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存如
福建省龍巖市(閩西),新羅區江山鎮,群山環抱。睡美人山下,一幢融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于一體的建筑,靜靜安臥在美麗的田野與樸實的農舍之中。這就是建于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廖氏祠堂,祠堂圍墻上一條“我們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標語,格外引人注目。這幢祠堂,就是中央蘇區第一個紅色兵工廠——山塘兵工廠舊址。這條看似普通的標語,是開國元勛朱德元帥親自書寫,彌足珍貴。
1927 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后發動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籠罩中華大地。老一輩共產黨人奮起反擊,吹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黑暗統治的號角。早在蔣介石“4.12”反革命政變前夕,福州、廈門先后暴發了“4.3”事變和“4.9”事變。龍巖縣地方黨組織負責人郭滴人、陳慶隆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及時智取、貯存、維修槍枝彈藥,開啟了武裝斗爭的序幕,以廖氏祠堂為基地的兵工廠呼之而出。汪精衛“7.15”反革命政變后,鄧子恢、郭滴人按照“八七會議”精神,著手準備武裝暴動,正式開啟運轉山塘兵工廠。

創建之初的山塘兵工廠,占地僅330 平方米,技術力量極其缺乏,裝備設施十分簡陋,原材料非常匱乏。黨組織發動群眾就近取材,充分挖掘當地煤炭、鐵礦資源,生產出了急需的木炭、土硝。黨組織集思廣益,想方設法從各地聘請能工巧匠,集合各縣區造彈匠,收集各種器材。山塘兵工廠積極摸索武器裝備彈藥生產規律,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提出了規范的生活流程。為方便工人記憶,將重要生產工藝編成順口溜,“帶上手套,圍好草襟;調好黃土,搭配木炭;爐火看火候,火星要顯藍;淬火看溫度,要像老鴨公脖子一圈綠;茄枝燒炭要磨細,烏硝比例要配好;鳳凰硝要濕了調,每配一方要試驗;精心鍛造,禁止開玩笑,生命最重要。”
1927 年9 月,五位制槍師傅先后聘請到廠,生鐵、木炭等基本原料日益累積,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17 支“漏底槍”和一批子彈、手榴彈、土炮成功交付使用。從那時起,山塘兵工廠生產武器除供給江山各地方武裝外,還供給其他區鄉地方部隊和縣赤衛隊使用,山塘造的“漏底槍”“新鐘”單響槍,遍及全縣各地方武裝,增強了部隊戰斗力,有力打擊消滅了敵人。“白土暴動”“后田暴動”“平和暴動”“蛟洋暴動”“金砂暴動”、紅軍三打龍巖城,處處留下山塘兵工廠的身影。
小小的山塘兵工廠是在白色恐怖來臨的緊急情況下創建的,她體現了共產黨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斗爭的精神,見證了軍工人“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不懈奮斗精神,詮釋了軍工人“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山塘兵工廠全體工作人員在黨的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無私支援,自力更生、白手起家,憑借永不熄滅的革命熱情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以創造性勞動克服一切困難,把人類的聰明智慧發揮到極致,戰勝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研制生產出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武器裝備和彈藥。研制生產的九節龍土炮、土步槍已成為珍貴的國家文物,如今在龍巖博物館里時時刻刻向人們述說著山塘兵工廠為人民軍隊的發展、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的歷史貢獻。
1930 年8 月,以山塘兵工廠人員、設備為重要基礎在龍巖湖洋建立“閩西紅軍兵工廠”,遷往永定虎崗后改稱“閩粵贛軍區兵工廠”。1931 年,“閩粵贛軍區兵工廠”遷往長汀四都,改為“福建軍區兵工廠”。1932 年,“福建軍區兵工廠”遷到汀州,再遷到瑞金平頭寨。1933 年初,“福建軍區兵工廠”和江西“官田修械所”合并成立“中央兵工總廠”,成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兵工總廠。
山塘兵工廠見證了人民軍工的成長足跡,是龍巖紅色軍工文化的代表,是龍巖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塘兵工廠地處閩西腹地,閩西是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和經濟中心,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尚武精神。龍巖市內有革命舊址或遺址410 處、革命基點村610 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主席首次在閩西提出“軍民兼顧、軍政兼顧”思想,閩西成為軍民融合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軍魂在這里鑄就,軍民融合思想在這里誕生。閩西在中央蘇區軍事斗爭中地位獨特,在人民軍隊建設和軍民融合實踐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閩西中央蘇區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鍛煉成長的搖籃、學習治國安民藝術的實踐基地;閩西蘇區早期的建政實踐為全國蘇區政權建設積累了經驗,在中央蘇區政權各項建設事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閩西在中央蘇區經濟建設上成績顯著,有力保障了中央蘇區軍需民用供給。
1929 年12 月在古田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是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這次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人民軍隊由此走上發展壯大的歷史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于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習總書記特別強調:“古田是我們黨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地方,是我軍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2014年10 月31 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和領導召開的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強軍興軍作出新的政治擘畫,確立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習總書記在新古田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是指引強軍興軍新征程的又一篇綱領性文獻,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牢固立起來”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我軍政治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召開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恢復和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人民軍隊政治生態得到有效治理。”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是習總書記重建重塑人民軍隊的重要標志,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重要體現。兩次會議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精神相通、主旨相同,在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戰爭硝煙早已散去,支前強軍理念在龍巖人民血液里代代流淌。新中國成立后,龍巖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始終保持軍民同心、軍地共建良好局面。近年來,龍巖市十分注重紅色文化與地方文化、軍事文化與生產文化兼蓄并存,從政治高度創新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營造了紅色軍事文化濃烈的軍民融合人文環境。2009 年、2013年、2017 年龍巖市及所轄7 個縣(市、區)同時被命名為“全省雙擁模范城(縣)”,三度實現“滿堂紅”。2020 年,龍巖市蟬聯“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五連冠,形成了具有閩西特色的雙擁品牌。
紅色龍巖及山塘兵工廠為人民軍工事業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她的發展歷程是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英勇奮斗的縮影。山塘兵工廠所昭示的人民軍工精神是超越時空、永續長存的。人民軍工精神是強軍報國精神的歷史發端,是黨的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紅色基因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在中國軍工事業的集中體現。人民軍工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偉大精神。新時代弘揚人民軍工精神,就是要堅守“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仰,就是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就是要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新時代弘揚人民軍工精神,就是要以必勝的精神風貌應對國際競爭和轉型升級的挑戰,以高度的責任感履行服務國家國防建設、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神圣使命。新時代弘揚人民軍工精神,就是要以百倍的熱情,在習主席領導下,堅持富國與強軍的高度統一,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紅色龍巖,軍隊定型,軍工精神,彪炳千秋,革命先輩,偉業永存。
閩西兒女,齊頌黨恩,歌唱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祝福您百歲生日,吉祥快樂。
時代龍巖,奮發騰飛,緊跟領袖習主席,為黨爭光,富國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