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 李燁 竇紀梁
摘 ?要: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70萬左右。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無論是畢業生就業,還是大學生創業都困難重重。通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的問題、影響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主要因素,闡述了構建疫情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有效途徑,回應疫情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挑戰。
關鍵詞:疫情;大學生;就業創業;途徑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可謂是困難重重。面對當下嚴峻的形勢,如何結合實際的流行病防控情況,將流行病對學生就業和創業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值得大學生、高校、企業和社會有關部門深思。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求職的機會與挑戰
(一)整體就業壓力大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接近五個月的時間里,餐飲、旅游、電影、交通運輸等服務行業遭受重創。我國的GDP減少1.2個百分點,出現需求下降、企業信心不足的現象,這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機會。就業壓力增大,社會競爭加劇,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更為凸顯。就業難的客觀原因是就業需求大于崗位供給,大學生期望值過高等[1]。
每年的2月-6月,是畢業生求職的黃金時段,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學校延期開學、企業停工、交通管制,畢業生就業的黃金時段縮水嚴重。雖然各校舉行網絡招聘雙選會,部分企業也開展了線上招聘,但由于觀念、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崗位數還是有所下降[2]。
(二)危機中尋覓“商機”
新時期,大學生新的職業選擇是創新創業。但是,今年年初疫情的突然爆發打亂了整個社會的步伐。疫情之下,大學生創業正經歷一場“磨難”。許多新成立公司的業績才剛剛開始,但因受疫情影響,公司運營數據直接跌至谷底。
疫情也讓創業者覓到了商機。在疫情流行期間,許多公司在相關業務領域開設了線上業務。從學校開設網課到公司進行線上會議,“互聯網+”得以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如今,眾多營銷人員對在線營銷的個性化培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疫情之后,經濟發展方式與生活觀念的轉變將為網絡經濟、健康、醫療等行業帶來新的商機。
二、影響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教育的弱化
高校教育的弱化,主要表現為高校思想教育效果弱化。從現在情況來看,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教育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高校需要轉變思路,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如果不能合理運用,則會導致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完全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使思想教育工作無法發揮效力。專業知識不能與實際工作情景相結合,就無法滿足就業需要。其次就是缺乏有效的就業管理機制。目前高校教學雖然提供了就業、創業課程,但缺少實踐。重培養、輕就業,重管理、輕服務。不能有效的將課程與學生實際就業緊密結合。課程是課程,就業是就業,缺乏行之有效的就業管理機制。
(二)就業創業氛圍的缺失
創業模擬實訓應采用“上課、上班、上網”三結合的手段,確保大學生實踐環節和網絡課堂建設的有效實施。目前,雖然高校已經開設創業和就業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授課形式相對單一,缺乏經營企業的歷練,教育教學以專業課程為中心,忽視了學生能力,導致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有想法卻無法付諸實踐。
(三)缺乏就業創業技能指導
疫情下的嚴峻就業形勢,對于大學生從校園邁入社會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造成大學生創業困難的關鍵因素是缺乏創業資金,風險抵抗能力較弱,再加上創業技能薄弱,捕捉市場需求的能力不足,缺乏管理經驗和創業能力。在“創業-創業項目的選擇-創業走向”這一過程中,想要創業的大學生面臨諸多困難,這是可想而知的事實。疫情期間,畢業生恰恰處于最后實習的關鍵期,受到疫情的影響,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都遇到許多困難。但是,作為教育者,高校又無法及時全方位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3]。高校應該引導大學生不要好高騖遠、挑肥揀瘦,高校大學生需要在正確的就業理念引導下先選擇就業,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價值觀念,做好擇業準備,在崗位工作中積累經驗,循序漸進,歷練成長。
三、 構建疫情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有效途徑
(一)政策支持,筑造大學生就業創業基石
去年我國教育部以及人力資源部聯合組織召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表明,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著重解決,解決了高校畢業生問題就是解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解決民生問題,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各個部門、各個地區需要同心協力,對于大學生就業人員給予最大的鼓勵和支持,確保畢業生就業的總體穩定。高校需加大工作力度,鼓勵大學生就業,去到祖國最為需要的地方[4]。
3.1.1疫情下以當地就業為基準
疫情防控期間,減少人員流動。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應做好牽頭工作,整合資源,建立“就業網”,以“當地解決當地”為基準,鼓勵未返校畢業生優先選擇當地企業。政府分批公布招聘企業,自動匹配就業相關專業,高校資源進行共享,畢業生們“云投簡歷”、"云面試"。同時,組織開展獎勵會,表彰一些在當地扎根的大學畢業生,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1.2構建優質資源共享機制
