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豪
日本足球在2018年獲得世界杯16強,U16亞洲杯冠軍、女足亞洲杯冠軍、U20女足世界杯冠軍、亞運會女足冠軍、亞運會男足冠軍、亞冠冠軍(鹿島鹿角)、亞足聯最佳海外球員(長谷部城),一年獲得5個冠軍,日本足球堪稱亞洲最強,其完備的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功不可沒, “ 本文旨在學習和借鑒日本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 ” , “ 對比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現狀,提出完善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建議 ” 。
“ 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理念,重要的是明白是要培養什么樣的足球人才,它對足球后備人才培養路徑模式、訓練模式、競賽模式的選擇與確定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 。日本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秉持著 “ 球員第一 ” 的發展理念,以培養興趣為本,注重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

圖一 推進以世界為標準的強化政策

圖二 克服問題的方法
JFA技術委員會一直堅持 “ 促進加強計劃、將世界視為標準 ” 從各個年齡段的世界錦標賽中,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問題,創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訓練中采取措施,克服問題,再次參加世界錦標賽,以此為良性循環,逐漸提升比賽成績,加強日本足球水平。在克服問題,實施措施階段,短期問題反映到國家小組,中期問題適用于青年發展和教練發展,長期問題就要從基層做起。

圖三 三位一體強化計劃
JFA技術委員會推行三位一體強化計劃,包括國家隊的加強、青年球員的發展和教練員的培訓,三者之間緊密聯系,共享信息、共享知識。國家隊的加強不僅僅是代表隊員的短期加強,更要在球隊的日常訓練中進行,整體實現增強,而不僅僅是一些老將再撐著;培養年輕球員是重中之重,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只有鞏固足球后備人才的基礎,這個國家的足球才能有未來;教練員的培訓很重要,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好的領導者能帶給球隊其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敵人敢于亮劍,即使領導者更換,其魂還會傳承下去,而且知識的更新交替是很快的,教練員不斷地進行學習,具備新理念,新思想,提升素質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球員水平。

圖四 日本足球 “ 三位一體 ” 培養系統
“ 日本足球后備人才訓練路徑模型是一個以學校足球訓練為主體,專業足球俱樂部后備梯隊為輔助的足球俱樂部訓練中心系統 ” 。從學校足球培養系統看,有小學足球(U12)、中學足球(U15)、高中足球(U18)、大學足球四級聯賽培養體系,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中小學階段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練習基本的技術、戰術,并參加相應年齡段的比賽,高中階段主要通過實戰比賽來強化技能,增強其心理素質水平和榮辱觀,并為選拔優秀人才做準備,像柴崎岳(青森山田)、中山雅史(藤枝東)等都是從高中聯賽中走出的足球運動員。足球俱樂部訓練中心培養系統包括國家足球訓練中心、9個地域足球訓練中心、47個都道府縣足球訓練中心和各地域足球訓練中心, “ 訓練中心制度 ” 將各個年齡段選拔出的優秀足球苗子,集中起來,為其提供更優質的環境,進行更專業化的訓練,進行短期指導,提升其個人專項技術水平,再選拔出各年齡段的頂尖球員組建成國家隊,參加各種國際賽事, “ 日本的培訓中心系統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融合技能,戰術和身體素質,并全面提高足球競技能力的培訓環境,這是培養各個年齡段的優秀校園足球人才的重要途徑 ” 。職業足球俱樂部青少年培養系統包括U12、U15和U18三個年齡梯隊,在俱樂部有更好的訓練場地,資歷經驗豐富,等級更高的教練員,各俱樂部會根據青訓球員的自身特點設置訓練計劃,訓練內容,為其足球生涯打上更堅實的基礎。 “ 三位一體 ” 培養系統共同為國家隊、國奧隊和U系列國家隊培養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
截止2018年,日本男足于1998年首次參加世界杯,在2002年的韓日世界杯,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和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杯中三度進入前16名,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更是險些進入四分之一決賽,最后輸于點球大戰。截止2018年,日本在1992年首次贏得亞洲杯冠軍,2000年在黎巴嫩贏得亞洲杯冠軍,2004年在中國贏得亞洲杯冠軍,2011年在卡塔爾贏得亞洲杯冠軍,贏得了亞洲杯歷史上最多的冠軍。
從圖五世界杯日本國家隊成員培養路徑中可以看到,日本國家隊成員大都來自學校足球培養系統,從1998年國家隊成員來自校園足球培養系統和俱樂部青訓培養系統相差20人,到2018年僅相差1人,從1998年國家隊成員來自俱樂部青訓培養系統僅1人到2018年的11人,整體呈上升趨勢,表明俱樂部青訓培養系統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圖五 世界杯日本國家隊成員培養路徑
圖六亞洲杯日本國家隊成員培養路徑中,從學校足球培養系統中選拔出的國家隊成員人數遠大于從俱樂部青訓培養系統選拔人數,從1992年相差12人,2004年達20人,到2018年僅相差1人,從1998年國家隊成員來自俱樂部青訓培養系統4人到2018年的11人,整體呈上升趨勢,學校足球培養系統和俱樂部青訓培養系統對于后備人才培養逐步趨于平衡,二者協同發展。

