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軍
【摘要】隨著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土地效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政府與各級部門越來越重視土地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的土地整理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生物多樣性下降、土壤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等多方面的問題,這對生態環境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盡可能避免土地整理中的各類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就必須要采取有效的對策。本文分析常見的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并提出幾點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解決對策。
【關鍵詞】土地整理;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對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1.
土地整理即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以土地規劃為基礎,對土地進行綜合性的整理,從而達到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土地整理產生的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逐漸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只有運用科學的整理方案和正確的操作技巧,才能夠做好工作,解決問題。在開展土地整理時用科學的方式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進而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土地整理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現實意義
1.1采取路網修筑、坡地改梯、平整農田以及合并地塊
一系列舉措能夠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積;通過加強配套設施建設,譬如農田防護林帶網的建設,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在調節田間小氣候的同時,對農田周邊區域的環境也進行了有效改善。
1.2通過治理空心村、村莊搬遷或兼并、舊村退耕還田
諸多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措施,以及加強工礦廢棄地、災毀地的整理等,都能夠最大程度上改善農村人文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
2、常見的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2.1 污染預防和治理困難
在現階段, 部分區域的環保法制及理念宣傳與普及的形式較為單一,范圍較為狹窄,法律普及的精準度和覆蓋度不高,區域整體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積極性都不高, 污染問題預防和治理的力度過小,再加上當地缺乏完善的污染監管、預防和治理機制,并未建立精準的污染治理制度,導致污染問題的范圍和程度不斷擴大和加大,之后再進行整理工作的難度就會逐漸提升,土壤污染問題的預防和治理就會變得更為困難。
2.2 監管機制有待加強
隨著土地整理工作覆蓋范圍和深入度的不斷擴大和加深,工作執行部門的監管職能任務不斷加重, 會出現執法力量和監管力度不足的問題, 其主要的原因是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不斷增多, 而土地整理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人力資源和資金資源的投入相對來說較為不足, 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日常和任務所需, 阻礙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監管部門監督與管理任務的全面執行與落實。
3、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解決對策
3.1逐步加強生態環保設施建設
要想使土地整理中的各項生態環保問題得以解決,項目實施期間就要逐步加強生態環境設施建設。需要實施土地整理的負責人要能夠認識到加強生態環保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并集中各方資金、力量來購置相關環保設施,多措并舉保證在耕地質量提升的同時,能夠進一步促進土壤環境質量的提升。要求凡是參與到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工作人員能夠結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內容來避免土壤污染,并通過不斷加大對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源投入,來促使各項土地管理工作中的生態保護措施落實。各級部門要組織開展常態化土壤巡查工作,針對存在的土壤污染、空氣污染等各類問題,成立專門的污染治理小組,積極購置預防設施,在華池縣范圍內實施治理設施改進,全方位落實標準化建設任務,并盡可能地為各類土壤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設施支持。
3.2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有序推進土地整理產業化
提高群眾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采取各種有效宣傳手段使其從內心重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同時通過多元化方式籌措土地整理資金,譬如合理地將土地整理推向市場,使企業參與土地整理項目并進行資本運作,促使土地整理產業化,進而獲取充足的資金用來改善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3.3強化土地整理質量,確保農村自然生態系統平衡
土地整理活動應堅持以生態環保為理念,在此基礎上促進土地整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建設高標準的水平梯田和農田,通過土地整理保證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實現優質土地標準,同時在土地整理活動中,科學規劃布局農田田埂和溝渠,提高農田土地利用率;二是土地整理過程中要重視景觀生態規劃,合理規劃景觀植被種植種類和間隙,基于景觀生態建設進行土地整理工作,能夠保持水土,改善區域氣候;三是土地整理中注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減輕水土流失,增強環境污染凈化能力,維護農村生態環境平衡。總之,在土地整理過程中要樹立全局觀念,對土地生態系統內外部關聯因素予以充分考慮,注重耕地面積增加的同時也要避免影響土地生態系統,兼顧土地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推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3.4加大生態環境問題清查力度
土地整理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所面臨的主要工作任務及責任是全面貫穿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緩解和消除土地整理工作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著重加大生態環境問題的清查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問題管理機制和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徹底整改環境保護督查程序,以此來保證土地整理工作及其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的及時性和深入性。一方面,可推進生態環境清查管理的清單化,將環境檢測工作和環保執法工作有機融合,將環境抽查與環境治理進行一體化操作,在環境檢查的過程中,同步進行問題區域的環境治理和問題整治,全面提升土地整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相關工作人員可組織各企業進行環境問題隱患及安全隱患的內外部排查,定期與企業相互配合全面排查其生產和運作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隱患,并且對排查出的問題和隱患進行及時的記錄和妥善處置,以此來保證第一時間發現區域內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排放問題。
3.5在企業內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企業是實施土地整理的主體,通過在企業內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一方面可以較好地保障土地整理中存在的各類生態環保問題有效解決,另一方面可以在企業內部宣傳、普及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從而使得縣域企業生態價值觀念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來。能夠為華池縣土地整理中生態環保工作水平提升提供依據。在企業內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還需要企業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為了保證各項生態環保責任能夠落到實處,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生態環保法律法規及規則政策,就需要土地整理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負責人能夠對土地整理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并通過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多種新媒體宣傳途徑來宣傳生態環保法律法規及規則政策、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以及生態環保日常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土地整理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如污染預防治理較為困難、監督機制有待加強、違法排放企業的存在和環保設施缺乏等問題環保設施缺乏等相關工作人員應科學合理的制定完善的污染防控方案、建立健全普法宣傳長效機制、加大污染問題的清查力度,加強環保設施的基礎性建設,全面整治土地整理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掃清障礙,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熊宇斐,張盼盼.淺談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態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經,2020(06):63-64.
[2]李麒.土地整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與措施[J].華北自然資源,2019(06):12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