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雙
三陰性乳腺癌屬于Basal-like 亞型乳腺癌中的一種,其指的是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均呈現為陰性的乳腺癌患者,患者機體內腫瘤的侵襲性非常強,極易發生遠處轉移,患者的預后較差[1]。目前,臨床上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在手術治療基礎上輔助化療治療等,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臨床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常用的手術方式有保乳、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改良根治術等,改良根治術在臨床使用中的缺點較多,如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乳房美觀性較差,手術時間較長等[2]。本次選取2014 年2 月~2016 年10 月在遼寧省阜新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2 例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保乳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2 月~2016 年10 月在遼寧省阜新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2 例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2013 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3];②經病理學檢查被確診;③臨床分期為T1~2N0~1M0;④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均呈現為陰性;⑤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性疾??;②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嚴重損傷的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6~57 歲,平均年齡(40.1±6.2)歲。觀察組患者年齡35~56 歲,平均年齡(39.8±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改良根治術治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在氣管插管下進行全身麻醉,在腫瘤邊緣3 cm 處行縱梭形切口,對背括約肌前緣到胸小肌內側緣范圍內的所有淋巴結和同側腋窩淋巴結進行徹底清掃,手術結束后在胸壁與腋下放置引流管,對皮膚組織進行縫合。觀察組患者行保乳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治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在氣管插管下行全身麻醉,對病變的乳房乳暈區皮下組織內注入2 ml 濃度為1%的亞甲藍注射液,與腫瘤為中心,行放射狀徹底清除腫瘤原發病灶及局部組織,使切除邊緣與腫瘤邊緣之間的距離在2 cm 左右,取腫瘤切緣術中的冰凍片進行病理學檢查,如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則行全乳房切除術,如檢查結果顯示為陰性則行保乳術治療。保乳術完成后對患者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沿腋窩皺襞和乳房行常規切口,對皮瓣組織進行游離,沿淋巴結找到第1 個被藍染的淋巴結進行切除,切除的淋巴結即為前哨淋巴結,在切除前哨淋巴結的同時一并清除腋窩腫大淋巴結,對切除的前哨淋巴結組織進行病理活檢,如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則說明淋巴結清掃不干凈,繼續行淋巴結清掃,如檢查結果顯示為陰性,則提示淋巴結清掃干凈,對皮膚組織進行縫合。根據兩組患者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確定后續治療方案。叮囑患者在用藥期間戒煙戒酒,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保持愉悅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后患者對乳房美容的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及術后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及置管時間。③對所有患者均隨訪3 年,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 年的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效果判定標準:術后1 年腫瘤病灶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CR);腫瘤病灶縮小≥50%為部分緩解(PR);腫瘤病灶縮?。?0%為穩定(SD);腫瘤病灶有所增加為進展(PD)。治療有效率=(CR+PR+SD)/總例數×100%。并發癥包括腋窩積液、上肢水腫、皮下壞死。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對乳房美容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乳房美容非常滿意35 例、滿意15 例、不滿意1 例,滿意度為98.04%(50/51);對照組對乳房美容非常滿意21 例、滿意21 例、不滿意9 例,滿意度為82.35%(42/51)。觀察組對乳房美容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096,P<0.05)。
2.2 兩組手術及術后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和置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及術后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及術后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術后1 年治療效果比較 術后1 年,觀察組CR、PR、SD 及PD 分別為15、21、15、0 例,有效率為100%(51/51);對照組CR、PR、SD 及PD 分別為9、26、16、0 例,有效率為100%(51/51);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P>0.05)。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1 例腋窩積液,并發癥發生率為1.96%(1/51);對照組發生4 例腋窩積液、3 例上肢水腫、2 例皮下壞死,并發癥發生率為17.65%(9/5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096,P<0.05)。
三陰性乳腺癌指的是在乳腺上皮組織中出現的惡性腫瘤病灶,尤其在早期對三陰性乳腺癌進行分期結果顯示較低,但是為了能夠徹底清除病變組織,降低后期復發率,則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擴大切除范圍,但對于患者來說,通過手術保留其乳房器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對社會及家庭的信心[4]。目前,臨床上治療三陰性乳腺癌主要以手術為主,在行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再行化療治療,常用手術有保乳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改良根治術等。保乳術也就是對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化療、放療、保乳等手術綜合治療,有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研究后發現,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經保乳術治療后,其在局部控制率、區域控制率、長期生存率等方面與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效果相當,并且保乳術已經成為治療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主要方法[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 年腫瘤治療有效率100.00%與對照組的10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行改良根治術過程中,腋窩淋巴結清掃是其中極其重要的部分,此種手術方式不但能夠評估淋巴結轉移情況,還能有效判斷患者的預后,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6]。另外,有研究發現,改良根治術中如果淋巴結清掃過度,不但無法提高生存率,反而會引發患者上肢疼痛、麻木等并發癥情況,嚴重患者還會出現上肢功能障礙,這對手術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7]。
前哨淋巴結是乳腺癌腋窩轉移的第一站淋巴結,對前哨淋巴結組織進行活檢,如結果顯示為陰性,則提示第一站淋巴結后的淋巴結均為陰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對腋窩其他淋巴結的清掃,不但達到了淋巴結清掃的目的,還有效降低了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和置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保乳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更加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觀察組對乳房美容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保乳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治療早期三陰性乳腺癌能夠最大程度滿足患者對乳房外觀的需求,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
總之,保乳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治療中應用,治療效果及預后均較理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