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云
摘 要:雖然高考不考美術課程,但是高中美術的學習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提高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水平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教師應該肩負起的責任和義務。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能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指你能夠應用這門學科到實際生活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一種能力。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應該改變原有的刻板的教學模式,通過創新且有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美術的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筆者就自身的一些經驗來談一談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采用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方法;策略探究
一、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這樣一個背景下,國家要求教師能夠開展高效的課堂,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以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高中美術課堂也是如此,那么怎樣才能使高中美術課堂更加有效呢?也就是說怎樣才能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大呢?很顯然,高中美術教師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所要傳授的知識,因為這樣不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效果自然也不會增加。所以對于高中美術教師而言,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而采用一些創新性的方法來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 重視理論學習,教學內容應貼合教材
高中美術鑒賞的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是學好美術鑒賞的基礎。如果一個人的美術鑒賞的理論知識掌握得都不夠透徹,那么其美術鑒賞能力也不會很高。因為學生可能只靠自己的經驗來進行美術鑒賞,但是這種經驗只是淺層面的欣賞,很難體會到某幅畫背后的深層含義。所以,對于高中美術教師而言,在課堂上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多樣化的,但要以教材為基準,講述的所有內容不能出現與教材上的內容相矛盾的現象。同時也不能只講教材上的內容,應該從課外拓展一些知識,加深學生對美術鑒賞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變傳統課堂為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翻轉課堂才是真正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指將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相互調換,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改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同時,在信息技術應用廣泛的今天,微課應運而生。它的時長較短,通常以視頻的形式出現,整個視頻的內容都在圍繞一個中心觀點,有利于學生掌握,是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應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之一。而兩者的有效結合更是強強聯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在教師開始講授一次新課時,不能采用傳統的口頭描述的形式,因為這樣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講課也是如此,如何在課程開始講述之前就給學生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讓他們能夠產生鑒賞這幅圖畫的興趣,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可以以視頻或者是圖像的形式來引入這幅圖畫的主題,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鑒賞這幅圖畫,并積累相應的美術素材,那么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通過翻轉課堂和微課的結合,可以使學生對美術鑒賞理論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覺總結這節課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對教師上課所講的知識有所鞏固,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點有一個系統的梳理。在課堂的最后,教師應該以某一個或某幾個美術圖畫為案例,讓學生利用這節課所講的知識點來進行美術鑒賞,正所謂現學現用。在學生分析完這幅圖畫之后,可以抽幾個學生為代表來講述一下他們的理解,然后讓學生對他們的理解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對本節課的知識點有一個鞏固,而且還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美術鑒賞的魅力,從而對美術鑒賞產生興趣。
三、 立足生活,以主題為導向創立美術情境
美術鑒賞知識是非常復雜而多樣的,這也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沒有很強的邏輯性,也就是說在某節課的課堂上講的內容之間沒有太大的聯系性,這就使得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對于美術教師而言,有效地整合教學內容以及讓教學內容之間更有邏輯性和連貫性,是他們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之一。而以主題為導向來展開講解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方式,也是很多教師在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上課之前,教師先確定一個主題,當然這個主題不是隨意的,是經過教師的仔細思考而得出來的,是對學生有意義的主題。然后在課堂上教師會圍繞這一主題來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并在課程結束之前以一個符合該主題的美術作品為案例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幅作品。美術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可能很難理解某幅圖畫背后想要表達的真正意義,以及體會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那么這個時候對于教師而言,使學生能夠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是他們教學的關鍵,而教師通過創立具體的與生活有關的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覺得這些圖畫都是和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他們不僅會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還會讓他們能夠有代入感的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而在當今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互聯網技術創造具體的教學情境更是創新之舉。比如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來做一個視頻,讓學生能夠體會某幅圖畫所要表達的情感,加強教學效果。一節課程的時間是有限的,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好這有限的時間來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呢?教師可以在這門課的前幾分鐘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放一些圖畫或者是視頻來引出某幅圖畫,讓學生先產生鑒賞這幅圖畫的興趣,然后再給學生設立一個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組成小組,自主探索這幅圖畫想要表達的含義,通過比賽的方式來選出講得最好的那一組。最后的時間,教師可以點評并總結每個小組的講演內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美術教師下節課要講解中國現代美術這一課,那么教師就可以選取中國現代美術的其中一個方向來進行詳細的講解,比如說國畫。那么提到國畫,就會讓人想到齊白石。所以教師可以以“齊白石之畫”為主題。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國畫。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放映齊白石代表作的簡單介紹,比如說對《荷花》《蜜蜂》等作品進行簡單的介紹,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映完短片之后可以讓學生表達一下對這些作品的看法,然后教師在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來系統地講述齊白石的作品以及國畫的內涵,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本土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