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珊 劉祎銘 李虹



[摘 要]綠色產品即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生產出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或危害小、資源能源消耗少、品質高的產品。推動綠色產品的設計,實現綠色發展是我國今后發展的必經之路。文章結合內燃機產品綠色設計的實際評價,對實施綠色設計產品評價與申報的基本流程、評價標準、內容要點和評價方法等進行探討,旨在為企業綠色設計產品通過自我評價和專家評審,成為國家示范的綠色設計產品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評價指導,以實現綠色、可持續性發展,持續提升綠色制造和綠色消費水平。
[關鍵詞]綠色設計;綠色產品;評價技術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51
1 引言
為推進中國制造業向高端發展,推動綠色發展,2015年《中國制造2025》將“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作為重要任務之一,并將“實施綠色制造工程”作為五大工程之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綠色制造其中必不可缺的就是設計出綠色產品,以實現從采購、生產到包裝再到回收等過程的綠色化。隨著GB/T 33761—2017《綠色產品評價通則》以及隨后發布的T/CMIF 16—2017等127種綠色產品設計規范標準的發布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先后公布4批共1097種示范的綠色設計產品,涵蓋家電、輕工、紡織、建材、石化、汽車等行業。目前仍有許多企業不清楚綠色設計產品的概念以及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方法,不熟悉申報綠色設計產品的流程,因此發揮第三方優勢,指導企業通過綠色產品評價顯得極其重要。
2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基礎
2.1 我國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提出背景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形成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工信部推出綠色工業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和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評價標準,明確了評價方法、申報程序等要求,并提出了“百千萬”計劃:即至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百家綠色工業園區、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萬種綠色產品。并從2017年起,經過評價已陸續公布了四批國家級綠色示范工業園區、綠色示范工廠、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產品,第五批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園區、企業、供應鏈和產品工作已完成申報,目前正在評審中。
2.1.1 綠色工業園區評價
由工業園區依據綠色工業園區評價標準的要求進行自評價,形成自評價報告,再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依據相關的標準實施第三方評價,形成第三方評價報告,報當地省(市)工信廳,經評價符合要求的則上報工信部,由工信部組織專家評審復核,通過后進行公示,最后公布成為國家級綠色示范工業園區。
2.1.2 綠色工廠評價
由各企業依據綠色工廠評價規范及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自評價,形成自評價報告,再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依據相關的標準實施評價并對相關評價指標打分,形成第三方評價報告,報當地省(市)工信廳,經評價符合要求的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工信部,由工信部組織專家評審,通過后進行公示,最后公布成為國家級綠色示范工廠。
2.1.3 綠色供應鏈評價
綠色供應鏈的評價方法和上報審批與綠色工廠完全相同,只有評價依據的標準差異。
2.1.4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
由企業選定目標產品,依據相應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標準和相應產品的綠色設計評價規范的要求,對企業的基本要求和產品的相關指標要求進行評價,形成綠色設計產品的自評價報告,由省(市)工信局(工信廳)上報工信部,經過評審、公示后,成為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
由此可以看出,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與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評價的區別在于它只需要企業對其產品進行自評價,無須第三方。
2.2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依據
2.2.1 通用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標準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通用依據是GB/T 33761—2017《綠色產品評價通則》。①綠色產品類型確定原則。綠色產品評價通則明確規定了綠色設計產品的確定原則,即以終端消費品為主,依據產品的綠色指標特點,選取消費者關注度高、消費升級急需、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影響大的產品,作為綠色產品評價對象。②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該標準明確了評價指標選取應遵循的生命周期理念、代表性、適用性、兼容性和綠色高端引領五項原則。③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包括資源屬性、能源屬性、環境屬性和品質屬性四項一級指標,可根據不同的產品再設置若干明確、具體的二級指標。四項一級指標及其內容要求參見圖1。
2.2.2 專用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標準
(1)產品標準體系。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除了按綠色產品評價通則實施評價外,主要應按照專用標準實施評價。按照國家標準委員會的計劃,與綠色產品評價有關的標準包括綠色產品設計的標準等7個方面,其標準體系可參見圖2。
(2)綠色產品評價標準與行業分布。綠色產品設計方面的標準針對的是具體的產品。截至目前,與綠色產品設計評價有關的標準共129項,其中有2項基礎標準(均為國家標準),其余127項為綠色產品設計規范(行業標準或團體標準)。這些標準涵蓋了石化、鋼鐵、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通信以及其他等行業。綠色產品設計規范按行業的分布情況見表1。工信部會定期或不定期在其官網公布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清單。
(3)可編制發布標準的單位。按照工信部要求,要申報國家級的綠色產品,其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應依據表2所列的19家單位制定的評價技術規范方可。若采用非上述單位編制發布的標準,則不能申報國家級的綠色產品。
