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鵬,王 鍇,楊程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非常重視我國體育工作的發展,中國體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競技體育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和國際影響力將位居世界前列,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競技體育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競技體育的發展也為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做出杰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是我國賽事級別最高運動項目最全的體育競賽,各省市在全運會取得的成績能夠有效地反映了該省市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水平,可以說一個省在全運會上取得的成績是其競技體育綜合實力重要指標。目前江蘇競技體育實力仍處于第一集團,但其競技實力上下波動較大,因此當前迫切需要解決江蘇省競技體育穩定可持續發展問題,從而提高其整體競技實力。
為了深入研究江蘇省競技體育近些年取得的成績,本文全面系統研究江蘇省競技體育代表團在第11屆至第13屆全運會上競技體育實力的布局特征,以江蘇省競技體育在11~13屆所獲得的獎牌情況作為參考依據,從結構特征、性別特征、項群特征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目的在于江蘇省競技體育代表團競技實力的提升,為增加接下來的第14屆全運會以及奧運會的競技實力提供參考。
以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中獲取的286枚獎牌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全運會和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1-3]關于江蘇省競技體育代表團在第11~13屆全運會取得前3名的成績,分別以競技體育、性別特征、結構特征和項群特征等作為關鍵詞,查詢到20余篇論文,查閱相關書籍6部,為開展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論支撐。
1.2.2 數理統計法
對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上所獲得的金銀牌及獎牌歸屬進行統計分析,運用Excel表格對數據進行初步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運用SPSS對數據整理分析。
1.2.3 邏輯分析法
依據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獲取獎牌,歸納其結構特征、性別特征和項群特征,遵循邏輯分析法的基本原則,論述其競技體育代表團實力的綜合特征。

表2 第11~13屆全運會江蘇省競技體育獲取獎牌項目統計一覽
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中共獲得286塊獎牌,其中金牌89塊、銀牌79塊、銅牌100塊。從這三屆獲得的獎牌和得分數上看,第13屆列第一,第11屆第二,第12屆第三;雖然在這三屆全運會在獲得獎牌和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第13屆、第11屆和第12屆,但從獲得金牌數量上表現為第11和12屆都獲得為27塊、第13屆35塊逐漸增加的趨勢(表1)。總體可以看出,在第11~13屆全運會上,江蘇省競技體育表現比較穩定,競技實力逐漸加強。

表1 第11~13屆全運會江蘇省競技體育獲取獎牌統計一覽表
從獲得獎牌的項目上可以看出,江蘇省在第11~13屆全運會共有34個項目獲得過獎牌。其中田徑以17塊金牌、19塊銀牌、17塊銅牌共53塊獎牌高居榜首,擊劍獲得12塊金牌、7塊銀牌和11塊銅牌共30塊獎牌列第二,其余項目無論從獲得金牌數還是獎牌數上相對較少,具有一定的競技潛力,競技實力相對較弱。為了更加清晰地認知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項目特征,本研究依據總得分選取分層聚類方法對各個項目分為項目優勢區、項目較優勢區、項目弱勢區三大類。從表3可以看出,田徑獲得600分位于項目優勢區,擊劍獲得343分位于項目較優勢區,柔道(202)、羽毛球(178)、游泳(154)、網球(130)、射擊(127)、跆拳道(116)、自行車(112)、拳擊(107)、跳水(91)、國際式摔跤(89)、足球(81)、籃球(57)、體操(54)、武術套路(53)、手球(52)、賽艇(50)、花樣游泳(45)、帆船(44)、馬術(42)、排球(37)、壘球(36)、舉重(34)、沙灘排球(33)、射箭(32)、現代五項(22)、曲棍球(21)、棒球(20)、蹦床(20)、武術散打(13)、橄欖球(11)、藝術體操(10)、花樣滑冰(10)位于項目弱勢區。

