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寫意花鳥畫的風格也愈發豐富多樣化。徐渭開創了大寫意畫派,是中國寫意花鳥畫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之一。本文對徐渭的繪畫藝術語言進行研究,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徐渭寫意花鳥繪畫風格形成的原因、徐渭“癲狂”的藝術表現手法、徐渭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徐渭繪畫藝術的價值與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徐渭繪畫風格的成因、藝術手法和情感表達,思考徐渭藝術精神對現代畫壇的影響,此研究對于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徐渭;寫意花鳥畫;藝術語言
寫意花鳥畫是中國繪畫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中國畫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魏晉時期,顧愷之等人所倡導的“以形寫神”和“以神寫意”的技法理念就促進了寫意花鳥畫的萌芽,之后在謝赫“氣韻生動”、蘇軾“不以形似論高下”、張璪“潑墨山水”等藝術理論的影響推動下,更是獲得了極大發展,到了明代后期,徐渭吸收百家之長,開創了大寫意風格,將寫意花鳥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本文以徐渭“癲狂”的繪畫藝術語言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其繪畫風格的形成原因,繪畫的藝術手法和情感表達,思考徐渭藝術精神的影響和意義,為創作出既能吸收前人優秀藝術手法,又能不斷推陳出新來融合新的藝術因素、展現時代面貌的作品提供科學的建議。
一、徐渭寫意花鳥繪畫風格形成的原因
(一)茍延殘喘的封建王朝
徐渭生于明朝中后期,此時,明朝由興盛轉為衰敗,內憂外患嚴重。在明朝初期,統治者采取較為寬松的統治政策,社會環境相對穩定。明朝后期,政治危機引發了社會危機,社會沖突更加激烈。明武宗駕崩后,明孝宗之侄、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統,是為世宗,即嘉靖皇帝。嘉靖時期,政局動蕩,嘉靖皇帝登基后曾出現大禮議之爭,隨后又出現壬寅宮變。與此同時,外患也很嚴重,庚戌之變使得國力受挫,東南沿海地區受倭寇侵襲嚴重,民不聊生[1]。
茍延殘喘的明王朝卻使繪畫藝術不斷發生變革。一方面,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使得文人書畫融入了文化意識;另一方面,鄭和下西洋使中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繪畫的發展與中外融合。這一時期歐洲國家的文藝復興也影響了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其中提倡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精神開始被一些激進的文人畫家所接受。這一背景下,明代文人畫有很大的發展和變革,寫意花鳥畫在畫法上更加精練,意氣更加突出,發展更為迅速,而徐渭更是將寫意花鳥畫推向了新的高潮。
(二)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晚年改號青藤道人,與陳淳被后人合稱為“白陽青藤”。徐渭父親徐鏓雖然做官,但任職地區荒涼,所以徐渭的家境并不算十分優越。徐渭小時候機靈聰慧,但一生坎坷,屢遭不幸。他對兵法、儒家經典等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立志治國平天下,但卻八次科舉落榜,后又因誤殺其妻子入獄,經歷了七年的牢獄生活,數次自殺未遂,晚年結束牢獄回鄉之時,一路顛沛流離,靠作畫和寫詩貼補家用。雖然徐渭生前懷才不遇,但他留下的傳世作品,在中國藝術繪畫史上有莫大的藝術價值。
(三)不拘一格的藝術風格