圖六 亞洲杯日本國家隊成員培養路徑
“ 日本校園足球比賽每年進行一次,對于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層級的學生,有相應的比賽(表1),每年有多達30場比賽 ”[5],競賽種類豐富,覆蓋范圍廣,場次多,且有很強的遞進性。

表1 日本校園足球比賽制度Table 1 A look at campus football competitions across Japan
“ 每年,日本有超過20,000所中小學參加各種類型的學校比賽,參加人數達到數十萬,每個年輕球員平均每年可以參加50場以上的正式比賽 ” 。日本校園足球聯賽的賽制分為兩個階段,地區預選賽和全國大賽,地區預選賽一般在每年8月份左右在日本各個都道府縣開賽,結束時間在10月份左右,全國大賽于每年年底到次年年初舉行。地區預選賽比賽的賽制一般是單場淘汰賽,比賽一般在周末進行。全國比賽采用單淘汰制,參賽隊必須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完成47場比賽。日本的球員從小學開始就要經受如此殘酷的淘汰賽以及密集的比賽的鍛煉,這對于日本球員的比賽能力和抗壓能力的提升巨大的,使得他們在成年后面對各種比賽都能以一種自信、平和、冷靜的心態來面對。

圖七 日本國內聯賽金字塔結構
目前,日本的國內聯賽制度包括職業聯賽和業余聯賽,職業聯賽分為三個級別:J1聯賽,J2聯賽和J3聯賽,J聯賽是日本最高級別的聯賽。業余聯賽包括全國聯賽(JFL),九個地區聯賽以及都道府縣聯賽,JFL聯賽是業余聯賽的頂點。對于升降級規則,J1聯賽后兩名降入J2聯賽,J2聯賽后兩名降入J3聯賽,J2聯賽前兩名升入J1聯賽,J3聯賽前兩名升入J2聯賽,JFL聯賽俱樂部擁有下賽季J3聯賽執照,且聯賽成績排名前四(最多兩支隊伍)升入J3聯賽,J3聯賽球隊目前不降入JFL聯賽。九個地區聯賽中排名前兩名的球隊升入JFL聯賽,而JFL聯賽跌入地區聯賽配額=2-從JFL退出的球隊數或晉升為J3聯賽的球隊數,各縣級聯賽冠軍參加該區域足球聯賽大會以爭奪升級為區域聯賽的資格,就區域聯賽的資格而言,在晉升制度方面,聯賽體系內各級別聯賽之間的晉升制度是固定的,層層遞進的競賽體系為日本足球選擇了更多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 現代足球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持,而足球后備人才的高質量培養離不開觀念的更新,人們常說,改革的關鍵在于理念先行 ” ,日本足球一直秉持著球員第一的理念,讓孩子們在足球中感到快樂,并在幸福中學習足球。日本特別重視球員的文化課學習,在日本,你首先是一名學生,其次才是一名足球運動員。我國要快速更新培養理念,改變以成績為宗旨的培養理念,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關注學生,奉行快樂足球理念,立足長遠的球員培養,嚴格遵循足球運動員成長的階段性特點,進行科學的訓練,做好基層工作,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狼性精神,民族情懷,形成自己的足球精神、足球文化和足球風格。
日本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采取教育系統加體育系統的雙軌制培養模式。從宏觀管理的角度來看,在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組織機構中,由教育主管部門主導,體育主管部門協助。但是在具體的執行層面,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又有明確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礎上又相互支持,實現日本足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王登峰司長說 “ 教體融合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的體育,是以育人為根本,在體育運動,體育鍛煉和體育比賽中,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鍛煉和成長 ” 。