表3 第11~13屆全運會江蘇省競技體育獲取獎牌項目聚類分析統計一覽
按照性別對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獲取獎牌分布特征進行分析,主要分為男子、女子兩大類。近些年來,我國競技體育在國際大賽中出現較為明顯的男女獲取獎牌比例分布不均衡,出現了所謂 “ 女強男弱 ” 的現象[4]。那江蘇省競技體育代表團實力在第11~13屆全運會中是否也存在 “ 女強男弱 ” 的現象呢?
從表4可知,男子運動員一共獲得119.5塊獎牌,其中金牌為32塊、銀牌35塊和銅牌52.5塊;女子獲得148.5塊獎牌,其中金牌57塊、銀牌44塊、銅牌47.5塊。不難看出,女子總體競技實力強于男子競技實力。從獲得金牌數量上看,男子獲得金牌數占金牌總數的36%,女子獲得金牌占金牌總數為64%。總體而言,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男子項目競技實力與女子優勢項目競技實力還存在較大差距。從江蘇省競技體育實力的性別特征能看到近年來我國競技體育的性別特征的 “ 影子 ” ,都出現了 “ 女強男弱 ” 男女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表4 第11~13屆全運會江蘇省競技體育獲取獎牌項目性別分布統計一覽表
項群訓練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我國著名學者田麥久提出建立 “ 分類訓練學 ” 的構想并創建的[5]。本研究以田麥久學者在項群訓練論中所提出的以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來分類即將其分為體能主導類、技能主導類、技心能主導類和技戰能主導類四大類。[5]以此為依據對江蘇省競技體育代表團在第11~13屆全運會上獲得獎牌項目進行統計與分析,發現其項群規律。
從表5可以看出,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獲取89塊金牌、76塊銀牌和100塊銅牌共計265塊獎牌。依運動員競技能力主導因素大類分類標準來看,體能主導類項群獲取87塊獎牌,占總獎牌數的32.9%,技能主導類項群獲取30塊獎牌,占總獎牌數的11.3%;技心能主導類項群和技戰能主導類項群分別獲取14塊和134塊獎牌,占總獎牌數依次為5.3%、50.6%。從亞類分類標準來看,格斗對抗性項群獲取獎牌較多,共77塊占總獎牌數的29.0%;速度性、耐力性、隔網對抗、表現難美和同場對抗項群次之,獲得獎牌依次為41塊、36塊、33塊、30塊和24塊;表現準確(14塊)和快速力量(10塊)獲取獎牌數量相對較少,二者合計只占到總獎牌數的9.1%。在對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獲取獎牌項目賦分的基礎上,選取分層聚類方法,對8個亞類項群獲取獎牌的總得分進行分類統計,其中格斗對抗性項群獲得870分位于項群優勢區,速度性(464)、耐力性(404)、隔網對抗性(378)、表現難美性(325)、同場對抗性(278)位于項群較優勢區,表現準確性(159)和快速力量(115)位于項群弱勢區(表6)。

表5 第11~13屆全運會江蘇省競技體育獲取獎牌項目項群分布統計一覽表

表6 第11~13屆全運會江蘇省競技體育獲取獎牌項目項群分布聚類分析統計一覽表
從江蘇省競技體育實力的結構特征看,江蘇省競技體育在第11~13屆全運會上表現比較穩定,整體競技實力逐漸加強,田徑和擊劍項目是獲得獎牌的主要項目;從江蘇省競技體育實力的性別特征能看,女子總體競技實力強于男子競技實力,出現了 “ 女強男弱 ” 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從江蘇省競技體育實力的項群特征看,技戰能主導類和體能主導類項群是獲取獎牌的主要項群,在亞類項群上,格斗對抗項群是獲取獎牌的核心項群。
江蘇省應繼續堅持體育改革,積極探索適應我省省情和競技體育發展特點的職業運動員管理制度;實施體育人才選拔工程,建立完整的人才梯隊,進一步加大我省競技體育儲備性人才建設;推動發展學校特色俱樂部、運動隊,引導青少年積極參加各年齡段全國青少年U系列競賽;認真研究各項群獲勝規律,從運動員選材就根據自身特點為其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繼續提高我省執教的教練員的專業執教水平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