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昱祎
摘 ?要:《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安全意識和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有利于幼兒肢體均衡的發展和基本的運動能力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將融入幼兒自護能力的觀察指標作為依據,優化活動方案,提升區域性體育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自我保護;區域性體育活動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安全意識和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有利于幼兒肢體均衡的發展和基本的運動能力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將融入幼兒自護能力的觀察指標作為依據,優化活動方案,提升區域性體育活動的有效性。
一、案例背景
《指南》中提出5-6歲的幼兒需要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針對“能雙手抓杠懸吊起20秒左右”以及“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5米左右”這兩個目標,我們對我班孩子們進行了簡單的調查。調查的數據顯示有將近一半的幼兒能夠懸吊起20秒左右,而單手投擲沙包5米左右則有三分之二的幼兒無法完成。其中的原因和幼兒的耐力及動作技巧有關。根據以上情況以及區域性體育活動“三自由”的特點,我們選用了“CS大戰”這個區域活動,希望在提升幼兒運動能力和品質的同時也能收獲能多的快樂。
二、概念解讀
1、區域性體育活動
區域性體育活動作為幼兒園體育活動一種較為新型的組織形式,以其開放的活動環境、豐富的運動內容、自主的參與方式,成為許多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實施健康教育的積極手段和重要途徑。
2、暢
“暢”在詞典中的解釋為沒有阻礙的、痛快的、盡情的。在我們區域性體育活動中則可以解釋為孩子有充分的時間自由地選擇內容和玩伴來進行游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主”。
三、我們的做法
第一階段:投放大量器械與材料,引發“暢”
實錄一:
游戲開始后,伴隨著尖叫和歡呼聲,孩子們開始搭建,大約15分鐘后,對戰正式開始。小明用球拋出了一條拋物線,卻什么也沒打到;熙熙走到晗晗面前用力將球擊中了她的身體;小宇拿著一筐球“嘩”地一下全部倒進了對面的陣營內,接著我的耳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各種聲音……
我的思考:
1、這個活動我想給到孩子們什么?孩子們是不是達成了活動的目標?
2、這個活動明明是基于幼兒的,但為什么大家看起來好像并不是很開心。
分析及調整:
這個階段的活動我充分地考慮了幼兒的想法,在活動前問他們想怎么玩,包括勝利的規則是什么,并且給于一定數量的材料供幼兒選擇,但實施下來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我想可能是由于規則不夠完善,于是在交流分享時我問孩子們今天玩的開心嗎?回答各半。我再追問,沒想到孩子們的想法越來越多,游戲的規則也自然的越來越多。我將調整后的規則歸納整理,貼在了小黑板上,希望能給孩子們在下一次游戲前有一個經驗的回顧。
第二階段:討論、制定、調整規則,優化“暢”
實錄二:
這次的游戲開始后,我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看上去似乎比上一次有序多了。仔仔為了躲避鉆進了“防彈衣”很長時間沒有出來,欣欣被打中了卻不愿意去對方的陣營當“俘虜”,玲玲成為了俘虜很久了可是依然沒有人解救她……
我的思考:
1、游戲的規則真的是越多越能體現“暢”嗎?
2、孩子們說什么都要聽嗎?究竟如何平衡教師的“預設”和幼兒的“自主”?
3、每次都有新的規則出現,如何體現觀察表的科學及便利性?
分析及調整:
從觀察表的記錄來看,我們班的規則意識還是不錯的,只是我沒有辦法做到把規則面面俱到地體現在觀察表中。但這樣的話連我一個成年人都覺得這個游戲好復雜,我決定這次不能再完全聽孩子們的了。于是我將整個游戲簡化了,減少了規則,減少了材料,縮短了游戲前的準備工作的時間(搭建和穿戴)。
第三階段:優化方案與規則,平衡“暢”
實錄三:
減少了規則及材料后的游戲終于讓孩子們有了更充分的時間來玩,孩子們的快樂體現在了表情、動作及汗水上。優化后的活動不但引發了幼兒的動作,還讓孩子們的動作在持續中得到發展。材料的減少也讓孩子們不再過多地依賴掩體而學會用自身去躲避。
四、我的收獲
1、明確區域性體育活動中“暢”的價值
《指南》中提出幼兒園在實施活動中“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自主就是游戲的典型特征,我們應當明確自主在區域性體育活動實施中的價值。
首先,自主運動有利于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區域性運動中的活動由于是幼兒自發、自選的,是他們所喜歡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其運動興趣和內在的運動動機。這不僅能讓幼兒積極地參與當下的活動,更有利于其在日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對其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自主運動有利于幼兒選擇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滿足其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在自主運動中,幼兒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也為提高社會交往、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了條件。
2、把準“暢”的性質定位
區域性體育活動,盡管是一種分散的、低結構的活動,但從本質上來說,它是幼兒體育活動組織實施的一種方式,不是自主游戲。在區域運動的實施過程中,這一點必須明確。
首先,區域性體育活動是有目標的,這與自主游戲不設定目標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綱要》指出的“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還是《指南》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等,這些都是幼兒體育的目標,需要將其轉化為更加具體的目標,落實到每一次的活動中。
其次,在體育運動中,各種基本動作有一定的動作要領的要求,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必要的觀察和指導,而不是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玩,從而更有利于幼兒的動作學習。
運動游戲本身就是幼兒這階段最喜歡玩的游戲之一,我們應該努力地讓每一個運動區的項目成為既有教育目標又有游戲性的活動。如,年齡較小的幼兒可以從情境入手,讓活動因情趣而變得好玩,或者設計如追逐類等具有簡單規則的運動游戲。又如,年齡較大的幼兒則可以增加一些規則性、對抗性較強的運動游戲,從而讓活動本身變得更加好玩,讓區域活動更顯自主性,從而真正意義上地把“暢”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