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漢輝 徐偉宏 梅鋒 邱凌
乳腺良性腫瘤是女性多發疾病,以纖維腺瘤最為常見,患者表現為乳腺腫脹疼痛,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生活。有研究指出[1],與正常人群相比,乳腺良性腫瘤的惡變幾率要高2~3 倍,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工作壓力增加,乳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為了遏制病情惡變,臨床推薦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以往療法包括傳統手術、射頻消融術、冷凍、激光術等,傳統手術雖然有一定的根治效果,但存在創傷大、遺留瘢痕、乳房變形等缺點,不能滿足患者美觀需求[2]。隨著微創旋切技術的進步,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具有切口小、定位準確、對乳房外觀影響小、術后恢復快的優點,更易被患者接受。以下將探討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與傳統手術對乳腺良性腫瘤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94 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7 例。對照組年齡24~62 歲,平均年齡(41.07±6.98)歲;病程8~16 個月,平均病程(9.24±3.61)個月;單發病灶27 例,多發病灶20 例;纖維腺瘤樣增生10 例、纖維組織增生15 例、纖維腺瘤22 例;腫瘤直徑2~15 mm,平均直徑(6.29±2.91)mm。試驗組年齡23~63 歲,平均年齡(41.10±7.31)歲;病程7~15 個月,平均病程(9.21±3.59)個月;單發病灶29 例,多發病灶18 例;纖維腺瘤樣增生11 例、纖維組織增生13 例、纖維腺瘤23 例;腫瘤直徑1~16 mm,平均直徑(6.31±3.23)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B 超、乳腺鉬靶X 線片診斷為乳腺良性腫瘤;②腫瘤直徑≤3 cm;③依從性、耐受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和造血系統異常、惡性腫瘤、嚴重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心腦腎功能嚴重障礙患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兩組術前均進行血尿常規、凝血功能檢測,根據術前評估結果制定手術細則。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治療,術前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局麻),暴露術區后在病變部位做2~3 cm 的放射狀切口,暴露腫瘤病灶并將其與乳腺組織分離切除,電凝止血,隨后對創口進行清潔消毒,術后加壓包扎縫合。試驗組采取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儀器和設備:麥默通旋切系統(美國強生公司)、超聲診斷系統(韓國ALPINION)。術前取仰臥位,上肢上舉并外展,充分暴露患者乳房,彩超輔助下確定病灶具體位置,并以十字交叉法進行標記,根據乳腺外側緣、下皺壁隱蔽處、乳暈等個體情況選擇進針點和進針方向,盡可能安全美觀,根據腫塊情況選擇7G 或10G 旋切刀。常規消毒鋪巾后在超聲引導下以局麻針通過進針點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將藥物注射到穿刺通道、腫塊底部和兩側,在穿刺點打開切口,長度約0.4~0.5 cm,置入旋切刀,調整胸壁與旋切刀角度為30°,刺入乳腺后在超聲引導下到達腫物底部,再次明確位置后對旋切刀凹槽進行調節,使其正對腫物底部,開啟旋切窗,超聲檢測下對病灶進行旋切操作,或扇形多方位旋轉旋切,直到完全切除病灶,隨后抽吸病灶和積血,退出活檢針,再次超聲探查有無積血和腫物殘留,消毒切口后以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囑咐兩組患者1 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手術指標。記錄兩組瘢痕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評分、住院時間。疼痛評分于術后1 d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②手術安全性。記錄兩組術后1 個月內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局部血腫、皮下淤血、切口感染、乳房變形、胸悶。③治療效果。術后隨訪3 個月評價療效。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病情完全好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病情基本康復,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治療后患者病情無好轉且出現加重現象。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試驗組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瘢痕長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手術安全性比較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8.51%低于對照組的31.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安全性比較[n(%)]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5.74%高于對照組的7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乳腺良性腫瘤在乳腺科中十分常見,腫塊形態不一,有多發和單發病灶,多因女性患者飲食不當,工作壓力增大和環境變化導致的內分泌紊亂引發乳腺病癥進展所致[3]。雖然乳腺腫瘤以良性居多,但不排除惡變風險,對患者身體健康和工作生活均會造成不良影響,盡早采取手術治療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往傳統開放手術雖然效果良好,但手術創傷大,術后會出現瘢痕、感染、疼痛甚至乳房畸形等并發癥,影響乳房外觀,導致患者承受身體和心理雙重傷害[4]。
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屬于微創活檢系統,在影像學技術進步的背景下,超聲引導下麥默通微創旋切在治療乳腺良性腫瘤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①麥默通旋切系統由旋切刀手柄、控制主機、抽吸泵等裝置構成,術中打開切口時傷口隱蔽,術后通常只會在乳房上留下痣般大小的點[5]。在超聲引導下,可精準進針,實現對病灶的完全自動切割,避免了傳統手術反復進針退針、摘取樣本、重復切割導致的創傷,同時真空負壓抽吸泵可在切割時抽吸病灶組織,進一步縮短了手術時間。吳志廣等[6]研究認為,麥默通旋切系統對堅硬病灶同樣適用,術中無需更換旋切刀,且菱形刀頭更容易穿刺皮膚組織,切除更加徹底。此外,傳統開放手術的切口通常為3~5 cm,而麥默通旋切系統只需打開3~5 mm 的切口即可操作,能對同側多個病灶進行切除,無需另外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腺體,對于深部病灶和肥胖者優勢更為明顯[7]。對組織造成的損傷小,手術瘢痕小,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輕術后疼痛,進一步縮短住院時間。②在超聲引導下可精準定位,提高病灶切除的準確率,尤其是對于深部病灶和微小腫瘤,可徹底而準確的切除。而傳統手術雖然可通過超聲發現病灶,但無法準確有效的觸及定位,只能待病灶體積增大后方能進行切除,或采取大面積切除,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倪道勇等[8]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旋切術的總有效率為92.30%,本次研究結果與其相符。③在手術安全性方面,傳統手術可能存在創口內積血、積液,傷口較大,增加術后管理難度。麥默通旋切系統采用空心穿刺針,術中僅需穿刺一次,可避免多次穿刺導致腫塊脫落,減少對皮膚屏障的破壞,真空抽吸后無異物殘留,降低了術后感染、血腫、淤血和乳房變形等并發癥風險。本次研究試驗組有1 例局部血腫、1 例皮下淤血、2 例胸悶,其原因可能與手術穿刺通道過長,術畢時檢視不徹底,導致血腫殘留有關,為了進一步減少并發癥,提高療效,治療操作時需注意以下問題:①盡量縮短穿刺通道;②術中注意引導旋切刀方向,術中、術畢時、術后均進行超聲觀察,排除血腫和腫瘤病灶殘留的可能。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腫瘤效果顯著,手術瘢痕小,治療疼痛感輕,手術安全性高,具有微創優勢,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