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險峰
上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可分布于腎、輸尿管。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上尿路梗阻,嚴重損害腎功能。上尿路結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且以青壯年居多。近年來,受多種原因影響,上尿路結石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多數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有的還會出現感染、血尿,甚至出現腎功能下降或衰竭等癥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2]。如今,大量先進技術被引入臨床實踐,手術治療日趨成熟,已成為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常用方法。據悉,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泌尿系結石的治療趨于微創。過去治療上尿路結石的主要方法是經皮腎取石加鈥激光碎石。隨著輸尿管鏡技術的成熟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上尿路結石采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治療。本研究選取46 例上尿路結石患者,隨機分組,探討了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與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6 例上尿路結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9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2.34±6.89)歲;結石直徑1.2~3.0 cm,平均結石直徑(2.02±0.34)cm。對照組中,男13 例,女10 例;年齡26~62 歲,平均年齡(42.67±6.46)歲;結石直徑1.2~3.0 cm,平均結石直徑(2.03±0.3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上尿路結石診斷標準,術前經B 超、CT 和靜脈腎盂造影(IVP)確診;②腎功能正常;③無手術禁忌證;④全身狀況良好,能耐受手術。排除標準:①腎功能異?;颊?;②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③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④無法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治療,采用JS-1 型經皮腎鏡(19.5Fr),術前保留患側輸尿管導管,保留F16 雙腔氣囊導尿管與輸尿管導管用膠布粘貼固定,用于人工腎積水。輔助患者保持俯臥位,做適當的腹部坐墊治療,超聲穿刺定位,穿刺后通過筋膜擴張器完成手術通路,腎鏡植入后采用鈥激光碎石,碎石后基本沿擴張鞘沖出體外。在導絲的幫助下保留F5 雙J 管和F14 硅膠腎造瘺管,并根據術后時間進行相應的拔除。
觀察組給予輸尿管鏡鈥激光軟鏡碎石術治療,采用輸尿管軟鏡(奧林巴斯輸尿管軟鏡P6 系統)輔助患者保持取石位。麻醉后,將輸尿管鏡放入膀胱,在斑馬線引導下,輸尿管鏡從輸尿管開口位置逐漸到達腎盂。退出輸尿管鏡,留置導絲,沿導絲放置12/14 輸尿管軟鏡引導鞘于盂管連接部下方,將輸尿管鏡從鞘插入腎盂,然后將鈥激光光纖(200)插入腎盂。用激光碎石將結石粉碎成合適的大小,平均直徑<3 mm,然后拔除輸尿管軟鏡,保留導絲,在硬性輸尿管鏡下保留F5 雙J管和F16 雙腔導尿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前和術后6 個月患者SF-36 評分(總分100 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對比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失血量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對比 (±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對比 (±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發生血尿1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35%;對照組發生血尿3 例、感染4 例、發熱3 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3.4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678,P=0.002<0.05)。
2.3 兩組手術前后SF-36 評分對比 術前,對照組SF-36 評分為(65.44±5.12) 分,觀察組SF-36 評分為(65.17±5.45)分,兩組SF-36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73,P=0.863>0.05);術后6 個月,觀察組SF-36 評分(93.45±5.91)分高于對照組的(85.79±5.8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406,P=0.000<0.05)。
上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疾病的一種。近年來,我國上尿路結石患者越來越多。上尿路結石患者尿血劇痛,生活正常,身心受到極大傷害,急需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上尿路結石仍然需要通過手術粉碎并從體內取出。臨床上,上尿路結石多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和體外碎石術。體外碎石術是最經濟的碎石術,但對腎臟和輸尿管有一定的損傷。上尿路患者行經皮腎取石術,出血量大,傷口易感染,對患者身體損傷較大,患者恢復比較慢。近年來,出現了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新技術,為上尿路結石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彌補了傳統碎石方法的不足。與腎鏡相比,軟式輸尿管鏡柔軟,可以進入患者體內,對患者的腎臟和輸尿管損傷較?。?]。鈥激光器非常靈活,可以隨意彎曲。它是一種新型的激光光纖。鈥激光穿過尿道和輸尿管,沿著尿路直接指向結石粉碎。該新技術將輸尿管鏡和鈥激光相結合,利用激光技術在腎盂和腎盞或盂管連接處將結石粉碎成粉末,便于排泄,減少了手術對腎臟和輸尿管的損傷。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少,有利于恢復。輸尿管軟鏡可通過人體自然腔進入人體95%~100%腎盂和腎盞,用鈥激光粉碎結石,用一套石籃取出較大的結石。它具有創傷小、痛苦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碎石效果顯著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泌尿系結石的治療。目前臨床使用的改良輸尿管軟鏡體較薄,曲率較大,有利于手術和多角度觀察。碎石時易翻轉,有效提高了排石率。此外,200 μm 鈥激光傳導光纖柔軟細長,可通過傳輸套順利接近結石,對軟鏡影響小,安全性高[4,5]。
本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失血量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上尿路結石患者實施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效果確切,可減少失血,并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可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手術時間出現一定程度的延長。在上尿路結石的治療中,特別是對于直徑相對較大(直徑2 cm 左右)的結石,輸尿管鏡和經皮腎鏡是較好的微創治療方法,結合鈥激光治療可以有效發揮較高水平的微創技術。鈥激光可以有效地將腎結石從大結石分解成3 mm 以內的微結石,并且在手術中大部分可以被沖出,大部分殘留結石可以自行排出,是一種有效的取石方法[6]。配合內窺鏡檢查,有助于準確定位結石,促進結石更快粉碎。同時,該激光器造成的熱損傷較小,治療安全有保障。輸尿管軟鏡和經皮腎鏡是能提高手術視野的可視化手術設備。輸尿管軟鏡可以減少手術創傷,但碎石后取石難度較大,耗時較長[7,8]。對于較大的結石,需要多次碎石。如果輸尿管相對狹窄,這種方法是不合適的。經皮腎鏡檢查采用微創穿刺法,復雜腎結石也更適合,適應范圍更廣,限制相對較少。然而,手術創傷容易導致術后出血、感染和拔管等問題。因此,方案的選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一般說來,經皮腎鏡檢查雖然創傷較大,但應用廣泛。對于較小的結石,輸尿管軟鏡碎石也有一定的優勢,但對于2 cm 以上的腎結石,可以多使用經皮腎鏡介入治療,以確保治療效果。而本研究中的結果顯示,上尿路結石患者實施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效果優于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可能也和本次收取的患者的結石直徑較小等因素相關,但也進一步證實了上尿路結石患者實施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具體實施的過程,仍需要結合患者的結石直徑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9,10]。
綜上所述,上尿路結石患者實施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效果確切,可減少失血,并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可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手術時間出現一定程度的延長。具體實施的過程,需要結合患者的結石直徑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