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抗封 姚娟娟
分娩疼痛是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的復雜的生理、心理現象,既與機體自身的生物化學及物理基礎有關,同時又有個體的情感色彩[1]。對分娩疼痛的恐懼是產婦選擇剖宮產主要的原因之一。助產士導樂陪伴分娩是指在分娩過程中,助產士為產婦提供專業化、人性化的服務,在整個產程中給產婦以持續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并采用適宜技術,幫助產婦減輕分娩疼痛程度,提高分娩質量。為促進自然分娩,本院進行了助產士導樂陪伴分娩在緩解產婦分娩疼痛中方法與效果的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產科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接收的產婦中選擇20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最小22 歲,最大36 歲,平均年齡(28.31±3.06)歲;孕周37~41+6周,平均孕周(39.22±1.07)周;觀察組產婦年齡最小22 歲,最大37 歲,平均年齡(28.45±3.10)歲;孕周37~41+6周,平均孕周(39.16±1.11)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自然分娩條件;②均為初產婦:③單胎頭位,且胎兒發育正常;④意識清楚;⑤有自然分娩意愿;⑥無嚴重妊娠合并癥。
1.2.2 排除標準 ①有精神疾病史;②溝通障礙;③妊娠合并嚴重并發癥;④經產婦或多胎;⑤存在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疾病或血液系統疾病。對照組采用常規助產護理,觀察組采用助產士導樂陪伴分娩護理,在產程不同階段給予幫助。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助產護理:臨產后進入產房待產,助產士指導其飲食、放松技巧,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取舒適體位,予正常分娩接生及新生兒處置。觀察組采用助產士導樂陪伴分娩護理,在產程不同階段給予幫助,具體內容如下。
1.3.1 第一產程護理 ①導樂陪伴分娩:在產婦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宮口開3 cm 時,安排一名專業助產士與產婦家屬(主要是丈夫)一起全程守護在產婦身邊,不讓產婦獨處一室,給產婦提供心理支持;②評估及照護[2]:助產士盡早與產婦及家屬接觸,主動自我介紹,及時溝通和交流,進行全面的評估,提供正常分娩知識,制定適宜的分娩計劃,建立分娩信心;③營造溫馨的環境[3]:安排單間分娩室待產,主動介紹產房環境,選擇產婦喜歡的輕音樂,保持環境安靜、暗光、溫暖及私密的待產氛圍,確保產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④減輕分娩疼痛:關注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感受,助產士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全程指導產婦正確使用拉瑪澤呼吸法幫助放松,幫助產婦選擇LK 程式按摩、水中待產、豆袋熱敷、水針等適宜的非藥物性減痛措施,必要時提供藥物鎮痛分娩;⑤提供導樂分娩工具,幫助產婦采用舒適體位待產,利用瑜伽球、花生球、自由體位分娩凳、流動導樂車、一體化分娩床等導樂工具,根據產婦的精神狀態,產程進展,胎先露及胎方位情況,指導產婦側臥位、跪趴位、坐位、站立位、蹲位、行走等自由體位;⑥做好生活護理[2,4],每4 h 監測1 次生命體征,每2 h 提醒排尿1 次,鼓勵適量攝入易消化食物,保持會陰部清潔,潛伏期每4 h,活躍期每2 h 進行1 次陰道檢查,進行操作時進行必要的解釋,及時告知產程進展情況,鼓勵產婦變換體位休息。
1.3.2 第二產程護理 ①心理評估[2,4]:通過觀察,了解產婦有無強烈的焦慮、無助和恐懼感,助產士及家屬握住產婦的手或輕撫頭部,身體盡量靠近產婦,指導產婦調整呼吸節奏緩解疼痛,給予鼓勵性的語言,避免使用負性詞匯,讓其感受到強有力的支持和關愛;②采用舒適的體位用力,如側臥、俯臥、半坐臥位、蹲位、坐位等;③順勢娩胎,在新生兒出生至少60 s后或待臍帶血管搏動停止后(出生后1~3 min)結扎臍帶[5]。
1.3.3 第三產程護理 ①協助胎盤娩出,及時縫合會陰傷口;②促進子宮收縮,當出血量>250 ml 時,參照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4)[6]處理;③進行母乳喂養知識宣教,使用提問法加強產婦對母乳喂養的重視,引導產婦及家屬識別新生兒的覓食信號,如流口水、張大嘴、舔舌或嘴唇、尋找或爬行動作、咬手指動作等,增加親子關系,引導產婦及家屬自然的轉換角色,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
1.3.4 分娩后2 h 護理 ①注意保暖,維持體溫;給予產婦清淡、易消化食物;②保持清潔,提高產婦舒適度,調暗產房燈光,盡量讓產婦休息;③持續陪伴,不能讓產婦和新生兒獨處一室[2,4];④出生2 h 內,盡量保持母嬰皮膚接觸[7];⑤選擇減輕會陰不適感的方法,如應用局部治療(如冷敷或熱敷)、局部麻醉劑或口服止痛藥物等。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SA)評估產婦最高的疼痛強度,即告知產婦選用數字0~10 代表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程度,0 分:無痛;1~3 分:輕度疼痛,能忍受;4~6 分中度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 分:重度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和睡眠。②采用SAS 評估并比較兩組宮口開3 cm 和9 cm 時的焦慮水平,分數越高表示焦慮越嚴重;③比較兩組分娩結局及平均出血量;④新生兒窒息:出生后1 min Apgar 評分≤7 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無痛2 例(2%),輕度疼痛43 例(43%),中度疼痛30 例(30%),重度疼痛25 例(25%),中重度疼痛占比為55%;對照組無痛0 例(0),輕度疼痛12 例(12%),中度疼痛40 例(40%),重度疼痛48 例(48%),中重度疼痛占比為88%;觀察組中重度疼痛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6.721,P=0.000<0.05)。
