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設立科普專業,推動高等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擴大招生規模。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加強青少年科學興趣引導和培養,形成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此次綱要明確了具體目標: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各地區、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
為實現上述目標,綱要部署了一系列提升行動和重點工程。在提升基層科普能力方面,我國將加強專職科普隊伍建設,建立高校科普人才培養聯盟,加大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力度,推動設立科普專業。
同時,提高教師科學素質,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推動高等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
此外,綱要還提出,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高校理科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科學基礎課程建設,加強科學素質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為維護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我國將在市場準入和退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影響生產經營成本和生產經營行為等方面實行更細致、更完善的公平競爭審查。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司法部五部門發布《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在審查方式、審查標準、監督手段等方面細化實化有關規定,統籌力度更大、審查標準更高、監督考核更嚴。
實施細則緊緊盯住決策部署不到位的堵點和企業反映的痛點,全面細化審查標準,重點關注妨礙平等便利退出市場、以獎補方式變相指定交易和實行地方保護、影響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等問題,將強制企業轉讓技術、強制在本地設立分支機構、給予特定企業優惠政策、設置不合理項目庫資格庫等具體情形納入審查標準,進一步健全審查范圍、例外規定等基本規則,及時彌補規則空白和漏洞,切實增強審查制度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在市場準入和退出標準、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標準、影響生產經營成本標準、影響生產經營行為標準方面,實施細則對審查標準進行了細化和完善,如明確提出完善排斥限制招投標的部分條款,暢通商品和要素流動渠道;對給予特定經營者優惠政策、提供或扣留各類保證金等條款進行規范和完善,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堅持全國一盤棋,明確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依據,不得設置不平等的市場準入退出條件、不得違法給予特定經營者優惠政策等。
本屆招募計劃將聚焦上市及領軍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剛需,通過組織舉辦一系列專項活動、選育創新項目、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建立新型伙伴關系、推進“前沿科技+新興產業”融合創新、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科技服務落地,共同實現創新增量發展。
據介紹,“北區創業合伙人”?是由實創股份公司聯合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大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共同發起的?創新產業品牌?,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最有影響力的?大型產業創新活動?。
該品牌是海淀區“創新合伙人”機制的延伸,是推動大企業開放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創投資本服務硬科技創業的新機制、新模式。
“北區創業合伙人”招募計劃以?每年一季系列活動的形式,幫助區域大企業與最優秀的科技創業企業面對面,創新靈感、探索合作。積極響應中關村科學城構建以創新合伙人為支撐的“創新雨林”生態,大力提升北區的創新發展活力。
日前,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新時期進一步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提出,5年內推動不少于60家科技企業在境內外上市。
根據《實施意見》廣州市將進一步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配置,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
該《實施意見》明確6個方面重點任務,包括建設風投創投之都,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打造覆蓋種子、天使、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投資)等各階段的全資本鏈條的國有“標桿”創投機構。
《實施意見》明確,建立廣州轄區科技企業信貸統計機制,對科技信貸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力爭每年全市科技信貸增速不低于15%。把對科技企業貸款情況作為在穗銀行機構考核評價依據。
《實施意見》還提出,實施掛牌上市?“科創領頭羊”工程,境內境外上市并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等市場板塊并重,爭取5年內推動不少于60家科技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同時,支持市場化并購重組,探索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總規模為200億元的科技企業并購基金。
在穗港澳科技金融合作方面,廣州將在南沙區、黃埔區開展穗港澳科技金融合作試點。推動港澳機構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參與投資廣州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基金);爭取落地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內投資企業(QDIE)試點,支持廣州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境外投資。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探索由穗港澳三地機構共同設立大灣區相關科創基金。
2020年,山東省印發《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2021年,臨沂市出臺《臨沂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揭榜制”“組閣制”工作實施方案》,省、市均以規范性文件推行揭榜制,把需要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用市場競爭遴選項目實施主體,促進重點項目攻關高效落實。臨沂高新區通過開展“三個一批”專項行動,指導企業勇于“揭榜”、敢于“掛帥”,用核心技術的“金剛鉆”,承攬“揭榜掛帥”的瓷器活。
征集一批技術需求,集聚創新優勢。臨沂高新區以磁性功能材料、電子元器件、新型綠色建材等主導產業為重點,組建專班深入全區骨干企業、園區特色企業開展“問需問計”調研活動,全面了解掌握全區企業技術需求狀況。累計征集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研發、園林機械新能源動力系統設計、物流大數據領域專家等各項技術、人才需求40余項,收集加快高端產業研究院建設、舉辦科技成果推介活動等各類意見建議10余項。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在對企業訴求梳理歸類基礎上,臨沂高新區積極與山東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對接聯系,通過“企業出題、政府牽線、院校出智”工作機制,全面提升產學研合作效能和政府服務水平。
7月5日,2021年院士四川·宜賓行系列之“智匯宜賓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專題活動開幕式暨鄉村振興項目推介會在四川宜賓舉行。活動期間,14位院士及相關專家深入三江新區考察調研宜賓林竹產業研究院、三江新區展示中心、東部產業園區,詳細了解新區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情況。
位于三江新區核心區宜賓科創城的宜賓林竹產業研究院由宜賓市科技局牽頭,去年1月正式授牌運行,現已形成竹漿造紙、竹漿粕、竹筍加工、竹飲料、竹人造板等多門類的竹加工體系。
近年來,宜賓市科技局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多方位、多層次打造竹產業科技創新平臺,深入推進竹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等;堅持以科技項目為抓手,全力支持竹產業科技研發,指導編制完成相關竹產業科技項目規劃,有力促進竹產業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圍繞竹產業發展關鍵技術,以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為路徑,深入推進竹產業科技示范,促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宜賓市已建成省級竹產業科技創新平臺6個;竹類組培實驗室1個、林竹產品監測中心1個,以宜賓學院為依托組建“宜賓竹業學院”;建成以竹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市級農業科技園區2個、竹產業科技示范基地20余個,“宜賓竹漿紙—金竹”品牌獲國際竹藤組織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