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碩,金子鑫
從內涵上看,標準是為了在 “ 相應的輻射范圍中獲取最佳的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 。而標準化則是為了相應的輻射范圍中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問題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的活動。體育信息標準化是通過科學合理的調研后,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標準并付諸實施,通過宣貫、監督等手段將標準化的方法、原則、理念等運用到體育產業信息管理與服務當中,從而能夠實現體育信息工作的 “ 四化 ” ,即管理精細化、質量目標化、方法規范化、過程程序化。
推進體育信息標準化建設是構建現代體育工作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體育信息化部門管理與服務水平的必然選擇,是推動體育事業縱深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體育信息化工作堅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發揮整體效益指導方針,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從體育信息基礎建設到大眾心理認知和工作態度,再到體育業務與信息技術的不斷交融,從 “ 自上而下 ” 的強勢推動到法律法規和工作條例的一體化建設,體育信息化保障環境不斷優化。進而,體育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優化升級促進了體育行業水平和體育行政管理職能效率躍進,助力了公共體育服務提高,推動了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主體間交互式協調發展,各級各類體育信息化均在穩步推進,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等領域結合各自需求,建立信息系統并取得一定應用效果。信息化對體育改革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目前,信息化已成為國家戰略,體育信息化正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 “ 十三五 ” 期間,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體育強國、充分發揮體育在建設健康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文化競爭力方面作用等任務對體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體育信息化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旗幟鮮明的回答了 “ 全面小康和全民健康 ” 的關系問題,發表了 “ 建設體育強國 ” 相關重要論述,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建設體育強國的根本方式是推進群眾體育建設,建設體育強國的根本目的是人民至上保障人民體育文化權益推進人民身體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 “ 兩個一百年 ” 偉大目標必須守住全民健康的底線,全面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必須守住全民健康這一根本要義,習近平關于全民健康的偉大期許指導著當今體育事業的發展方向,以摧枯拉朽之勢革新著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意志堅決的對中國體育事業提出了繼往開來的偉大要求。 “ 共襄偉大盛舉,共建體育強國。 ”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關于體育強國建設重要論述,矢志不渝保持人民至上之初心,堅定不移地推動人民群眾體育文化生活,推動全民運動、全民體育、全民健康。堅決推動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良性發展,堅持 “ 體育是人民的 ” 這一根本要義,持續為競技體育過熱現象 “ 降溫 ” 。堅持體育外交、體育產業發展、體育文化、體育競技、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協調一體化推進,明確 “ 為人民服務 ” 的根本準則,積極完成全民健康的偉大愿景和必然要求。
2010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體育產業標準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提出 “ 大力推進體育產業標準化工作,提高我國體育產業標準化水平 ” 。因此,加強體育信息標準化的頂層設計,科學的規劃體育產業和架構,研究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相互協調的體育標準體系,是未來我國拉動體育產業發展,推進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相關的標準應該做到全面配套,能夠促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等各個相關體育模塊全面發展。
