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莉欣
伴隨著新一輪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的實施,生物、化學兩門學科將擇優一門計入中考成績。在這種背景下,對于初三才開設的化學學科來說,如何使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學科素養就顯得格外重要。針對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心理特點,我在化學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體系和學生的認知結構、認知水平,精心設計問題,幫助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逐漸掌握化學知識,形成化學觀念,構建模型思想,提高化學素養。
“問題教學”中問題設計的認識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是以問題為紐帶,使學生在問題的提出、思考和解決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開拓思維,發展智力和提高能力,這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對于問題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問題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緊扣重難點,根據不同課型以課時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情為切入口,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索,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串,將學生的思維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二是問題的提出要聚焦核心內容。問題設計應該直指教學核心內容,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聚焦核心主干知識、揭示知識本質。三是問題的梯度設置要利于思維進階。問題設置要有梯度,要能很好地誘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突出學生思維的培養。
“問題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實施過程
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對于學生來講,剛剛進入化學領域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有效引領學生直切教學主旨,切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對問題的設計做好前期的準備,關于問題的形成過程主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一是梳理出單元的主要問題。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分析本單元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針對單元教材內容的化學核心素養、教材中的重難點,結合課標要求以及要完成的學習任務等梳理本單元的問題材料,提煉出本單元的核心問題。二是分析學生情況。教師要通過課前測、作業、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該單元知識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思維狀態、學習該單元內容可能存在的困難等。三是確定課時目標。圍繞單元核心問題、學情分析,確定課時教學目標。四是設計問題。圍繞課時教學目標,結合核心學習內容,對標學科核心素養,介入真實問題情景,設計出體現關聯性、層次性和遞推性的問題,問題的設置要由淺入深,逐步從低階思維問題進階到高階思維問題,讓學生拾級而上。
“問題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化學教學活動的總體目標,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主要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方式,有效地幫助學生落實核心素養。一是在問題解決中促進宏微結合思維方式的建構。借助分子模型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物質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讓學生在系列問題的解決中形成從宏微結合的視角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二是在問題解決中構建變化觀念與守恒思想。引導學生在已有變化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歸納變化過程,主動建構思維模型,強化變化守恒觀念。三是在問題解決中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基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對獲取的物質及其變化的事實并進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構模型以揭示化學變化及其規律的過程。教師應在問題的引導下幫助學生逐步建構認識物質、解決問題的模型,在問題解決的進程中不斷給予點撥,幫助學生糾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推理,從而發展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四是在問題解決中提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巧妙設計問題,啟發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積極地去思考和實踐,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設計優化實驗方案,鼓勵學生要敢于針對實驗結論提出質疑、發起挑戰,提出進一步探索或改進實驗的想法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對化學知識的自主構建,提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發展水平。五是在問題解決中培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將“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問題設計,通過對異常實驗現象的解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室廢水的處理等過程,幫助學生樹立綠色化學觀念,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初中處于啟蒙階段的化學教學,巧妙的問題設計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最終促進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
(作者單位: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