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俊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港口的航行條件日益復雜,船舶數量的增加導致船舶發生航行故障和突發狀況的概率也大幅上升,并且隨著港口中船舶交通流密度快速增加,一旦這些突發狀態沒有處理好,便會發生許多次生事故,對財產和自然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就要求港內操作的引航員在面對這些突發狀況時有著良好的抗壓能力。本文試通過對應激反應的研究,分析應激反應對引航員身心造成的影響,探討引航員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做好應對,從而提高引航員的危機處理效果。
關鍵詞:應激反應;引航安全;緊急避險;應激閾值
中圖分類號:U67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06-0123-03
船舶引航是一種極其特殊的工作,只身前往外輪,每次都要面臨在陌生的船舶環境里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船員共同完成引航任務。肩負著維護國家主權,保證船舶及港口設施的安全,防止環境污染等重要職責。由于每次工作的船況,船舶交通流情況,水文氣象條件,所引領船舶的船員素質等因素都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一旦這些不確定性以某種形式組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事故鏈),就很容易發生碰撞(船舶間碰撞及碰撞港口設施)、擱淺、泄露、爆炸等災害性事故,這樣就會給引航員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是伴隨著從事引航工作長期存在的,可以說引航員所面對的挑戰與飛行員處于同一級別,故引航員與飛行員英語中都是PILOT。這種壓力與挑戰在心理學中稱為應激源。
1應激與引航員
1.1應激源
應激源就是指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外界和體內(如疾病)的刺激。應激源可以是來自方方面面的,可以是機體遇到實際危險(如地震、火災、受傷、疾病、高溫、寒冷等)的既有物質性的應激源,可以是家庭不和睦,單位同事關系緊張之類的社會性的應激源,也可以是個人內心對事物的不確定性的假想、臆測所產生的心理性應激源。引航員在引航過程中的主要應激源有如下幾個方面:
(1)出現緊迫危險。如即將發生碰撞、擱淺,以及需要應急操縱時。上下引航梯時發生緊急狀況時。
(2)各種不確定因素所導致的引航員心理活動。如被引領船舶的車、錨、舵、纜繩是否保養得當,在使用時會不會出現故障。船員是否訓練有素,在緊急狀況下能否能快速反應,完成相關操作。各種氣象條件對船舶的操縱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碼頭能否及時完貨。助航拖輪能否及時到位。霧航時是否有雷達掃不出的物標等。
(3)與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船員交流上所產生的文化沖突。船舶就是流動的國土,引航員相當于只身前往異國他鄉工作,許多外輪上的船員也都是來自五湖四海,駕引團隊的人際交流就會變得微妙復雜
(4)引航員自身由于高強度重復性勞動以及在社會家庭各方因素影響下所產生的心理活動。
1.2應激反應
所謂應激反應就是指人體在應激源刺激下所引起的個體非特異性反應,以及由這種反應所引起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并伴有軀體機能和心理活動的改變。所以應激對人的影響包括軀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并且會隨著應激源持續的時間長短,以及個人自身個性、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而產生強烈度和持續時間不同的應激反應。通常可以將應激反應分為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
(1)應激的生理反應主要表現在機體上,由美國心理學家懷特·坎農(Walter Cannon,1871-1945)在1929年提出的“或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action)”可以解釋這一應激反應。這時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開始興奮,這時大腦和肌肉供血量增加,血糖升高,機體利用血糖能力提高,凝血時間縮短,使機體可以更好地應對戰斗或受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使機體變得警覺敏感。
(2)應激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有兩種。積極的心理應激可以促使思維進入應戰狀態,使注意力集中,更快地收集周圍有用的信息,提高反應和思考能力,更好地處理應激源所帶來的挑戰,也稱為獅子式應激。消極的心理應激反應是放大負面心理情緒,諸如恐懼、內疚、憤怒,感到無助等。使人麻木、冷漠,否認和逃避所處的環境,更有甚者會因為極度恐懼而休克,也稱為兔子式應激。而長期處于消極的心理應激之下,也是許多生理疾病的主因和誘因
1.3應激反應對引航員的影響
應激反應對引航員的影響可以分為機體和心理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方面又是互有聯系互相影響的,就跟人的靈與肉是不可分離一個道理。心理反應會影響到身體各種激素的分泌水平從而使身體也做好相應準備,而各種生理變化也會影響心理預期和情緒。所以這里需要把應激反應看做一個身心反應的總體過程,才能從一線引航員的角度來分析應激反應怎樣影響到引航工作的方方面面,也便于找到更具體的應對方案,作出更好的應對。所以筆者想把應激反應對引航員的影響分為有利于引航工作的應激反應和不利于引航工作的應激反應。
案例1:上海港一位高級引航員、全國十佳引航員、上海市勞動模范周弘文,在一次工作中,突遇暴雨,現場能見度情況急劇下降,而且這次暴雨的時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左右,他引領船舶從圓圓沙至外高橋二期的航程中一直暴雨如注。而他基于對整個航道水域的熟悉,并在之前的引航過程中提前已經對本船周圍其他船舶的情況進行過了解,以至于哪條外輪是哪位引航員引領的都了然于胸。所以在這一個多小時的航程中,他并沒有慌亂,始終游刃有余地保障著船舶的安全。