2015年2月,國務院出臺相關《決定》,取消了體育行政審批項目,從客觀上要求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優化政府職能,從體育管理向公共體育服務躍進,適時采用新的方法促進和發展體育產業,健全體育標準。推行體育強國建設和服務型政府,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對于體育主管部門必須加快制定體育標準體系,以約束職權、明晰責任、促進服務,為更好、更快推動中國體育事業合法、科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響應習近平同志號召推動體育事業均等化,方便群眾體育文化發展,便利群眾參與競技體育事業,保障群眾體育權益,促進全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科學的手段擴大體育服務和產品供給,以引導社會資本的參與為先鋒,優化體育產業的空間布局、完善體育產業結構,引導體育經濟持續良性發展,推動體育服務整體性循環性革新。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中的支柱產業,這就對體育產業標準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體育產業標準化水平,加強體育行業的管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體育成為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新增長點。2013年,體育服務業收入達到299.4億,占體育產業總收入的比重為34.7%;體育服務業從業人數7.4萬人,占體育產業總從業人數的比重為46.1%。隨著群眾收入增長和結構的變化,體育健身的意識增強,未來群眾將更加注重運動和健康,對體育服務需求日益高漲且多樣化、多層次化,要求進一步推進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提升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與此同時,基礎性、公益性的公共體育設施設備和商業性的體育健身產管要進一步提高復合利用效率,加強運營能力。力求體育設施設備以及體育服務的供給結構、效率、質量進一步改善。大眾體育對體育服務、場館和設施的要求提升,也進一步對相關標準的完善提出了新要求。
我國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進入 “ 三期疊加 ” 的發展時期,在 “ 四個全面 ” 戰略構想指引下,體育活動逐漸多元化,體育新業態不斷涌現,體育社會化、生活化發展趨向愈加顯著,需要突破體育發展理念、模式、體制和機制層面的制約和障礙,需要建立新的體育發展體系,推進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體育領域內部融合和跨界融合進一步深化發展,如在體育內部,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出現融合互動,在體育與社會各界之間則通過體教融合、體健融合、體旅融合、體醫融合等為形式實現跨界融合發展。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能夠實現數據、方法、人才、資源、成果等各個領域的共享,這就要求了其各個方面都需要有新的規范和標準體系的指引。而且,隨著以 “ 互聯網+ ” 的迅速發展,互聯網與體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可穿戴設備等業態快速興起,體育智慧化的趨勢也不斷加強,新的業態和新的需求也對新的規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體育信息化 “ 十三五 ” 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電子政務內網、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三網并存的網絡體系;基本實現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系統、數據資源、網絡安全統一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信息技術與體育融合發展的中國特色體育信息化發展思路。
圍繞體育與信息技術融合等規劃要求,將在體育信息標準體系規劃中提出對體育發展過程中有關數據搜集、分析、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標準的制定;提出體育競技裝備的研發和引進吸收再創新成果相關的標準制定;提出對體育場館和運動人員進行監控、監測等進行規范化的標準制定;提出體育賽事信息化支撐相關的標準制定;提出智能場館、智能裝備、大型運動會信息技術相關標準制定建議。
3.1.1 標準體系的界定
GB/T 13016-2009《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對標準體系(Standard System)定義為: “ 一定范圍內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科學的有機整體。 ” 標準體系一般是以體系表或者結構框架圖的形式呈現。根據涉及的范圍和目標不同,標準體系大致可分為:
1、國家標準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的相關標準體系;
2、行業標準體系:在行業范圍內建立的相關標準體系;
3、專業標準體系:在某一專業范圍內建立的相關標準體系。
3.1.2 標準體系的結構
標準體系的建立應該根據對象內容、形式、種類等特點選擇相符合的體系結構。標準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嚴謹的過程,是對其標準對象的各子系統的邏輯組合,在體系結構的內部具有明顯的邏輯關系,而不是雜亂無章的堆砌標準。通常來說,標準體系主要有層次結構和線性結構兩種基本結構形式。
(1)層次結構:層次結構是一種類似樹型結構,每層的標準反映該層級的共性問題,同時清晰反映了對象內部的隸屬關系。其中上級節點層次比下級節點層次更能反映標準化對象的抽象性和共性;但是下級節點層次標準更多地反映事物的個性和具體性。
同時,層級的深度是對標準化對象的管理精度的具體體現,而標準層次結構的完善程度則體現出標準體系的靈活、多樣性。
(2)線性結構:線性結構也被稱其為過程結構、程序結構,是各標準按照內在的聯系、形成、發展的過程和順序關系分段展示的形式,主要體現標準化對象在活動流程中的時間性,也可以清晰反映出對象活動過程各階段的共性。
3.1.3 標準體系的特性

圖一 標準體系的六個體征
3.2.1 體育信息標準體系的意義
