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心內科常見的急危病癥,可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臨床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主要治療藥物之一,其可起到調脂、抗炎的作用,對病情有較大幫助[1]。但目前臨床對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劑量仍然有爭議,是否需要在短期內使用較高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成為了臨床較為熱門的課題[2]。本研究對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各項指標影響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7 年1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78 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高劑量組與低劑量組,各89 例。高劑量組中男60 例,女29 例,年齡37~75 歲,平均年齡(54.3±6.9)歲;低劑量組中男61 例,女28 例,年齡36~73 歲,平均年齡(53.9±7.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經心電圖、心臟彩超、實驗室檢查及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后,確診為不穩定型心絞痛。
1.2 方法
1.2.1 高劑量組 本組給予患者40 mg 阿托伐他汀(樂普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70,規格:20 mg×7 片)進行治療,口服,1 次/d,持續用藥14 d,在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他類的降脂藥物、抗氧化藥物及抗炎藥物。
1.2.2 低劑量組 本組給予患者20 mg 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口服,1 次/d,持續用藥14 d,在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他類的降脂藥物、抗氧化藥物及抗炎藥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C 反應蛋白。在治療前及治療14 d 后對患者清晨空腹時進行肘靜脈血采集,采集5 ml,選擇院內美國產的貝克曼庫爾特AU5800 全自動生化學分析儀進行C 反應蛋白及血脂水平檢測。記錄兩組患者在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便秘、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甘油三酯及總膽固醇水平對比治療前,兩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總膽固醇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高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甘油三酯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甘油三酯及總膽固醇水平對比 (±s,m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甘油三酯及總膽固醇水平對比 (±s,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低劑量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低于治療前,且高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比 (±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比 (±s,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低劑量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C 反應蛋白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C 反應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高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 反應蛋白水平對比(±s,m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 反應蛋白水平對比(±s,mg/L)
注:與低劑量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高劑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7%,與低劑量組的2.2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n(%)]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表現之一,其通常病理基礎為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產生聚集引發血栓,而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存在嚴重的心肌缺氧,會誘發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出現[3]。一般需要適宜的藥物治療,在使用藥物時,需要評估動脈粥樣斑塊的穩定性,預估患者的病變危險程度。主要可以通過患者炎性指標,血脂水平等指標判斷[4-6]?,F在臨床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仍然主要以藥物控制為主,他汀類藥物是治療該病的主力[7,8]。
阿托伐他汀是他汀類藥物的一種,其為一種調脂藥物,作用機制為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從而可以降低脂蛋白水平,而其對血漿膽固醇也有明顯的降低作用[9-12]。并且阿托伐他汀除了調脂之外,還具有其他多方面的作用,其可以對動脈粥樣斑塊內的炎性反應起到抑制作用,以穩定斑塊,同時還可以改變血管的內皮功能,減少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13,14]。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多項相關指標的觀察,以確定阿托伐他汀在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應用?;颊呖偰懝檀家约暗兔芏戎鞍啄懝檀妓椒磻嘶颊卟∏榈膰乐爻潭?本研究結果中顯示,治療后,兩組總膽固醇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高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均低于治療前,且高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阿托伐他汀與其他他汀類藥物相似,具有很明顯的調脂作用。提示相對更高劑量的阿托伐他汀調脂作用更佳。而根據目前的研究,學者們普遍認為,炎性反應可能在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與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炎癥可能導致動脈粥樣斑塊的破裂以及血栓形成,在病情各個階段,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患者的C 反應蛋白水平,反映了機體的炎性水平,本研究對結果中顯示,治療后,兩組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高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短期內,較大劑量的使用阿托伐他汀則可有效地起到抗炎作用。但高劑量僅僅只是相對劑量更高,并非無限制增加劑量,在短時間內,在可控下給予適宜劑量并不會導致額外的用藥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中也顯示,高劑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7%,與低劑量組的2.2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阿托伐他汀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高劑量的給予阿托伐他汀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治療棘手的疾病,不良后果較為嚴重,需要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阿托伐他汀是治療該病有效的藥物之一,在短時間內使用相對高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對疾病的治療更有優勢,可改善患者各項指標,對患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