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醫學部副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起搏與電生理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病分會青年委員等。從事心內科臨床工作十余年,對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疾病有豐富的診治經驗。擅長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惡性心律失常等危重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可導致心肌梗死、猝死等嚴重后果,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要預防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發生,除了跟蹤好自己的健康狀況外,堅持規范用藥至關重要。
據了解,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近年來,冠心病的新發病人數在75萬左右,且有年輕化趨勢,冠心病不再是一種老年人“專屬”的慢性病。
冠心病之所以高發,與現代人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緊密相關。“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有冠心病家族史,長期有吸煙、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等等,都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如果具備兩個或兩個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在活動后經常感覺胸悶、胸痛,但休息之后又有所好轉,就要高度警惕冠心病的可能性。

我們不妨將血管比作河流。血糖、血脂、尿酸就像是這條河流里的“雜質”。正常的血管內壁是光滑的,但隨著“雜質”數量增多并沉積在血管壁上,血管內可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如同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發生破裂,堵塞血管。當斑塊破裂,血管內周圍血液的血小板就會“聚集”起來堵住缺口,形成血栓,導致血液無法流動,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治療并無捷徑,想預防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事件的發生,患者應堅持藥物治療,通過自我管理來控制血脂、血糖、血壓、尿酸的水平。用藥時,不妨記住以下“ABCD”原則:A指阿司匹林;B是β受體阻滯劑和降壓藥物;C是降低膽固醇水平的藥物;D是降糖藥物。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阿司匹林要長期服用:患者如果沒有禁忌證,應終身服用阿司匹林,可預防血栓和早期冠心病的形成。服用阿司匹林的有效劑量是75~150毫克,應在飯前空腹使用。
β受體阻滯劑不能隨便停用:β受體阻滯劑可減少心跳次數,降低心肌耗氧量,預防心肌缺血,緩解心絞痛的發作。不過,服用β受體阻滯劑時切忌隨意停藥,否則容易引起心絞痛,嚴重者可能會誘發心肌梗死。
降壓治療可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風險:高血壓也是引起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因此,降壓藥物的治療可降低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發生概率。
他汀類藥物可抗動脈粥樣硬化:血脂中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他汀類藥物可降低膽固醇,抗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發生概率。雖然他汀類藥物有1%~3%的概率會引起肝功能異常,導致肌溶解等副作用,但在停藥后副作用會隨之消失。服藥期間如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需要注意的是,除遵醫囑服用藥物外,患者服藥期間還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和轉氨酶的指標,保證用藥的安全性。
降糖治療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可增加2~4倍。所以,冠心病患者應選用適宜的降糖藥物,平穩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規范用藥外,冠心病患者在日常飲食和運動方面,也要做好自我管理。
這里推薦一份適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食譜,供大家參考:
(1)控制主食分量,男性每天攝入300克主食,女性200克主食,以全麥面包、燕麥、糙米、土豆、南瓜為宜。
(2)每人每天烹飪用油小于25克,多選擇橄欖油或菜籽油。
(3)每周食用魚肉2次,蛋黃2個。
(4)牛奶選擇脫脂產品。
(5)每天保證500克蔬菜和1~2個水果的攝入量,再搭配適量的豆制品。
運動方面,則可按照“一三五七”的原則進行鍛煉,即每天至少鍛煉1次,每次在30分鐘以上。每周鍛煉5次,每次運動心率達到170以上最佳。鍛煉方式可選擇步行、慢跑、游泳、跳繩等。
(梁嘉韻? ? 整理)
(編輯? ? 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