體育信息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是發揮 “ 市場、社會、政府 ” 多主體協同發展,促進體育運動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推動體育信息事業發展 “ 健康、規范、持續、有效 ” 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其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服務及管理、體育與文化、健康、旅游、教育融合發展等各環節的信息化和傳媒工作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體育信息領域的標準化工作也是切實保證體育產業規范發展、繁榮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體育事業是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信息領域的標準化發展對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對體育信息各環節進行標準化的規范可以改善服務項目,優化服務環境、保障服務質量和規范體育活動;另一方面,對體育信息涉及機構的標準化的規范可以有效提高體育服務行業的科技含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服務機構現代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推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3.2.2 體育信息標準體系的建設目標
隨著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體育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長,體育信息標準體系在促進體育事業信息化與規范化、加快體育產業發展、規范體育賽事組織服務、加強政府監督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體育信息標準化工作,促進和規范體育行業發展,是建設體育信息標準體系的目標所在。
體育信息標準體系的建立應該根據體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和體育信息標準化工作的實際情況,本著科學、統一、開放、實用的原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體育標準體系,盡快建立健全與體育信息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層次清晰、結構科學、內容全面、具有前瞻性和開放性的體育信息標準體系,通過體育信息標準體系實現以下三個目標。
(1)加強頂層設計,梳理體育信息業務脈絡,理清標準化需求;
(2)指導體育信息標準化工作更為有序合理,分階段、分步驟進行;
(3)指導體育信息領域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
在規劃、完善體育信息標準體系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國家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有關具體要求,注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的有機結合,積極結合國際相關標準,整合、優選現有的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加以研究、提煉,構建一個重點突出、科學先進、實際適用、系統配套、適度超前的體育信息標準體系,使其既具有先進性、指導性,又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加速形成以促進體育信息行業全面發展為重點的標準化技術支撐體系。
3.2.3 體育信息標準體系的建設形式
一個標準體系的建立針對不同的構建目標將呈現不同的方式,目前可以根據相關研究可以分為創建型、提高型和完備型三種。很明顯,體育信息化的相關標準還處于研究狀態,屬于創建型的標準體系。這就決定了其具有長期的成長性,主要作用應該支持收集相關的現行標準和為缺項的標準制定未來的標準制定目標。
在建立體育信息化標準體系的過程中會天然的分為不同階段。在目標分析階段要定性解決其是否有填補相關體系空白的問題。在需求分析階段則要根據目標分析結果羅列體系中的標準缺項,規劃未來需制定的標準。在標準的適用性分析階段則要考慮體育信息化相關標準還處于起步階段,應主要分析其對目前現行的其他標準的是適用性,避免重復規劃。以目標分析、需求分析、適應性分析為指導,才能夠進行體育信息化標準體系的結構設計,構思出一個全新的體系結構,后期根據其體系結構編制相關的體系表和標準規范表。
在編制過程中,目前有兩種編制意見。一類是以標準項屬性分類建立體育信息化標準體系,可大致分為總體類、信息應用類、技術方法類、信息數據類、信息管理服務類等。這樣分類的好處是充分借鑒了現行其他成熟行業的標準體系編制方法,未來成長性良好。但也存在著體育信息化特點不突出,服務類標準偏技術的缺點。另外一種編制意見是以現有的體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為藍本,以信息化的特點去分隔已經建立好的體育標準體系,將現有的體育標準體系中跟信息化相關的部分分類歸口,形成體育信息化標準體系。這樣編制的優勢在于緊密結合我國體育行業的特點,充分貼合體育行業標準體系。缺點則在于我國體育行業標準也還處于提高階段,并不完備,依托其所建立的體育信息化標準體系天然存在不完備的特點。
圍繞國務院、國家體育主管部門關于體育信息標準化相關政策文件的頒布和任務要求,及體育信息行業與新技術深度融合的規劃,體育信息標準體系應該能夠涵蓋體育信息行業發展過程中涵蓋有關數據搜集、分析、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標準的制定需求,可以引導智能場館、智能裝備和大型運動會信息技術等各類相關標準的制定。通過加強體育信息標準化產業規劃和架構設計,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相互協調、全面配套的標準體系,使標準化工作成為促進體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技術手段和提高體育公共服務質量的技術基礎。
體育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目前兩種建立方式還在論證,但無論做種采用哪種建立方式,都會對我國體育信息化的發展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也相信隨著體育信息行業的不斷壯大和市場發展的逐漸成熟,前期以自發形成、低端無序為主要特點的發展模式漸顯粗放,建立標準化體系,引導、規范體育信息行業發展和提檔升級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以促進企業、產業和市場穩定發展為宗旨,全面推動體育信息行業標準化研究工作,堅決推進我國體育信息行業步入標準化發展階段,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