圍繞大學生就業創業資源信息工作部署,以有效機制的構建引導資源共建共享,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快創業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個性化資源和校本資源的常態化。加強專業定位,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事務部活動進校園,并組織人力資源進行市場調查,以提高校園在工作場所的轉化能力。大力推送就業信息,將資源向非中心城區和三四線城市集中推送,形成就業創業資源的匯聚和共享機制,為大學生創業管理和宏觀決策提供支撐和服務。
3.1.3狠抓渠道,著力擴大就業總量
地方政府需要改善激勵機制和協調機制,以釋放就業渠道。地方政府還可以牽頭舉辦有針對性的公益招聘會,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促進大學生到企業去工作。一是利用“互聯網+”掀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浪潮,打造服務國家戰略的強引擎,打開就業形態的新天地。二是積極優化指導服務,推動個性化指導服務,提高用工統計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三是著力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單位進行大規模跟進調查,提高聘用大學人才的首要責任,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3.1.4打造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首先是鏈接有關畢業生的信息,擴大就業渠道,在就業和創業服務方面取得成功,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和創業機會。有關地區和服務部門要特別注意政策扶持,切實抓重點,全面落實總體用工形勢,穩定社會預期[5]。
其次是激勵畢業生深入基層。企業要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再次,加強畢業生權益保護,提供有關警告案件的教育,謹防求職陷阱,打擊欺詐行為。在招聘中有必要增加廣告規范和建議,發布廣告政策和準則。
(二)借助網絡,搭建就業創業平臺
互聯網的普及為更大范圍內廣攬人才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背景下,網絡的普及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天貓、抖音以及快手等相關短視頻APP軟件對于年輕的大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在中國的土地上需要形成創新意識。李克強總理每次訪問都要會見當地年輕的 “制造商”。國務院及其他部門的政策方向,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熱情產生了深遠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6]。
3.2.1線上招聘
近期,為有效應對新冠疫情下畢業生就業問題,各高校積極謀劃,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服務不斷線、方式有創新、舉措有實效”的線上招聘。
“抖音、快手、集團公眾號、校園‘空中宣講”是疫情之下的線上招聘形式。線上招聘與傳統招聘形式相比不僅提升了效率,而且簡歷量、面試量也遠遠超過了傳統招聘模式。例如,浙江省一些知名大學的職業指導老師,為高校教師提供免費的在線職業和創業指導課程。同時,高校為大學生開辟網上招聘會空間,利用整合招聘資源提高網上就業率,具體表現為“空中雙選會”突破時空限制,尤其是智聯招聘合作顯著提升了就業率,甚至高于2019年的就業水平。
3.2.2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平臺和載體,滿足大學生個性需求
首先,學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線上校園招聘和就業信息服務。目前開展的校園招聘“綠燈”服務,不僅是為了持續推送各地人才政策和企事業單位需求信息,而且還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對重點群體的幫扶指導,“縱使不見面,服務不間斷”。高校對社會經濟發展認識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利用政-企-校聯動平臺,使高校就業創業教育與服務體系得到充分建設,有助于推進就業創業的長效機制[7]。
其次,高校應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在企業工作當中逐漸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業務能力。其次還需要建立信息化平臺,讓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能互相交往,提高自身語言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另外還要整合職業生涯教育優質資源并向學生推薦,通過線上對學生進行就業形勢和職業發展指導。落實“延期返校、教學如期”策略,逐步推進“一校三地”的工作機制。磨煉大學生意志,使其正確評價自我;構建就業創業外部環境,實現創業培訓和培訓資源的無縫對接,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3.2.3創設就業創業的氛圍
激發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關鍵前置因素是創業素質、創業氛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是企業家素質的根源所在。定位功能、管理功能和象征意義是企業氛圍的關鍵因素。我國在制定了以創業促就業的戰略之后,先后出臺了“雙創”多項政策,使得創業者獲得了豐富的創業環境,為大學生實現抱負和價值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著眼于成長共性,拓寬就業創業培養新模式
據了解,大學生就業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情緒。疫情之下高校應該從根本上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競爭力;采取切實可行的步驟,積極主動回應疫情對就業的挑戰。
3.3.1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大學生就業創業壓力之下,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多途徑培養“雙師型”教師是實現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關鍵。
在整個國家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中,教師是引導者,因此,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業就業思維能力,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擔任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老師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高校應優先聘用具有企業實踐及相關經驗的人員,從根本上解決創立教師隊伍的問題[8]。
