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對精神世界有所追求,其中就包括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日益積極的探索與傳承。因此,兼具傳統文化特色與審美、實用等特性的文創設計產物應運而生。在古都南京,大量六朝瓦當在考古活動中被發現,其獨特的圖案也成為不少文創設計的靈感來源。基于此,文章針對以六朝瓦當圖案為元素的文創設計實踐進行了探討,首先分別介紹了文創設計的意義及六朝的瓦當元素,其次將二者進行結合,探究六朝瓦當圖案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運用,最后對六朝瓦當圖案文創設計的現代意義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六朝瓦當圖案;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發掘與傳承,并提倡通過追溯歷史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增強文化自信。文創設計是一種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中來傳遞文化信息的途徑,這無疑對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起到推動作用。瓦當是我國古代建筑中的特有部件之一,特別是六朝瓦當,隨著發掘數量的不斷增多,其多樣化的圖案逐漸引起了更多人的審美興趣,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文創設計中。因此,六朝瓦當元素與文創設計的結合存在研究價值。
一、文創設計的意義
文化創意產品,簡稱文創產品,指的是人們利用智慧與想象以及先進的技術手段將文化元素融入產品的設計中,并由此而創造出的產物。中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為文創設計產物的開發提供了優越的客觀條件,幅員遼闊的地理條件也使不同地域的文創設計多樣性發展成為可能。同時,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實踐也對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有著積極作用。
首先,文創設計的本質在于弘揚歷史文明,傳承優秀文化,而文創設計產品,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物質載體。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不易被大眾直接感知,即使部分出土文物以實物的形態面向世人,但由于歷史久遠,文物本身具有的審美性不一定為當世所認可,因此難以引起大眾的認知興趣。文創設計則通過將歷史文化與當代設計相結合的方式,完美解決了文化傳承與大眾認知狀態的沖突。
其次,進行文創設計的過程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們逐漸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因此開始探索、發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在對博大精深的文化認知過程中樹立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文創設計的興盛,為大眾對文化的認知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最后,文創設計的流行能夠帶來新的消費潮流,從而對我國經濟的創新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1]。一方面,文創設計的結果多以實物產品的形式出現,并常常能吸引眾多消費者前往購買。例如,在不少風景區,當地的銷售商都會銷售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游客的消費是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創產品的需求也對文創設計人員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的文創設計應符合大眾的審美,個別還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顯然有助于提升社會相關行業的創新發展能力。
二、六朝瓦當元素
(一)六朝瓦當歷史沿革
瓦當是我國古代建筑中一種特有的結構,是屋檐最前端的瓦片,既能夠用于遮擋,還能夠對建筑物起到美化裝飾的作用,通常以其上的文字、圖案等作為審美要素。瓦當的發展始于周代,興盛于漢代,于秦朝得到廣泛應用,并一直延續至六朝。在六朝古都南京,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出土了大量六朝瓦當,這為瓦當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同時也提高了世人對于六朝瓦當元素的興趣。
(二)六朝瓦當種類簡述
六朝瓦當的紋樣具有多樣性,包括文字紋飾、動植物紋飾、神獸紋飾、幾何紋飾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人面紋、獸面紋、云紋等樣式。
人面紋是六朝時期特有的瓦當紋樣,其出土量稀少,尤為珍貴。該類瓦當包含的元素主要為神態各異的男性面部,其中包括喜、怒、哀、樂等神情[2]。人面瓦當常被制作得立體而生動,其夸張的藝術語言對人們有很強的感染力,展現了六朝時代人們精湛的工藝水平。在古代,人面紋瓦當常被用于辟邪,現在有不少博物館會陳列六朝人面紋瓦當,甚至將其作為館標,其豐富的面部表情常能使游客眼前一亮,因而在現代也獲得很多人的喜愛。
獸面紋瓦當具有神話特征,充滿古代的浪漫主義色彩,其中常見的神獸有青龍、白虎、饕餮等。獸面紋樣的勾勒常常自由而奔放,因而獸面神情頗顯夸張駭人。雖然線條自由,其對獸面的呈現卻細致入微,大至整體輪廓,小至牙齒、須發,無一不有,無一不精。雖然獸面紋略顯恐怖,但其常有祥瑞之意,因而常被用于現代設計中。例如,如圖1所示,龍華科技大學的?;赵O計靈感便來自青龍紋瓦當的圖樣。
云紋瓦當多為六朝早期的產物,且其紋樣變化不大,圖案基本相近[3]。如圖2所示,勾勒云紋的線條通常流暢圓滑、飽滿瑩潤,給人以視覺和心理上的舒適感。一方面,由于云的形狀變幻莫測、優美有致,即使在今天,也有不少設計師以云為靈感來源進行創作,因而六朝時的云紋也與現代人的審美較為契合。另一方面,云亦有吉祥之意,常有“祥云”一說,因此,六朝云紋瓦當圖案也常被引入現代設計中。