中國畫從古至今就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寄托,它歷經千年的發展,經久不衰。尤其是寫意畫,其作為繪畫的一種獨特技法,旨在通過言簡意賅的筆墨效果表達創作主體深邃的思想,在我國繪畫藝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水墨寫意花鳥畫在我國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寫意畫,尤其是水墨寫意花鳥畫,在明朝得到了很大發展,突出體現在徐渭開創的“大寫意”畫派。茍延殘喘的明王朝、經濟的發展和中外交流,乃至徐渭本人坎坷慘淡的一生,都對徐渭的藝術風格產生了很大影響。徐渭不拘成法,大膽突破形象的限制,將強烈的個人情感施于畫中,形成了不拘一格的藝術風格。
二、徐渭“癲狂”的藝術表現手法
(一)無法中有法的筆墨形式
歌德認為,題材人人看得見,內容意義經過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對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徐渭藝術創作的筆墨形式可以概括為“無法中有法”,體現了水墨寫意花鳥畫十分重要的內在形式語言之美。
徐渭的繪畫風格主要受吳門畫派影響[2],以花卉果蔬為題材,構圖采用“折枝花”形式。當他的繪畫走向成熟時,他的構圖和主題不再局限于吳門畫派,而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無法中有法”的大寫意繪畫風格。徐渭將筆墨作為表現自己情感的語言符號,打破了寫意畫中程式化的僵硬筆墨技巧,突破千篇一律的繪畫桎梏,大膽地用潑墨揮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筆墨形式風格,表達真實的內心情感。在用筆上,徐渭獨辟蹊徑,以草書入畫,將書法和繪畫相結合,更凸顯了“無法中有法”的筆墨形式。徐渭的作品,尤其是《墨葡萄圖軸》,以濕潤的墨色表現其旺盛的生命力,以草書般的筆墨形式迅疾而就,表現葡萄藤蔓的蒼勁有力,枯濕結合,整幅畫看起來似零非亂,無法中有法,渾然天成。不論是運墨還是用筆都很好地表現了內在的形式韻律之美,極具個人筆墨特色。
(二)在探索中尋求變革之路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家,雖然學識廣博,極具才華,但一生顛沛流離,歷經坎坷。他的人生遭遇和生活閱歷使他具有十分敏銳的感知能力,對社會有著清醒的認識,再加上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3],他淡泊名利,十分注重內心情感的表達,這些因素都使他在探索中不斷尋求變革之路,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對比徐渭前后期的作品不難發現,他的藝術風格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豐富而不斷成熟,為中國畫史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透過寫意花鳥風格的創新對比與陳淳的異同
陳淳和徐渭都為中國畫史作出了杰出貢獻,兩人同生長在明代,但他們二人由于生活經歷以及年代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繪畫風格。陳淳和徐渭都是寫意花鳥畫的集大成者,不僅促進了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創新,對后世繪畫的影響也很深遠[4]。
在題材的選擇上,陳淳和徐渭都沿襲了傳統,但又有一些不同。陳淳的繪畫作品題材主要是花卉,蔬果較為少見。他通過細膩的筆墨,以描繪得細致入微的花卉表現花在自然界的生存狀態,借物抒情,借助花卉抒發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表達自己閑適的心境。徐渭則常選擇竹子和水果,也常將魚蟹等作為繪畫的題材,反倒對花卉的涉獵較少,他傾向于選擇適合潑墨和揮灑手法的植物作為繪畫對象,來宣泄情感,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在繪畫手法上,陳淳和徐渭的畫作差別較大,陳淳繪畫手法細膩,注重表現花卉的真實之美,而徐渭手法如狂草一般奔放,注重抒發內心激烈豪放的情感。即使都選擇牡丹作為題材,表現方式也各有千秋。陳淳的作品盡顯文人情懷,用細膩的勾線描繪了牡丹的細節,通過葉子的濃淡變化、葉脈的根根分明以及石頭的形態表現出層次感。徐渭則行筆奔放,用潑墨大寫的方式繪成一幅水墨牡丹,水墨色彩變化豐富,枝葉及葉脈運用枯濕結合的手法,使得整幅畫看起來似亂非亂,層次分明且鮮活,通過竹子的點綴表現出風馳電掣的力量感。兩人最大的不同是:陳淳的繪畫是抒發式的,徐渭的繪畫則是宣泄式的。
(四)揚棄倪瓚不求形似求生韻的創作理念
