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
王 昀?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藥事科副主任中藥師,執業中藥師,南京藥學會會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膏方分會會員。擅長中藥調配鑒定、用藥咨詢、處方分析。
藥物咨詢門診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前段時間,一部講述大唐盛世的古裝劇《長歌行》熱度空前,其中,孫真人的角色讓人敬佩不已,他為流民扎針義診、熏蒸艾草來控制疫情,開出以紫草為君藥的湯劑解救了一整個軍營將士的性命……這位偉大的醫藥學家,他的原型就是被世人譽為“藥王”的孫思邈,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都是我國古代醫藥學的典范。
除了通曉醫藥、救人無數,孫思邈亦是一位養生大家,他將中醫的理論與養生結合起來,由于養生得法,享年百余歲。孫思邈總結了大量關于老年人生活起居的養生理論,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參考。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談道,養性序第一,道林養性第二,居處法第三,按摩法第四,調氣法第五,服食法第六,黃帝雜忌第七,房中補益第八。
養性之道居于首位,重要性毋庸置疑。對老年人修身養性的關鍵, 他提倡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念”;“常念善無念惡,常念生無念殺,常念信無念欺”。老年人更應該加強道德修養,頤養性情,在生活中凡事保持心態平和, 不要過分追逐名利,避免與人發生爭執,不聽、不看、不理會容易動氣上火的是非,避免過喜極悲、思慮太深,勞心傷神,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均衡飲食可不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首創,聰明的古代醫家就已經認識到飲食與健康的密切聯系。在孫思邈的老年養生思想體系中,均衡飲食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他提出了許多關于四時進補、飲食禁忌等均衡飲食的要點,對現代醫學提倡的營養學理論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由于老年人的臟腑、脾胃功能低下,容易出現食飲無味的現象,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他主張老年人日常飲食應以素食為主,少食肉類及腌制菜肴,飯菜不宜過咸,飲食清淡一些才易長壽。
孫思邈亦強調“五味不可偏食”,他在《千金要方》中指出“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味克五臟,五行自然之理也”;“不偏嗜,使五臟各有所養”。
老年人在飲食上更應該注重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三餐定時有節制,不要過于追求口腹之欲。如能做到“廚膳勿使脯肉豐盈,常令儉約為佳”,餐后不饑、不飽、不寒、不熱,則是非常健康的飲食態度。
孫思邈認為良好的作息能為老年人提供充沛的精力,擅安眠者亦可長壽,他總結了一套睡眠養生法,提出“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者,始盡養生之道”;“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生活要順應大自然的時令,雞鳴時起,陽氣漸生,老年人起床活動,舒展筋骨有助陽氣升發;日暮而休,日入之后人體陽氣入陰,應臥床而眠,切不可晨昏顛倒,違背身體條件熬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孫思邈將四時比作一天的日出日落,日出為東為春夏,日落為西為秋冬,他認為老年人睡眠的朝向也應隨四時更替而變換,遂提出“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頭勿北臥,及墻北亦勿安床”的安眠養生法,可使精神內守、神形合一,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質量并延長壽命。
孫思邈針對老年人血虛氣弱、陽氣日衰、九竅不利的生理病理特點,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導引為佳,勿以康健便為常然。常須安不忘危,預防諸病也。他每天持之以恒,雞鳴時起,即導引按摩、吐納調氣以防止氣血經脈阻滯,長此以往,可令人頭不白、耳不聾、面有光、勝風寒。老年人可在不違背身體條件的前提下,晨起調和氣息,交叉雙手掩于后頸,使頸部與手相互施加壓力,循環反復;同時,順著頭發方向撫摸后頸,再焐熱兩手手心和手指來揉搓臉頰和眼睛,扭轉左右耳輪,時間與次數量力而行;最后,吞咽唾液三十次,引導腎水所化的唾液而后吞服下,長期這樣鍛煉,能使人體真精調和,血脈流通。
孫思邈堅持在日常生活中修身養性,將養老思想滲透到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時刻保持清虛守靜的心態,再結合飲食起居、調整睡眠、運動按摩的養形之法,不但能夠祛病延年,還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值得我們學習運用。
(編輯? ? 車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