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聞公報稱,中國正式獲得世界衛生組織消除瘧疾認證。中國瘧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代的3000萬減少至0,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連續3年沒有本土瘧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瘧疾快速檢測、監控系統,制定瘧疾防控方案,才能獲得消除瘧疾認證。中國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4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并于2020年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無瘧疾認證,中國是30年來在西太平洋地區第一個實現這一突破的國家。
專家評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區域主任葛西健博士認為:“中國為實現這一重要里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堅定的政治承諾和加強國家衛生系統,可以消除這一曾是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的疾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表示,消除瘧疾是繼消除絕對貧困后,中國人權事業和衛生健康事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7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再那吾東·玉山介紹,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較2019年上升2.5個百分點,與2018年的53.6%相比,則下降0.9%;其中,6歲兒童近視率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
再那吾東·玉山介紹,2020年,各地6歲兒童近視率均超過9%,最高可達19.1%。小學階段近視率攀升速度較快,從小學一年級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級的59.6%。平均每升高一個年級,近視率增加9.3個百分點。
專家評 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寧利表示,建議孩子們在假期把“近”變成“遠”,多遠看、少近看;把“靜”變成“動”;把網絡游戲變成戶外游戲,通過戶外活動能夠讓眼睛充分放松,得到良好的休息。

7月2日,國際期刊《柳葉刀》刊發了題為《中國城鄉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2004—2018年全國代表性調查結果》。該研究重點關注中國城鄉不同特征成人平均體重指數(BMI)及超重和肥胖變化趨勢。結果顯示,2004—2018年,中國成人平均BMI呈總體上升趨勢,但2010年以后,其增長速度放緩,僅為2004—2010年增速的一半;同時,2010年后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長幅度也略低于2010年前。該研究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及其合作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帝國理工學院、牛津大學等)共同完成。
專家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表示,盡管近10年來中國成人體重指數的增長速度減緩,但距離2012年世界衛生大會提出的“2025年遏制肥胖增加”的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中國城市和農村地區肥胖流行率增長和分化趨勢背后的驅動因素比較復雜,可能反映了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身體活動水平和模式的變化,以及食品總熱量攝入和動物食品消費量的增加。在城市,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正在放緩并趨于穩定,但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農村女性中,仍在繼續上升。

7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1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2021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為79元。2020年增加的5元全部落實到鄉村和城市社區,統籌用于常態化疫情防控;2021年新增5元統籌用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要求,毫不松懈做好基層常態化疫情防控。廣泛開展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疫情防控培訓,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核酸采樣、疫苗接種和流行病學調查規范化培訓;落實村報告、鄉采樣、縣檢測制度,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患者接診和處置流程。
《通知》提出,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務實應用,鼓勵通過多種途徑激勵居民利用健康檔案,調動居民個人參與自我健康管理的積極性;以重點人群為切入點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深入推進基層慢病醫防融合;切實做好0~6歲兒童健康管理,廣泛開展兒童眼保健和視力保護健康教育;規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統籌日常診療和老年人健康體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