元代山水畫家倪瓚的作品構圖舒朗,絕少設色,以筆墨為之,意境簡遠蕭寒,是元代文人畫的主要代表,被稱為“元四家”之一,其藝術作品和藝術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倪瓚的山水畫具有極簡的藝術形式和精妙的筆墨[5],“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繪畫理念展現了其對藝術的價值追求。
徐渭對倪瓚的畫十分推崇,在繪畫中也融合了倪瓚的畫法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他作品中的“文人畫”氣質,受倪瓚等人的影響較多[6]。徐渭的創作理念吸收了倪瓚文人畫重氣韻不求形似的理念,但不是毫無意義的潑灑。其筆墨繼承了前人的繪畫傳統,卻又不墨守成規,特別是他的潑墨大寫意畫法,正如他自己所言:“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拔皆吾五指栽。”
三、徐渭作品中的情感表達
(一)憤世嫉俗,直指人心
徐渭生于內憂外患嚴重、文人步履維艱的時代,一生飽經滄桑,這也造就了他激烈豪放的情懷。徐渭常常采用書畫結合的手法[7],用詩情畫意加強繪畫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徐渭常常借物言志,隱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徐渭雖立志報效國家,但此時官場爾虞我詐、烏煙瘴氣,奸佞勾結排斥正義之士,徐渭看不慣這種風氣,便作畫題詩:“想到天為羅帳處,何人不是戲場人。”雖然徐渭是一介書生,但依舊懷著報國殺敵的強烈責任感,只可惜時局艱難,只能借助詩畫抒發憤懣與無奈之情,借助大寫意的水墨技法,通過對竹子、石榴等進行描繪來宣泄內心情感。
(二)清新冷逸,酣暢淋漓
徐渭吟詩作畫的狂放和豪邁瀟灑的性格,打破了明代畫壇的一貫傳統,他利用潑墨大寫的大寫意風格,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內心情感。他的繪畫吸收沈周、謝時臣的特色,往往多用粗筆,加上夏珪、倪瓚的冷逸風格,超脫于物體本身。他的《月竹圖》畫幅不大卻分披有法,整體畫面協調統一,既賦予它情感,又免于俗套,“十丈絕塵中,誰其解尋省”,意境清新冷逸,將感情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耐人尋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8]。
(三)癲狂高傲,標新立異
徐渭工書畫,精詩文,標新立異地將草書融入寫意花鳥畫中,即使在高手林立的明代畫壇中也獨占一席之地,成為中國畫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飽經滄桑的生涯形成了他癲狂高傲、標新立異的情感表達方式,這種方式打破了寫意花鳥畫原有的模式,將傳統繪畫與自身情感相融合,從獨特的角度反映自身的審美風格,靈活新穎,別開生面。
(四)不甘平庸,志向高遠
徐渭天資聰慧,自幼受教于許多文人大家,文學功底和藝術修養皆為上乘。徐渭雖驚才絕艷但仕途不順,一生共應過八次鄉試,“舉于鄉者八而不一售”。家庭變故、鄉痞侵奪與科場挫折并未擊倒徐渭,反而激起他不甘平庸的氣性。他關心時事,結交了不少當時有名的人物,自己的才華得到進一步發揮。徐渭畫作中常借物言志,抒發自己不甘平庸的胸懷和豪邁瀟灑的性格,改變了明代畫壇陳陳相因的風氣。《月竹圖》以月下竹為題材,表現出自身如竹子般高尚的氣節,托物言志,表達出自己不甘平庸的信念。
四、徐渭繪畫藝術的價值與影響
(一)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
明代是繪畫發展的黃金時期,畫風多樣,派別林立,此時期繪畫的世俗化趨勢也日益明顯。徐渭處于明朝的后期。由于朝廷的昏庸腐敗和內憂外患,人們的審美意識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改變,此時繪畫的主流已經從元代復古的“院體”風格轉變為以寫意為主的花鳥風格。文人畫繁榮時期,大多數畫家學習浙派和宮廷院體畫的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動蕩的年代,徐渭承前啟后[9],既繼承了前代表現山水以及墨竹的傳統畫風,又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創新,創造了潑墨大寫意畫風,不論是花草樹木還是盤根錯節的枝干,都是逸筆草草,氣勢雄強逼人。徐渭的大寫意風格是不同技法相互融合的結果,他作品中的“文人畫”氣質,受倪瓚等人的影響較多,雖然吸收了倪瓚文人畫的氣質,卻不墨守成規,他的作品不求形似而求生韻,極具個人特色。
(二)對大寫意繪畫的影響
徐渭自幼身處于文人學士之間,在繪畫、書法、戲曲等方面造詣頗深,這些才能對他開創大寫意繪畫風格產生了重要影響。