3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研究
3.1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依據
企業可根據其生產的產品,對照工信部官方網站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標準清單,凡標準清單中有對應產品的評價技術規范,則可作為其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依據。例如某公司的內燃機產品,其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依據為團體標準T/CMIF16—2017《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內燃機》;某公司的M1類傳統燃油車產品,其綠色設計產品的評價依據為團體標準T/CMIF17—2017《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汽車產品M1類傳統能源車》等。3.2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及申報流程
3.2.1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流程
綠色產品評價工作由工信部主導,目前采用的評價流程是由企業自我評價,并形成規范的自評價報告,自評價報告的格式應符合工信部規定的要求。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流程參見圖3。
3.2.2 國家示范綠色設計產品申報流程
綠色設計產品自評價的目的,是企圖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認可,成為國家級示范綠色設計產品。其申報流程可參見圖4。
3.2.3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內容要點與自評價報告
對選定的產品實施綠色設計評價,通常依據其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評價,形成自評價報告。現以內燃機為例,對綠色設計內燃評價技術及其內容進行研究。
(1)企業基本信息。以表格形式對企業名稱等基本信息的描述,參見表3。
(2)產品基本信息。以表格形式對產品名稱等基本信息的表述,參見表4。
(3)產品自評價結果。按照綠色設計評價標準中評價指標要求,對照基準值,逐項列表提供各指標的實際值及相應的證明文件來源,并給出總體自評價結論:所評價的產品是否為綠色設計產品。 基本要求的部分內容評價示例參見表5,以內燃機產品為例,綠色指標評價部分內容示例參見表6。
總體評價結論為:該產品能滿足《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內燃機》的評價基本要求以及指標要求,完全符合各項評價指標要求,生命周期評價結果合理(見附件**:產品生命周期評價報告),并且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方案,根據總體評價結論判斷該產品為綠色設計產品。
(4)產品亮點描述。應從產品原料選擇、有毒有害物質減量或替代、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包裝及運輸、資源化循環利用、無害化處置等方面以及資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簡要概述綠色設計產品亮點,盡可能采取定性和定量描述相結合方式。以不超過1000字為宜。
(5)相關證實材料。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加蓋公章)、注冊商標證明(授權書)、品牌授權書;標準符合性證明材料(如具有相應資質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等);產品生命周期評價報告(見第四部分);企業對自評價結果的聲明等。
4 生命周期評價技術
生命周期評價(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以某型號內燃機為例,其評價技術要點如下。
4.1 綠色設計產品技術參數定義
綠色產品的技術參數通常從動力性、經濟性、維修保養、可靠性和耐久性五個方面的商品特性進行定義。
(1)動力性。包括缸徑沖程、排量、額定功率和轉速、低怠速、高怠速、最大扭矩、最大扭矩轉速范圍、輔助制動功率等參數。
(2)經濟性。包括全負荷最低比油耗和經濟轉速區間等參數。
(3)維護保養。其主要技術參數是保養間隔里程,通常設定為10萬千米或12個月(以先到者為先)。
(4)可靠性。通常以12mis故障率表示。
(5)耐久性。作為內燃機,其耐久性技術參數通常設定為120萬千米。
4.2 LCA數據核查的方法學
主要包括明確功能單位,即1臺**型號內燃機,行駛距離120萬千米。以歐盟生命周期文獻數據庫系統 ELCD、中國生命周期基礎數據庫(CLCD)、瑞士 Ecoinvent為基礎的計算分析方法學,并輔之eBalance ECER這一輔助軟件,實施原材料-制造過程-使用過程-廢棄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核查,形成內燃機各過程的環境足跡數據。上述評價過程可用圖5來表示。
進一步的評價要求可依據GB/T 24040—2008《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原則與框架》、GB/T 24044—2008《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要求與指南》、GB/T 32161—2015《生態設計產品評價通則》等標準,編制生命周期評價報告。
5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企業設計開發產品時,應從全生命周期出發,考慮其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從國家宏觀層面看,推廣萬種綠色產品的計劃還有較大空間,各企業應積極爭取將自己的產品提升為綠色設計產品;從企業的微觀層面看,如果已有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則應按照規范的要求評價其產品,并讓其成為綠色設計產品,如果暫時還沒有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可以考慮由企業編制具備較高水平的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的企業標準,再按企業標準來評價其產品,以確保其符合綠色設計產品的要求,整體提升我國綠色產品的水平,促使各類產品不斷向高端化進軍。
參考文獻:
[1]GB/T 24040—2008/ISO 14040∶2006,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原則與框架[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GB/T 24044—2008/ISO 14044∶2006,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要求與指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8.
[3]GB/T 33761—2017,綠色設計產品評價通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4]GB/T 32161—2015,生態設計產品評價通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5]T/CMIF 16—2017,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則 內燃機[S].北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綠色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