培養“雙師型”教師意味著將教學過程整合到公司的生產過程中,不僅可以教授專業理論,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職業培訓。大學生就業創業需要有寬博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有課程前瞻性和發散性思維,有深厚的理論知識體系。對于培養學生的老師來說,一是要實現梯度培養,整體提升。學校根據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制訂各類教師的達標要求,通過多元化的培訓強化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操技能;二是強化技能,以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通過理論考試、教學技能和實操技能提高教師能力;三是提升教師綜合能力。對于課程的開發問題,需要將一體化教學深入其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新的工藝、新的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在市場當中了解相關信息,實現就業長遠考慮。對于教師的培養要朝著“雙師型”方向發展,逐漸提高教師的科學研究、理論研究以及實踐研究層次,使教師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快速成長。
3.3.2構建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下搞好市場調研,讓大學生對未來的“創業夢”增強信心。對于大學生而言,畢業求職既是一種最為真實的自我推銷,一種非常重要的人生歷練,同時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綜合素質全面檢驗。而熟練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與策略則是認真應對就業挑戰的應有之意與必要步驟。院校可以考慮與企業合作,組建公司強化學生對于市場的考慮以及團隊的發展,為學生日后畢業做好打算;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面對難題不氣餒的精神,努力實現自身人生價值。就業與創業對于一個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來說,最關鍵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這就需要每一個求職者在就業前做到全面了解自己,以最快的速度為自己的人生確定相應的職業規劃,在明確自身的興趣愛好之后為自己的第二專業甚至更多專業謀求發展;在嚴峻的就業創業形勢挑戰面前,在不斷迅速發展的時代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以長遠的戰略眼光來選擇未來職業,但切忌“病急亂投醫”,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大學生能否成功就業最根本的還要看大學生自身素質。在當前形勢下,要引導大學生保持積極心態。經驗告訴我們,戰勝疫情是必然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隨著企業逐步復工,用人單位需求還會再繼續釋放,因此要堅定就業的信心[9]。
3.3.3完善就業創業管理體系
面對嚴重的疫情,大學生創業群體陷入了低潮,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社會問題,關系到數百萬個家庭的切身利益乃至國家的長治久安。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不完善,致使大學生創業融資困難,沒有充足的資金,也就無法進行后續工作。其次,學生需要強化自身能力。學校定期安排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和工藝制作的全過程,讓學生到生產實踐一線中去,工學結合,反復加工產品并解決產品加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三是在缺乏線下協同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實施遠程而精準的就業指導,云就業平臺的實效性才能實現最大化,企業才能夠事半功倍的達成招聘目標,大學生才能夠憑借云平臺積極發揮所長,充分展現自我,從而實現人生的重要跨越[10]。
四、結語
面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特殊時期,如何高效、精準、高效指導畢業生就業是高校一項艱巨的任務。結合當地相關政策,聯合企業,運用“互聯網+”,指導學生求職就業[11]。疫情期間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快速響應、服從指揮是重大疫情防控期間應急開展就業工作的重要前提,多方聯動、協同應對是走出難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徐明.“互聯網 +”時代的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5):49-55.
[2]宋利國.當代高職學生需要發展的初步研究[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 2008(3):32.
[3]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20,40(02):171-176.
[4]曾愛蘭.如何發揮政府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宣傳引導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7(17):431.
[5]鄭永廷,曾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2):97.
[6]王洪秋.樹立“需要”思想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9):35.
[7]徐小洲,葉映華.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結構與生成轉化機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70-74+96.
[8]高桂娟,蘇洋.學校教育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關系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01):24-30.
[9]劉曉杰.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就業工作路徑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0(03):90-92.
[10]何磊磊.危中之機:新冠疫情下實施大學生遠程精準就業輔導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10):16-18.
[11]于震.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江蘇商論,2020(03):41-43+47.
項目編號:河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就業創業類研究項目 ?JYB2020369
校級科研項目,2020-SK-YB-11
作者簡介:李元元(1982—),女,河南開封,本科,講師,藥學,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