教學論》課程應讓學生在認識體育教學主要構成要素的基礎上,把握體育教學本質、規律,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教學理論水平。
培養學生教學能力是師范專業認證的關鍵要求,也是《體育教學論》課程的核心任務。師范專業認證要求畢業生能針對學生發展特點,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實施和反思,《體育教學論》課程應以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提升為目標,使學生具備初步體育教學的能力。
能在教學反思的基礎上,批判性地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是師范專業認證的學會反思要求,也是《體育教學論》課程實踐教學目標之一。《體育教學論》課程應在讓學生了解體育教學反思的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掌握體育教學反思的方法,具備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分析和解決體育教學問題。
做一名有仁愛之心好教師,且具有從教意愿是師范專業認證踐行師德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師應以身作則,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自覺為學生做表率,做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其次,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通過視頻、講述等方式向學生推送典型事例;再次,通過設疑、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師德師風的重要性。
體育教學反思、教學研究能力既是體育學科素養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會發展的重點之一。由于《體育教學論》總課時數的限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進一步提煉教學內容,并增設體育教學反思、研究方面的內容,同時,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研究。
知識應用能力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理解的外在表現,是畢業要求中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訪談發現,學生對識記類知識掌握較好,但在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覺力不從心,因此,應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另外,多收集精典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判斷,來提升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師范專業認證畢業要求中明確提出師范生能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實施并具備初步的教學能力。首先應增設演講、無生上課、優秀范例等實踐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其次,適當降低對學生實踐教學的要求,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