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熨斗最早起源于商朝,那個時候的熨斗其實是作為一種刑具被發明出來的,它專門用來熨燙犯人的皮膚。到了漢朝之后,人們發現熨斗可以讓衣服變得更加平整,所以熨斗的主要功能就慢慢地變成了熨燙衣服,并且流行到了明清時期。
古時候的熨斗并不叫作熨斗,而且每個朝代對于熨斗的稱呼都不一樣。漢朝時期的熨斗叫作“威斗”,“威斗”在當時已經成為家庭中比較常用的用具了。
唐朝時期又把熨斗叫作“金斗”。“金斗”則是采用了一種很繁雜的鎏金工藝精制而成的熨斗,是富貴人家才能夠用得起的,而不像平常的民間用品那般隨意。
因為熨斗看起來就像一口沒有手柄的平底鍋,在熨衣之前,要先把燒得通紅的木炭放在熨斗里面,等到熨斗的底部被熱得燙手了之后再用來熨衣服,所以,宋代人也將熨斗叫作“火斗”。到了明代,人們又把熨斗稱為“焦斗”。(摘自《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