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平
在慶祝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誕辰一百周年之際。為扎實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金融基因,真實反映100年來黨領導下的金融業艱苦卓絕的創建歷程,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刊特別策劃了“金融史話”欄目,以充分展示黨領導下的百年金融發展成就、黨史上杰出金融人物、根據地財政金融、國內外金融史、中國古代金融史、山西票號、銀號等相關內容。
人才、科技、金融、軍事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鄧小平同志曾講:“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绷暯娇倳浿赋觯骸熬S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強調“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
中國古代傳統金融典當業起源很早。先秦典籍《周禮·地官》已有典質記載。早在春秋戰國,就開始出現高利貸。漢代發明造紙術,貨幣鑄造流通更加方便,動產抵押借貸相當普遍。魏晉南北朝時期,寺僧放貸更成為古代典當業的一種特有經濟形態。進入唐宋,隨著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和海陸絲路貿易繁榮,貨幣更加活躍,并產生了最早的紙幣雛形——飛錢和交子,開辟了人類貨幣歷史的新紀元。到明清時期,隨著工場手工業規模的發展,農業田賦征收由本色糧米折納錢幣,白銀在社會生產流通領域的地位作用更加重要。以晉商、徽商為代表的中國十大商幫活躍在國內外商界,創辦了完備的金融機構票號。
從世界歷史看,銀行作為信用制度的產物,它產生的主要方式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職能資本“創造一種產業資本所特有的形式——信用制度?!保ㄕ择R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生產萌芽于14世紀到15世紀,而根據馬克思的《資本論》,資本主義時代則是16世紀才開始的。在其發展過程中,資本家因自有資本不足而乞求于社會,當時高利貸生息資本利率很高,在相互斗爭中,資本家迫使高利貸主降低利息率,當利息率降到小于社會平均利潤,從而和“產業資本相適應來改變他們的職能”時,就產生了銀行。
世界上最早的銀行,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1694年由私人創辦的英格蘭銀行。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晚于歐洲。乾隆元年(1736年)在張家口、北京等城市開設的賬局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的產物。17~18世紀,中國工場手工業規模毋庸置疑是存在的。全國許多地方的冶鐵業、采礦業、絲綢業、棉織業、印染業、碾米業、榨油業、造紙業、制糖業、制鹽業、制茶業、制煙業等行業中,每家擁有一二十、百八十、三四百不等工人的手工工場比比皆是??梢?,賬局、票號和銀行的應運而生,是資本家在商品生產和國內外貿易中經營資本不足,需要利用信用形式,通過集中與分配資金為其發展服務的產物。
中國近代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但也留下百余年中行、交行和國民政府“四行二局”數十年的歷史及其法幣改革,金元通脹失掉民心的教訓。
1921年開天辟地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創建根據地治理模式,并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融體制。黨領導的金融工作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因此,紅色金融是黨史和紅色文化的重要資源和寶貴財富。其特點有:一是始終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核心領導。為實現革命戰爭的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黨領導的金融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終于鞏固了革命政權。二是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本色。按照黨中央“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根據地銀行將保障抗戰、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作為革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務。三是艱苦創業的優良作風。不驕不躁、艱苦奮斗是我黨克敵制勝的優良作風。在那個無資金、無設備、無人才的特殊年代,老一輩金融志士面對國統區、淪陷區環境錯綜復雜、敵偽不斷破壞擾亂金融的困難狀況,不屈不撓、艱難抗爭,在中華紅色金融史上創建了上黨銀號、冀南銀行(馬背銀行)、晉察冀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留下了董必武、毛澤民、陳云、高捷成等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金融奇跡。四是為新中國金融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必要的金融管理經驗,培養了一大批紅色金融專家和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金融業發展,與抗戰時期根據地的金融工作是分不開的。在江西蘇區、陜甘寧邊區和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黨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對于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特別是建國初期,陳云同志領導中財委運籌帷幄,成功打退了上海市不法資本家的進攻,為1949年至今的經濟建設和金融事業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與歷史啟示。
市場經濟是一種高度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我國銀行業在黨的十八大前后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僅2003年至2013年的十年黃金期,銀行業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增加到151.4萬億元,增長4.5倍;利潤從322.8億元猛增到1.74萬億元,增加54倍。按照巴塞爾協議,銀行資本充足率保持在10.5%不低于8.5%的規定,全球前十大銀行中,中國的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占據了四席。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占金融資產總量的比重超過90%,2018 年底已突破268.2萬億元,資產規模居世界第一位,資產質量不斷提高并趨于穩定。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金融本身不會創造新價值,金融市場的資金和利潤來源于實體經濟部門在生產過程和流通領域創造的價值。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體系持續動蕩,國際金融風險不斷累積,金融危機外溢性突顯,都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形成沖擊。加之國內網銀支付和大量資金投向虛擬經濟,導致“脫實向虛”漸顯,影子銀行膨脹, 中小企業投資不足,房價虛高不降、不良資產增加等潛在風險。正如哲學家培根所言:“金錢是善仆,也是惡主!”
針對我國金融行業偏重發展,銀行、證券、保險監管體系不太健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 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睋y計,2017 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71萬億元。2018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布《關于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強調通過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 降低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2020年我國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元。2021年1月,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不良資產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一步。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和有關部門聯手建立重要金融機構特別處置機制,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當今國際局勢復雜多變,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金融工作者要按照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 傳承紅色基因,防控金融風險,增強法治觀念、廉政意識,努力做到學史愛黨、知史愛國、擔當作為、砥礪前行,激發新時代走好新長征的奮斗偉力,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抓實抓好。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明得失。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每個炎黃子孫的聰明才智。
(作者系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