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金秋9月的一個傍晚,梅城彬芳大道太平洋酒店3樓大廳燈火通明,省老促會顧問曾洪和夫人溫蘭同志被市和梅縣老促會及“申蘇辦”、黨史室的同仁們簇擁著,因為這里正在舉行由曾洪同志贊助的“申蘇”茅臺酒宴。3臺客人坐定,各臺上的茅臺酒同時開啟,陣陣沁人肺腑的濃香溢滿廳堂,令人格外興奮與激動。
同月,在平遠、興寧也分別出現同樣的酒宴場景。同仁們身臨其境,都不由得想起曾洪同志自家鄉各個縣(市、區)全面開展“申蘇”以來500多個日日夜夜的掛念與操勞,也都想起他們夫婦長期關心家鄉老區建設的各項動人事跡。
曾洪同志老家在興寧刁坊,解放前夕參加革命后的第4個月,就擔任游擊隊的指導員,屢立戰功。他是1949年梅縣第一次解放后又遭國民黨胡璉兵團反攻時,帶著一個排的兵力堅守縣府,最后冒著槍林彈雨撤出陣地的指揮員。新中國成立后,他從基層干起,直至擔任汕頭市長、省司法廳廳長等職。其家庭被人們譽為“曾氏旺族”,5個兄弟竟有兩個考入清華大學讀書,晚輩也都個個爭氣,學業事業有成。就是這樣一位兒孫滿堂該很好享享清福的老同志,但他仍然一刻也不忘為黨和人民的改革開放大業繼續效力。從工作崗位離休后,他又參加了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的工作,全力協助省老促會主要領導林若、肖耀堂同志。為關心家鄉老區,他們夫婦還在梅城耗資購房居住。近10年中,他在為全省老區山區解決建校興教育、筑路興交通、改造衛生院等三大壯舉中,跑遍全省老區,甚至慷慨捐出個人款項,立下汗馬功勞。
2009年冬,市老促會建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縣開展全面“申蘇”工作,曾洪同志不僅當即認為對頭,而且隨后的每個季度幾乎都回梅參與調研。他參加革命和其后工作中,很注意了解和研究家鄉革命斗爭歷史。他認為,不論是興寧還是其它各縣,在土地革命時期這片紅色土地,都是在中央蘇區領導下開展斗爭的,與省內外現在已確認的“中央蘇區縣”毫不遜色。他多次與興寧黨史室的同志座談,特別強調指出當地土地革命時期烽火連天,還犧牲了五位縣委書記,其這段實實在在的“中央蘇區縣”的紅色歷史差不多被邊緣化了,一定要加以糾正和還原,以告慰先烈英靈。為“申蘇”奔走,曾洪夫婦受到市和各縣領導和同志們的熱烈歡迎。為了表示對“申蘇”艱辛工作同志們的欽佩與敬意,曾洪同志表示,要在“申蘇”工作取得成效的時候,以茅臺酒敬請諸位功臣,以表心意。
當年8月,曾洪同志他從市黨史室領導鄧文慶、連建文同志口中知道了梅州一舉獲確平遠、興寧、梅縣為“中央蘇區縣”的喜人消息,他感到無限高興。想到“酒諾”,他立馬在自家和兄弟及兒子家等處尋找珍藏起來的茅臺酒。由于事先有招呼,一下子便找到了9瓶,他如數帶來梅州,以誠摯之心了卻他的心頭所愿。在酒宴上,他感慨萬千,一再說梅州“申蘇”取得重要成果,這是黨的實事求是路線的體現,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對老區先烈和人民負責精神的體現,是上下老促會和黨史室、“申蘇辦”同仁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他還說,從省內外“中央蘇區縣”所在區域看,這些“中央蘇區縣”大都在客家人聚居的贛南、閩西、粵東北梅州地區,可謂共和國從客家人聚居地區一路走來。梅州還有幾個縣、區仍在努力“申蘇”,更使曾洪同志心花怒放,他的兒孫建議要為他“兩老”做八十大壽,他也欣然應允了。
在曾洪夫婦八十壽慶晚宴中,聞訊前來恭賀的市和梅縣老促會的同志贈給了他倆一幅壽聯:“革命夫妻邁健步,八秩雙喜盡開懷”。曾洪夫妻扛著寫著壽聯的大鏡框滿面春風,喜不自禁。這喜里面,飽含著他們對家鄉老區將邁上“中央蘇區縣”建設新征程而特有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