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池僑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64億,占比18.70%,這其中有不少空巢老人。為積極應對老齡化,國家發改委聯合20個部門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確保“老有所養”。為此本文通過cgss2015的數據嘗試了解我國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程度。
本研究所用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負責執行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5年的數據,該調查項目自2003年起,每年一次,原則上采用多階分層PPS隨機抽樣,對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10000多戶家庭進行連續性橫截面調查。
根據“家庭成員關系”及“目前是否與您同吃同住”這兩個題目進行分析和篩選,以無子女或不與任意一名子女同吃同住為標準,得到空巢老人樣本2610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黨和政府在公共服務等民生工作的質和量上都有較大的投入。空巢老人對于公共服務的需求相比其他群體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更高的要求,關注他們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顯得尤為重要。
在cgss2015中的B部分對公共服務滿意度進行測量,涉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九個方面,分別是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基本住房保障,社會管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低保、災害、流浪乞討、殘疾、孤兒救助等,公共文化與體育,城鄉基礎設施。每一題目均以百分制進行計分評價。
從表1中的均值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對各項公共服務的滿意度較高,分值均大于70分。其中對于公共教育的滿意度最高,均值為74.91分;其次是社會保障、城鄉基礎設施和城鄉文化與體育,均值分別為72.64、72.46、72.18;低保、災害、流浪乞討、殘疾、孤兒救助等,基本住房保障和勞動就業的滿意度最低,分別為71.57、70.41和70.22。這說明教育、社會保障、城鄉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隨著國家的大力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空巢老人在住房和就業等公共服務上還需要政府在了解他們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做更細致的工作,這也說明了精準扶貧中政策兜底、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等具體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正確性。

表1 空巢對各項公共服務各要素的滿意度
雖然整體上看空巢老人對各項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上均值較為接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直接落實到個人的公共服務上更容易產生評價內部差異,如低保、災害、流浪乞討、殘疾、孤兒救助等這一公共服務屬于政府兜底政策,是直接落實到部分困難群體個人用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九項公共服務滿意度中排在倒數第三位,而標準偏差卻是九項公共服務滿意度中最高的,高達17.63。其次是住房保障,滿意度均值排在倒數第二位,標準偏差卻排在第二位,高達17.39。再次是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標準偏差分別為17.15、16.53、16.49。與上述標準差偏大的公共服務相比,公共教育的標準偏差值最小,為15.9,而滿意度均值為九項公共服務滿意度的最高值。這種現象可能說明我國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的享受上存在“不患寡、患不均”的情況。
這一現象說明,我們在為空巢老人這一群體提供直接落實到個人的公共服務時,應慎重考慮名額的均衡和分配標準統一,并將具體的政策進行公示和耐心、細致地宣傳,以體現其公平性。
通過上文的分析,空巢老人在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上可能存在“不患寡、患不均”的情況,因此本文從均衡性等各維度對我國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進行進一步的觀察。
Cgss2015中對公共服務的充足程度、分布均衡程度、便利程度、普惠程度四個維度的滿意度進行了測量,選項中1代表完全不滿意,5代表完全滿意。
從表2可以看出,整體上我國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各維度的滿意度均值在3.11至3.27之間,處于“說不清”的水平,根據標準偏差可以看出內部差異不大。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充足程度,均值為3.27;其次是便利程度和普惠程度,均值為3.25和3.22;最低的是均衡程度,均值為3.11。

表2 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各維度滿意度描述統計表
這一數據說明我國在對空巢老人提供公共服務時除了要在實際的充足程度、便利程度和普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更需要關注資源分布的均衡性,防止資源過度集中和分配不均。
為進一步探究我國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各維度滿意度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本文嘗試通過對公共服務各要素的滿意度進行降維處理并提取出相應的因子(即因子分析),再以提取的因子為因變量,以公共服務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經過計算,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各方面滿意度的KMO值為0.956,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顯著性為0.000,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各方面的滿意度可提前出一個因子,且載荷值均大于0.8,各要素均可進入該因子中,將其命名為總體滿意度。
為得到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的值,將各要素的滿意度相加再除以項目數得到均值,結果為72.05,標準偏差為13.922。
為了解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各維度滿意度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程度,需要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來實現。進行回歸分析需要滿足變量間存在相關關系、誤差項服從正態分布、無自相關和多重共線性現象。經過相關分析發現,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均在0.01級別(雙尾)程度上呈顯著相關,因變量回歸標準化殘差呈正態分布,VIF值均大于1,表示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符合進行回歸分析的理論前提。
在不加入其他變量的情況下,以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為因變量,以空巢老人對公共服務的充足程度、均衡程度、便利程度和普惠程度的滿意度為自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
該模型調整后的R2值為0.217,能夠解釋21.7%的方差,解釋力較好。四個維度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均達到顯著水平并呈正向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充足程度,非標準化系數為2.865;其次是便利程度和普惠程度,非標準化系數分別為2.075和1.781;均衡程度的影響程度最低,非標準化系數為1.219。
這一數據說明雖然我國空巢老人在公共服務滿意度的四個維度中均衡程度的滿意度最低,存在“不患寡、患不均”的情況,但公共服務的充足程度是影響空巢老人總體滿意度的最大因素。
我國空巢老人整體上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較高,總體滿意度均值為72.05,但在具體的各項公共服務中存在一定的差異,面向群體的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方面滿意度最高,而面向具體個人的社會救助、住房、就業等公共服務滿意度最低。
在公共服務各維度上,整體滿意度處于較高的位置,但空巢老人對于公共資源分布的均衡程度滿意度最低,對公共服務資源的充足程度滿意度最高,與公共服務各要素結合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患寡、患不均”的現象。
通過多元回歸模型,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公共服務四個維度的滿意度均對總體滿意度呈正向影響,其中,資源充足程度的影響最大,資源均衡程度的影響最小。
這提醒公共服務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針對空巢老人的公共服務政策應特別注重均衡性和充足性,從均衡性方面進行補缺,特別是面向個人的公共服務時,應特別注重標準的制定和執行的公平,而充足程度是影響滿意度最大的因素,依然要注重公共服務總量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