案例2:2020年1月7日,正當L輪(船長189.99米,吃水11.99米)要向左掉頭靠碼頭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濃霧襲來,使現場能見度瞬間降到400米。引航員還是維持原計劃靠泊。在掉頭過程中,突然發現船頭有一Y輪正在出口,由于L輪在掉頭之前還有10節航速,此時前沖趨勢明顯。但在這緊要關口L輪引水員要求Y輪向右轉,即要求Y輪穿越本船船頭。在本船向前趨勢沒有明顯減弱的情況下要求對方過自己船頭,結果可想而知。這起事故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而導致的,但主要原因是引航員在突發情況下產生了過度的緊張焦慮,從而錯誤判斷,導致事故發生。并且在事故發生后產生了逃避,否認所處環境這種明顯的消極心理應激反應,一直否認已經發生碰撞的事實。
每個引航員遇到突發情況,心理上都會產生應激反應。諸如緊張,焦慮,亢奮,精神高度集中等應激表現會一起涌現出來。而資深引航員往往見多識廣,可以從容應對,能將應激反應的積極面發揮得淋漓盡致。
2應激反應的應對
這里筆者想提出一個概念,稱為“應激閾值”,即積極的心理應激反應與消極的心理應激反應的分界。當人對突發事件所產生的應激反應程度在閾值以下時,我們更傾向于認為自身有能力處理當前危機,就能表現出積極的心理應激反應。如獵人突遇灌木叢中竄出的野豬,雖然野豬獠牙鋒利,但獵人會高速反應和思考,利用經驗和工具戰勝野豬。而一旦應激反應超過了應激閾值,我們會對突發事件感到驚慌不知所措,以至于放棄思考和抵抗。如落單的旅行者遇到群狼攻擊,只能坐以待斃。
在實際引航過程中,引航員應激閾值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緊急避讓操作處理得當與否,從而影響引航事故的等級和損失,甚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是否發生引航事故。所以引航員應對應激反應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高應激閾值。
應激閾值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諸如個人的成長經歷,認知水平,人格特征等,所以每個人的應激閾值是不同的。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演練和外界干預來提高引航員應激閾值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使用大型模擬器來模擬引航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緊急事態(如失控,突發能見度不良,擱淺等等),可以使引航員在逼真的環境里多次演練應急狀態處置流程,可以發現個體引航員在處置突發事態時所暴露的問題及性格弱點。找到問題之后,針對這些弱點進行強化訓練,補齊水桶的短板。這樣在實際工作中如遇緊急狀況時,引航員的應激閾值會比沒有經過訓練時高出不少,更傾向于認為當下處境是自己有能力處理的,便能更容易克服驚慌,不安和不知所措的心理狀態,根據演練過的流程,有條不紊地處理險情。
(2)引航員自身加強學習,建立各種條件下的應急預案并不斷完善。首先要熟悉各種條件包括船舶自身條件(如船長吃水,操控性能),天氣水文條件(如風力風向,能見度,水深與船舶吃水的關系)。平時學習工作中,經常設想在不同的條件下如遇突發情況,應該怎樣操作(如在海底電纜或過江隧道處拋錨等)。設想在不同條件下如果發生突發險情,應該怎樣去操縱船舶避免或減少損失。然后將這些操作總結成應急預案。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斷的改進這些預案,也是自身對船舶操縱理解的不斷精進。這樣,當哪一天真的發生突發危險,就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3)加強交流,特別是與經驗豐富的引航員或船長交流。他們經歷過許多險情,他們處理這些險情之后總結出的經驗和思路可以照亮許多思維上的盲區。他們的忠告和提醒能幫助我們在緊急狀況發生之前有所預判,提前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從而大大提升應激閾值。
3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工作在危險復雜環境下的引航員,當險情發生時,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或與人探討最優的處理方案,很多時候只能依靠引航員的危機處置能力,而且幾乎沒有任何試錯的余地。這時心理和生理的應激反應對引航員處理險情和突發狀況的實際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對應激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研究得越透徹,就越能有效地提高引航員的應激閾值(處置危機時更傾向于認為自己的能力能夠勝任),也就越能激發出應激反應對處理危機中所表現出的積極因素,盡量避免不利影響。希望應激反應對特定職業(如飛行員、軍人、警察、醫護人員)影響的研究在國內逐步被重視起來,這是以人為本精神的體現,更是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人類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陳正華,方泉根.上海港船舶引航風險的分析與預控[J].中國航海,2009,32(02):68-72+111.
[2]詹海東.引航員安全心理的培養[J].航海技術,2011(02):73-75.
[3]梁寶勇.應激與應對[J]心理咨詢師, 2012(5):19-33.
[4]祝筱姬,胡德忠,褚海波.飛行應激對飛行員生理和心理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12):1447-1449.
[5]于泱,王真真,李權超.急性軍事心理應激障礙的應對與管理[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04):434-436.
[6]陳立峰.淺談軍隊人員心理應激反應和心理危機干預策略[J].家庭心理醫生,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