三、六朝瓦當圖案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運用舉例
六朝瓦當在歷史文化長河中的地位頗高,其樣式也頗受當代大眾所歡迎,因此,將六朝瓦當圖案融入文創設計實踐中,也能夠使其受到后代世人更多的關注。筆者在此將簡述在該方面的探索情況,對六朝瓦當圖案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運用進行舉例。
(一)熏香文化產品
熏香文化是我國自古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從古時的驅散蚊蟲、凈化空氣等基礎作用,逐漸衍生出更高級的愉悅身心的功效。其功能的變革,也反映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與精神境界的升華。熏香的沿用性,為其助力文化傳承提供了條件,而熏香的使用條件,即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來散發香味,又為其與六朝瓦當圖案的結合創造了空間。
在熏香載體的選擇上,古人習慣采用香爐,而這在現代則缺乏實用性與可行性,因此,在現代文創設計中,熏香更適合采用線香與香座結合的形式[4]。在具體設計中,香座底部被設計為瓦片狀,香座上豎立有鏤空的結構,該結構可用于插香,同時作為瓦當圖案設計應用的載體。該鏤空結構可塑造為人面紋、獸面紋、云紋、蓮花紋等多種樣式,由于該結構為垂直狀態,因此能夠很好地呈現瓦當圖案,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設計中,瓦當圖案的結構與瓦片底座的位置關系,恰好反映了古時瓦當對建筑屋檐上瓦片的遮蔽作用,不失為一種對歷史的呼應與致敬。
(二)茶文化產品
在六朝時期,瓦當圖案的發展受到了宗教的影響,在佛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瓦當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佛教傳播的載體,佛教相關的文化符號也因此一度躍于古建筑的屋檐之上[5]。眾所周知,茶道是貫通中華古今的文化之一,中國人對茶器尤其講究。人們不僅有一套精細的步驟來使用茶器制茶,更是在茶器的保養上有所研究,如茶具的內外均需清洗等。根據“茶禪一味”的理念,茶器可作為瓦當圖案中宗教元素的傳承載體,這使得人們在制茶、品茶的過程中,接受六朝瓦當文化的滋潤。
(三)博物館與文創設計
除以上具體瓦當圖案類型與載體的結合外,從較大的層面來說,博物館作為一類特殊的機構,具有展現、傳播歷史文化的作用,可以作為文創設計產品的集中場所,或者說,經精心打造后的博物館本身就是文創設計的產物。
在南京的六朝博物館中,有許多面向公民的文創產品,其中不乏與瓦當相關的產品。例如,博物館周邊商店出售以六朝瓦當為靈感來源而設計的“瓦小當”系列點心,糕點的各面分別印有獸面、蓮花等不同的圖案,在口味的設計上也遵循多樣化原則,以符合大眾不同的需求[6]。除以上的設計外,博物館還可以考慮利用六朝瓦當圖案的特點設計其他文創產品,例如,利用六朝瓦當人面紋設計當今流行的萌版玩偶等。
博物館在設計文創產品、傳播傳統文化體系中的一大優勢,就是能夠利用節日進行推廣。一方面,博物館的經營狀況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其游客量高峰期通常在節假日,因此博物館可根據游客數量選擇文創設計的高峰期。另一方面,博物館可根據節假日的特點設計與該時期相契合的文創產品,例如,與上述糕點類似,在清明節期間可將四方的糕點替換成青團,以激發游客的觀賞興趣及購買熱情。
四、以六朝瓦當圖案為元素進行文創設計的現代意義
古代瓦當以其特有的圖案和寓意吸引著大眾的目光,尤其是出土量較大的六朝瓦當,更是在文化創意領域掀起一股設計潮流。六朝瓦當為現在的文創設計提供了素材,文創設計也在六朝瓦當文化的傳承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六朝瓦當的圖案大多具有吉祥寓意,該寓意被人們廣泛接納并運用。例如,人面、獸面紋瓦當的辟邪作用,即寓意為人們祈福,使人們免受災禍。現在人們也多借用此意而設計、使用帶有這類元素的物品,以表達對平安順遂的向往。蓮花紋象征著純潔美好,反映了古時人們簡單質樸的生活,現在大眾也同樣視蓮花為高潔品質的代表,常以蓮花紋樣表示簡約、圣潔之意。另一方面,通過帶有六朝瓦當元素的文創設計回顧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由令人心生敬畏與自豪。我國幾千年的文明成果得以流傳至今,得益于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繼承與發揚。
五、結束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開發文創產品的意義,接著對六朝瓦當元素進行了簡單介紹,目的是探索二者結合的可能性,隨后筆者對六朝瓦當圖案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運用進行舉例分析,最后則簡要分析了將六朝瓦當文化融入文創設計的現代意義?;谝陨系年U述,本文希望能為以六朝瓦當圖案為元素的文創設計實踐提供思路。
作者簡介
甘露,1989年2月生,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服裝與服飾設計。
參考文獻
[1]王濱.打造另一個“展廳”—淺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推廣[J].傳承,2016(11):125-127.
[2]張新江.湖州建筑裝飾文化遺產的挖掘與轉化研究—以瓦當文化藝術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0(14):174-175.
[3]盧花.瓦當審美文化內涵的現代詮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2):101-108.
[4]丁天一,楊柳.六朝瓦當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創新運用[J].大觀(論壇),2019(7):53-54.
[5]楊慧.“考古”與“設計”之探微—以西漢“永受嘉福”瓦當茶器產品開發為例[J].文化產業,2018(13):57-58.
[6]全源,呂九芳,梁驍,等.文創產品新媒體推廣方式探究—以六朝博物館為例[J].家具,2017,38(6):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