我國要打破長期存在的體制壁壘,體育回歸教育,注重球員的素質和文化水平的教育,認真落實《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37條具體舉措,形成以政府為主導,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協同發展,實現 “ 1+1>2 ” 的協同效應。 “ 要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教育訓練體系的基本作用,體育教育系統深度融合,從各年齡段中選拔出優秀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 ” ,加強頂層設計,促進頂層設計和基層建設的有機結合,早日實現我國的足球夢。
“ 完善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提高青少年足球比賽水平,選拔優秀運動員 ” 。日本足球競賽模式包括校園足球競賽系統和J聯賽青少年訓練系統,校園足球競賽系統根據不同級別設置相應的比賽,競賽種類多,學生參賽次數多,高中聯賽尤為火爆,觀眾人數一度達到4.5萬人,甚至超過J3職業聯賽觀眾數,日本國內聯賽分為四個系統,升降級制度更加激發了球員的血性,為榮譽而戰。我國缺少的就是這種足球氛圍,中乙等職業聯賽觀眾數大多時候僅有寥寥數千人,大學生足球聯賽(CUFA)也僅僅校內人數,還需要老師要求學生做場,目前,我國也建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體系,但是,我國注冊的年輕球員數量很少,大多數比賽采用的是錦標賽系統,該系統每年舉行兩次或每年舉行一次,因此,我國必須完善四級聯賽訓練制度,在各個地區廣泛開展足球比賽活動,形成 “ 班級參與,學校參與,分層選拔,國家聯賽 ” 的足球比賽模式,要增加班級賽,年級賽,校內比賽,校際聯賽和各種 “ 杯賽 ” ,要組織各種賽制的比賽,擴大競賽種類,努力做到周周有比賽、天天有活動,讓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感受足球的魅力,真正的熱愛足球。繼續舉辦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冬令營系列活動, “ 促進青少年足球比賽的可持續發展,發掘和培育潛在的苗木,并為職業俱樂部提供更多發現優秀人才的機會 ” ,防止有天賦的運動員流失。
“ 當今世界,競技體育快速發展,國家(地區)后備人才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各個國家(地區)后期的國家隊競技實力 ” 。為培養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日本一直秉持著 “ 球員第一 ” 的理念,奉行快樂足球理念,立足長遠的球員培養,嚴格遵循足球運動員成長的階段性特點,有自己獨特的足球風格和足球文化。 “ 雙軌制 ” 的路徑培養模式,擴大了日本足球人口基數,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協同發展。完備的競賽體系,種類繁多的競賽模式,給予青少年球員更多參賽機會,選拔更多優秀的足球運動員。為培養我國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我國應借鑒日本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樹立以青少年為本的足球理念,享受足球,構建體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路徑,打破長期存在的體制壁壘,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協同發展,建立完善的足球競賽體系,增加各年齡組別的比賽,增加賽制,早日實現我國的足球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