2.2 兩組產婦SAS 評分比較 宮口開3 cm 時,觀察組和對照組的SAS 評分分別為(33.41±4.55)、(32.62±4.25)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69,P=0.206>0.05);宮口開9 cm 時,觀察組的SAS 評分(34.16±2.79)分低于對照組的(45.08±5.8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6.755,P=0.000<0.05)。
2.3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 觀察組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鉗產率、試產失敗轉剖宮產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n,n(%)]
2.4 兩組產婦平均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平均出血量為(221.31±30.37)ml,而對照組為(218.77±35.67)ml;兩組產婦的平均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42,P=0.588>0.05)。
決定分娩的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及社會心理因素[8],這些因素相互協調,才能使產程順利進展。臨產后,隨著子宮收縮力逐漸加強,分娩疼痛貫穿于整個分娩過程,初產婦缺乏分娩知識及生育經驗[9],絕大多數產婦在分娩時恐懼、焦慮、渴望家屬陪伴,負性心理可提高人體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大腦皮層及皮質下的痛閾,使疼痛變得不可忍受。傳統分娩護理主要目的是保證產婦及胎兒的安全,對其疼痛與心理方面的重視程度較低,不良情緒影響體內兒茶酚胺的分泌增高[10],導致宮縮不協調造成新生兒缺氧。
早在1996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正常分娩監護實用守則中提出導樂陪伴分娩,其是對正常分娩過程有效的措施,在日常的助產護理工作中,助產士忙于應對多個待產婦,按照護理常規和工作流程落實常規操作,忙碌的工作使助產士缺乏耐心傾聽初產婦表達自我感受,較難仔細觀察初產婦的需求。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中重度疼痛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導樂助產士在陪伴產婦分娩的全過程,一對一面對產婦,有時間耐心傾聽產婦關于疼痛的述說,表達對疼痛的理解和同情,及時施與LK 按摩、水中待產、豆袋熱敷等減痛措施,持續的技術知識、心理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最大程度的減輕初產婦的分娩疼痛。
疼痛的降低,可以使產婦感到安全、冷靜,對成功分娩充滿信心和勇氣,安靜、平和、放松,會促使荷爾蒙釋放催產素和內啡肽,減少令人反感經歷的記憶,建立正性的分娩體驗。在本次研究中,宮口開3 cm 時兩組SAS 評分均處于適度焦慮,之后,觀察組開始導樂,與家屬一起給產婦予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當宮口開7~8 cm 時是最劇烈的疼痛期,宮口開9 cm 時觀察組的產時SAS 處于適度焦慮與中度焦慮之間,對照組已達到嚴重焦慮,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說明助產士導樂能有效緩解初產婦分娩時的焦慮情緒。
隨著助產技術的發展,對導樂陪伴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11]認為:自由體位可以有效縮短第一產程及總產程時間,降低新生兒窒息率,提高順產率、降低剖宮產率,促進自然分娩。如果陪伴者缺乏專業的知識或者對產婦的關注度不足,陪伴過程中是無法給予產婦持續的生理、心理及助產適宜技術的支持,有時還會造成負面影響,使產婦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由于助產士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又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熟悉生育激素的生理機制和分娩機轉,可以全程“一對一”的導樂陪伴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在產程中出現的問題,運用自由體位,糾正不良胎方位,產婦也更愿意考慮助產士建議并配合,讓自己在產程中不斷改變體位,幫助自己順利生產,因此,在分娩結局中,可以發現,觀察組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鉗產率和試產失敗轉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助產士導樂適合應用自由體位,降低胎兒宮內窘迫,提高順產率,降低剖宮產率。
在本次研究中,兩組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兩組產婦均由助產士觀察有關,產程觀察以母嬰安全為基礎,對照組的鉗產率和試產失敗轉剖率也與此相關。
綜上所述,助產士導樂需具備全程導樂陪伴服務+非藥物分娩鎮痛措施(必要時藥物鎮痛)+自由體位的專業能力,目前,產時服務最理想的模式是產婦+丈夫+助產士,可有效緩解分娩疼痛,改善產婦心理狀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結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