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艷,鄒繼華,徐佳敏,高井全,童鶯歌,陶然,陳宇斌,羅含笑,陳歆蕾
高血壓是急性心腦血管事件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并發癥多等特點,我國目前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2.7億[1]。高血壓患病年齡越早、時間越長、血壓越高,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等風險越大,病死率越高。過去10年,農村心血管病患者病死率高于城市水平[1]。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醫療服務管理體系不完善、醫療服務水平整體較低等因素抑制了農村居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農村居民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可得性與城市居民存在較大差距。農村高血壓患者文化程度較低、保健意識淡薄,治療依從性較差,不良健康行為及生活方式、心理社會因素使其存在較多安全風險[2-4],易發生急性心腦血管和其他意外事件。一旦發生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就農村現有的醫療環境和資源不能使其在有效的“時間窗”內得到救治,存在較高的致殘及死亡風險。目前有關高血壓風險研究主要集中在影響疾病進展的高危因素[5-6]、風險評估工具的研究[3]。我們對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水平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旨在為風險應對提供指導,減少高血壓危險事件的發生,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提高農村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
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9年7~11月選取麗水市九縣下屬農村地區符合納入標準的352例高血壓患者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②長期服用抗高血壓藥物;③無認知及語言溝通障礙;④無腦卒中及其他嚴重并發癥。排除標準:不愿意參與本研究者。不同的區域按需配有當地的方言翻譯,以便與不能獨立完成問卷填寫或只會用方言的患者進行無障礙溝通。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結合文獻研究及預訪談自行設計,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9項內容。②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評估問卷[3]。包括行為(20個條目)、態度(7個條目)、知識(7個條目)、社會心理(6個條目)4個維度4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很不符合”至“很符合”分別計1~5分。問卷總分越高表示患者居家治療期間面臨的安全風險越高。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62,內容效度為0.866,折半信度為0.902。
1.2.2調查方法 問卷由研究者發放。提前與調查對象取得聯系,獲取其知情同意,并采用統一的調查表和標準化的調查用語。對于缺失值大于10%的問卷舍棄。共發放問卷352份,回收有效問卷328份,有效回收率93.18%。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1兩人核對錄入數據,運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居家安全風險現狀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現狀得分 328例中,男167例,女161例;年齡25~89(55.65±14.13)歲。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得分,見表1。

表1 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得分 分,
2.2不同特征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得分比較 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得分比較 分,
2.3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影響因素 以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多元線性回歸法進行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年齡(賦值:25~歲=1,31~歲=2,41~歲=3,51~歲=4,61~89歲=5)、學歷(小學以下=1,初中=2,高中/中專=3,大專=4,本科以上=5)、婚姻狀況(以未婚為參照設置啞變量)、醫療保險(有=0,無=1)、高血壓分期(1級高血壓=1,2級高血壓=2,3級高血壓=3,不清楚=4)進入回歸方程,見表3。

表3 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3.1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得分為(135.10±20.69)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各維度中知識維度均分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本研究調查人群主要集中在小學以下文化程度有關,這一人群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其本身得到的醫療資源、健康教育相關知識較為欠缺,健康意識、健康素養也相對較低,居家安全風險較大。態度維度均分較高。良好的態度是以正確的知識為前提,知識對態度具有導向作用。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防治知識掌握不足或薄弱降低或削弱對待自我保健與管理的態度,增加其居家安全風險,這也提示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的預防與控制,應采取全方位多舉措的策略,關注重點人群,增強社會支持,如政府、公共媒體及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大基層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健康宣教普及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媒介,在全民中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知識宣教活動,使全民接受健康教育的機會和途徑增多,改善高血壓患者對待自我保健與管理的態度,降低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增強患者獲益感。
3.2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影響因素分析
3.2.1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越高,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水平越高。分析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的遞增,患者獲取和理解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受限。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限制、記憶退化等因素存在嚴重的漏服、誤服藥現象等[7],加之隨著老年人退休后,社會及家庭角色的轉變,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等。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增加了老年患者居家安全風險水平。研究顯示,農村高血壓患者年齡越大服藥依從性越差[8]。提示基層醫療機構(如鄉鎮衛生院、鄉村醫生等)可根據患者的年齡特點,分層制定淺顯易懂、有針對性的健康策略,包括高血壓疾病基本知識、疾病的管理及服藥說明等。
3.2.2學歷 本研究結果表明,學歷越高患者面臨的居家安全風險越小。分析原因可能是高學歷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強,健康意識、健康素養相對較高,對居家治療期間疾病的治療、預防和自我管理程度也更高,可以更加有效利用、整合信息資源[9]。改變錯誤認知,轉變不良生活方式,進而從知識、態度、行為層面降低居家安全風險。這提示應對學歷低的患者加強居家治療期間的血壓管理和高血壓防治知識宣教,以幫助其降低居家安全風險。
3.2.3婚姻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婚姻是影響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因素之一,離異、喪偶高血壓人群居家安全風險高于未婚、已婚高血壓人群。前期研究表明,已婚高血壓患者并且配偶在身邊,患者服藥依從性和遵醫依從性均高于離異、喪偶的患者[10]。結合本研究結果分析,一方面與居家治療期間農村高血壓患者的主要支持來源和社會關系有關,婚姻關系是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居家治療期間農村高血壓患者如果能夠從配偶處及時獲得社會支持,得到關心和幫助,可從社會心理層面減少居家安全風險;另一方面,與不同婚姻狀態下高血壓患者的群防意識、膳食習慣和健康行為不同有關。提示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家庭訪視和健康宣教時應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居家治療期間的風險管理中,給予患者關心、關愛和幫助,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給患者提供一個居家治療的支持性環境。
3.2.4醫療保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醫療保險的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低于無醫保的患者。分析原因可能是高血壓具有病程長、易復發、并發癥多等特點,疾病的預防與控制需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有醫療保險的患者,其醫療費用報銷有助于緩解其經濟壓力,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提高醫囑遵從性[11]。無醫療保險患者因長期服藥,費用較高,經濟負擔增加,有時迫于經濟壓力而中斷服藥,導致其服藥依從性差,最終限制其對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增加其居家治療期間的安全風險。提示醫務人員應給予無醫療保險患者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同時,醫療保險是社會問題,社會有關部門應健全醫療保險制度,完善醫療保險體系,提高醫療保險覆蓋率,讓醫療支持惠及更多患者。
3.2.5高血壓分級 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程度越嚴重、合并并發癥越多,遵醫行為和對自身管理越好[12]。本研究結果顯示,診斷為3級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要低于診斷為1級或2級的高血壓患者。分析原因可能是1級高血壓患者僅為單純的血壓增高,沒有任何的器質性病變,對其工作和生活影響不大,患者對疾病管理不夠重視,而3級高血壓患者伴隨著多種并發癥的發生,日常生活中很多行為因疾病而受到限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在生活中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活動及情緒,避免并發癥發展而加重病情,因長期治療用藥,已養成服藥習慣,加之醫生的多次健康教育和指導,知曉高血壓疾病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自我居家安全風險防范有關。這要求醫護人員在指導患者進行居家安全風險管理時,應結合患者的血壓診斷分級情況,給予適合患者的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方式,降低其居家安全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年齡、學歷、婚姻狀況、醫療保險和高血壓分級是影響農村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的因素。醫護人員要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地區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綜合防治工作,從而降低其居家安全風險。本研究僅對麗水市九縣下屬農村地區的高血壓患者居家安全風險進行橫斷面調查,樣本量有限,未對該人群安全風險進行干預,今后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