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蕾
近十年來,國內郵輪市場年均增長達40%。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郵輪總航次約為825次,郵輪出游人次達369.9萬人次,收入規模達到67.3億元[1]。全球郵輪市場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亞洲郵輪市場的發展,而中國是亞洲最大的郵輪客源市場。越來越多的院校開設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就業需求逐漸擴大,因此,研究當前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的就業現狀,并提出就業出口意見是很有必要的,以避免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盲目擴招。
近幾年,國內各類高等院校紛紛增設了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有99所院校設置了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隨著我國郵輪行業在的發展,與郵輪相關的配套產業不斷拓展,對郵輪市場營銷、郵輪港口運營與管理、郵輪母港接待配套服務中心的服務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郵輪專業岸上人才的培養尚未引起重視。
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郵輪市場仍處于消費者對郵輪度假的認識階段。對于郵輪人才培養與輸出來說,同樣處于摸索與探究階段。2013年,崔慧玲從國際郵輪乘務專業的人才需求以及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分析了其現狀及差距,并就國際郵輪乘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具體措施[2]。2014年,蘇楓提出:一方面,相對于國內高職畢業生的工資,國際郵輪確實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外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國際郵輪企業在管理模式和人際溝通上與國內傳統認知相差甚遠,導致不少外派人員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通過探討雙因素理論在國際郵輪乘務人員的管理中的應用,嘗試解決企業和外派人員之間的磨合問題。2018年,程蕓燕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對高校郵輪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提出提升語言能力、培養技能化人才、提高職業素養以及提升職業自信心等四點可行性建議。
在本次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崗位流轉(失)的調查中,調研對象為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在校學生、在崗員工和企業管理人員等。這次調查共完成了崗位就業情況、人才流失原因調查和崗位滿意度調查三個調研內容。在此次調研中共有122名參與人員,其中女性參與者為99人(81.15%);男性為23人(18.85%)。說明從事或涉及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相關的人員中,女性從業者為本行業的主要從業性別。
圖1 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調研參與者學歷分布情況
從本次調研的數據來看,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從業者的年齡分布總體在30歲以下。由此可以看出,年輕從業者是國際郵輪乘務專業相關工作的主力軍,行業整體人員結構年輕化。
通過對從業人員的學歷水平進行分析,整體上從業人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所占比超過96%。在所有從業人員的學歷信息中發現,大專學歷是從業人員的主體,其占比接近80%,表明從事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的人員普遍學歷水平一般,高學歷對于從事這種需要長時間在海外或船上工作的吸引力不大。與此同時,也有超過12%的本科以上學歷的從業者選擇從事這個職業,反映出該行業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比如薪資、工作環境等。
在本次調研中還針對船上工作服務時間進行了調查,從結果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從業者都有船上工作的經歷,占比超過50%。2個船期以上的在這些有海上資歷的人員當中所占比例最多,占全部有海上資歷人員的86.5%。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從業人員的海上工作資歷還是比較豐富的。同時,由于調研人員當中有在校學生,該部分人員沒有在海上從業的經歷。
通過對從業者月收入情況的調研,我們可以發現在從事郵輪工作后,其從業者的工資是從700美金(折合人民幣約4500元)起算的。每月2000美元和每月900美元~1200美元之間,在船上工作工資分布最多,分別占比15.79%和14.74%。從事郵輪船上工作的從業者,其整體收入水平相較陸上同年齡段的從業者來說還是處于偏高的狀態,說明郵輪工作在工資收入水平上來看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為了能夠實現對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本項目共設計了3大類問題進行調研,具體如下。
1.選擇郵輪工作的考慮因素。大部分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都選擇在郵輪公司就業,吸引他們選擇該職業的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是工資、薪酬、福利待遇。從調研的數據中可知,70.15%的就業者認為郵輪工作行業能夠提供不錯的工資、福利待遇,能夠滿足畢業生對于收入的基本需求,說明該行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次是專業對口。對于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從事郵輪海上工作是其最對口的工作崗位,能夠最大限度地鍛煉和發揮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該原因的比例為64.18%;最后是個人發展和提高。有46.27%的從業者認為,在郵輪上進行海上工作,能夠鍛煉自己的專業能力,有利于自身的職業發展和規劃。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從而接近一半的畢業生選擇了從事海上工作。
2.離職情況及原因。在本次調研中得知,調研對象中目前已經有大約32.84%的從業者已經離開了原來的工作企業。在對離職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中可知,導致從業者選擇離開現有企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郵輪工作不能顧家。在郵輪上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遠離陸地和家人,這正是海上工作最大的弊端和劣勢,這也是很多人無法接受海上工作的最大原因。有52.17%的從業者認為無法照顧家人是他們選擇離職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工作量大,且經常加班,工作壓力大。有39.13%的從業者認為郵輪工作是一項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時常加班,再加上遠離家鄉和家人,無法得到有效的溝通交流,成為從業者離職的第二大原因。再次是晉升空間不大。在就業之前或之初,可以發現郵輪公司規模大、效益好,但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認識程度的提高,現實情況與理想狀態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特別是一線的工作者年齡都偏低,競爭壓力較大;上層或管理階層的年齡也是偏小,導致晉升空間不大,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有34.78%的從業者將該因素作為離職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是行業地位不高。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從業者在真正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實際的工作是服務第一線,在工作過程中往往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和理解。同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處理煩瑣的事務,常常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規劃自己的職業路徑,這使得他們對于自己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大約有26%的從業者將該因素作為離職的原因之一。
3.現在的工作單位信息。離職后選擇的工作單位對于從業者自身來說存在一定優勢,調研中可以發現,有30.43%從業者認為目前的工作單位能夠提供相對更有優勢的薪資待遇;有26%的從業者認為目前的工作單位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比對郵輪工作環境有較大的提升;有21.74%的從業者認識到目前的工作單位內部的人員關系更加融洽,工作和生活氛圍更加優越。
郵輪工作具有遠離陸地、遠離家人的特點,同時也具有收入相對較高的優勢,這也是被不同人群所接受或不能接受的因素。正是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郵輪工作一線崗位不穩定的重要誘因之一,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從調研數據來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陸上工作與郵輪工作之間的差距將會不斷縮小,使得郵輪工作的吸引力不斷下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郵輪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是后續研究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