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北京)

血紅、熾熱、鮮艷、耀眼
是革命的種子
是淬火的鐮刀
是舞動的國旗
紅色,十四億炎黃子孫矚目的一種色
熊熊的烈火,照亮如漆的夜空
踏過革命陣地的炮火硝煙
延安窯洞的燈光如豆,發起燎原之勢
穿越現代化建設的漫道雄關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我是九千萬黨員中的一名
讓紅色在脈絡里蔓延,寫下對國的忠誠
紅色,穿越百年永不褪色
紅色,最壯麗的顏色
——泱泱大國中國紅
1935年以后的延安,是紅色的
簡陋的窯洞、如豆的燈火,是紅色的
貧瘠的黃土地、流淌的延河水,是紅色的
從此,紅色成為延安的代名詞
千錘百煉的黨中央從這里出發
走向全國勝利
1935年后的延安,全世界驚奇
無數進步人士神往的黃土地
定格流年里的紅色記憶
尋找那顆閃閃的紅星
在延安,總會被一種情緒感動著、左右著
總會被一種精神感染著、激勵著
西北大漠的暮色里
飄動的晚霞是黨旗紅、國旗紅
敬仰是對延安最好的表達
這里的熱土,流淌著革命的溪流
讓瞻仰者低下頭,心懷感恩
以朝圣者的姿態,敬仰
紅色是最壯麗的顏色,也是最耀眼的顏色
當民族的命脈牢牢掌控在共產黨的手心
嶄新的春天便在遼闊的黃土高原鋪展開來
紅色,是延安的本色
像一道閃電、撕裂遠道而來的倭寇
撕碎企圖分裂祖國的國民黨
五月的陽光錘打麥芒的金黃
遠坡向日葵發出熱烈的錚鳴
鳥語托起蝴蝶的翅膀,在紅色的山崗之上
手握鐮刀的人成了土地的主人
風雨滄變,信念依然
春光里,沒有什么可以阻擋生長
回望吳起鎮,這是一個落腳點
兩只腳踩草地,身披雪花的部隊
用豪情祭奠圍追堵截的槍林彈雨
勝利的決心,屈指行程兩萬
喜相逢,長征在這里畫上一個句號
這是一個立足點,兵工廠、被服廠、制藥廠……
保證了紅軍西征最強有力的供給
勝利山“切尾巴”戰役鞏固革命圣地
窯洞如豆燈火發起燎原之勢
嘹亮的軍歌喚醒這片沉睡的大地
這是一個出發點,抗日戰爭
從這里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將
最終勝利帶到北京天安門
讓延安終成偉大,屹立在人民心間
腰鼓敲起來,歌舞唱出來
勝利山頭看綠肥紅瘦,日月換新天
勃然生起的綠色產業遍布吳起大地
一道道山梁一道道灣
羊的光芒是一種素雅的潔白
山村小小,院落小小
被稱為革命圣地、地位之高
五位偉人的雕塑,面帶勝利喜悅
充滿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紅旗不朽,理想信念不朽
閃閃的紅星藏進歷史長卷
光芒披灑蒼茫神州大地
西柏坡的履歷里有其他村落無法企及的高度
亂世中華的智慧較量中,共產黨更勝一籌
三大戰役運籌帷幄
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
全國土地會議,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
一川碧水的滹沱河,吹響春天的號角
如今的西柏坡,煥然一新
將自己寫進歷史的扉頁
春,容下整個天空的胸膛
這是一條坎坷的路
這是一條斗爭的路
這是一條殊死較量暗殺并行的路
這是一條革命的路
這是一條勝利的路
這是一條中央機關大轉移的路
這條路上,斗的是智慧和勇氣
玩的是膽略和戰略
從西柏坡到香山,不足四百公里的路程
完成了一次大膽的設想和構思
完成了指揮陣地從農村到城市的轉變
共和國不會忘記,老百姓不會忘記
即將全面脫貧的祖國不會忘記
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
“進京趕考”的一群人
帶領勞苦大眾推翻了三座大山
讓四萬萬同袍當家作主成了主人
締造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香山深處,楓葉是靜止飛舞的蝴蝶
山石是沉默歷史的見證者
記憶窗口,一只翠鳥銜著往事在書里飛
這里,發出了解放全中國的指示
這里,奏響了渡江的沖鋒號
這里,完成了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規劃
陽光彈奏出五線譜,西山的云帶來風的
啟事,如今絡繹不絕的瞻仰者
把時間和空間擠瘦
夢想已經啟航,民族大業正在復興
理想的彼岸,鮮艷的五星紅旗
高高飄揚,滄桑、遠山背后是詩一般的海洋
從南湖的那只游船到雄偉的北京天安門
古老的神州經歷無數血與火、生與死的淬煉
長征是一段神奇又漫長的故事
南昌起義的槍聲、四渡赤水的戰歌
井岡山的號角,遵義會議的撥亂反正
浴血奮戰迎來新中國的成立
改革的春風吹開致富的大門
先進的科學發展觀
讓祖國屹立在強國之林
從解決溫飽到全面脫貧
先進的為民思想,偉大的治國理念
燎原的星火點燃幸福的火焰
堅韌、堅強、信念、信仰
炎黃子孫記得遵義的霞光
延安的如豆燈火,天安門城樓的宣言
波瀾壯闊的一百年
一部民族的戰斗史、成長史和幸福史
鏗鏘豪邁的一百年
譜一曲響徹華夏大地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