正所謂書畫相通,徐渭一直都是以書入畫的大家,他的行草學習過黃庭堅和米芾等人,筆鋒走勢狂放不羈,他將草書融入大寫意繪畫中[10],在創作過程中將自身感情傾注于筆端,在描繪物象的同時,賦予其強烈的感情色彩,將寫意的筆法發揮到了極致。徐渭的筆法變化多端,呈八面玲瓏之態,對于筆法墨法的應用已經十分嫻熟。除此之外,徐渭的大寫意風格是不同技法相互融合的結果,其中水墨思想占據了重要位置,墨色是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他既用墨色來代替五色,也僅用墨色來區分五色,以放縱簡練的寥寥幾筆,來表現渾然天成的墨韻,將寫意法變為大寫意法[11]。徐渭描繪的物象十分生動真實,能與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也能讓觀者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徐渭的筆法和當時的心情,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三)徐渭的藝術精神啟示
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每個時期的寫意花鳥畫都有不同的時代特征。明代畫壇經歷了比較劇烈的變革,標新立異,形成了徐渭獨特的畫風,對明代畫風的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時代在不停地向前發展,寫意花鳥畫的審美內涵隨著網絡傳媒和時尚潮流報刊的交流傳播,產生了不同的情感趨向,但繪畫的藝術精神經過了時代的淬煉愈發精粹。在這之中,徐渭的藝術精神對現代藝術家仍有著借鑒意義。
徐渭家境并不算十分優越,一生之中屢遭不幸,十分坎坷,雖然立志治國平天下,但卻八次科舉落榜,又經歷了七年的牢獄之災。尋常人經歷了這么多不幸,也許早已崩潰,但徐渭卻堅韌不拔,致力于繪畫創作,運用書畫相通和水墨思想將寫意法變為大寫意法,開創了大寫意畫派,留下了傳世的作品,在中國藝術繪畫史上有極高的藝術地位。這種專心繪畫、不斷創新的藝術精神成為現代藝術家投身于藝術的不竭動力。
五、結語
中國寫意花鳥畫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經歷了無數次的發展和變革,徐渭的繪畫藝術語言成為其中的璀璨明珠。時代的變遷和新思想對藝術理念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我們要不斷推陳出新,吸取傳統的精華,融入其他文化和藝術的元素以增強其生命力,同時在傳統繪畫技術的基礎上賦予畫作以新時代思想,使其能夠更好地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
作者簡介
馬金林,1996年12月生,女,漢族,河南洛陽人,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專業20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理論研究與創作。
參考文獻
[1]鐘艷紅.徐渭大寫意水墨花鳥畫風格成因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9.
[2]王紹宇.徐渭書法繪畫在藝術技巧上的相關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61-162.
[3]楊銀巧.論徐渭的大寫意繪畫藝術成就[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22+24.
[4]劉曉.陳淳與徐渭藝術風格之比較[D].青島:青島大學,2014.
[5]胡桐.論倪瓚簡逸疏淡的山水畫風[J].藝術品鑒,2020(5):274-275.
[6]曹斌.論倪瓚的“不求形似”[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9,40(8):125-127.
[7]李陽.淺析徐渭的繪畫藝術風格[J].美術教育研究,2019(20):26-27.
[8]白志華,張沖.徐渭繪畫藝術風格探析[J].藝術品鑒,2018(24):74-75.
[9]劉士夢.淺析徐渭大寫意繪畫風格的形成原因[J].北方文學,2017(18):123.
[10]徐男.淺談徐渭的繪畫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5(9):158.
[11]韓建娜.徐渭繪畫藝術與理論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