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金雪 宋琦
自主游戲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備的教育環節,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也是教師比較難以駕馭的環節之一。為此,我們深入師幼游戲現場,感知教師和幼兒的真實狀態,以研究者、實踐者、管理者的視角審視幼兒園自主游戲的組織與開展。
回歸游戲本身,思考游戲價值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的學習基本方式。在開展自主游戲實踐的過程中,教師習慣從游戲的組織形式、幼兒遵守規則的角度理解游戲,導致出現了教師主動、幼兒被動的局面。實際上,立足幼兒發展、從游戲體驗中理解游戲的意義和價值才是教師真正要關注、要研究的內容。
游戲是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從幼兒視角解讀游戲—應是有趣、好玩、有意思,可以產生身心愉悅體驗的活動。幼兒自主游戲本身就具備自主性,即自主選擇、自主決策、自主體驗、自主表達,這是自主思維的完整過程,是自主自信的真實表現。幼兒自主表現的前提是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自覺意識、自律、習慣,這樣才能保障游戲的順利進行。從教師視角解讀游戲—應是提供隱性支持的研究活動;有真情陪伴的生活活動;有自然交流的學習活動,是開放性、民主性師幼關系的體現。
回歸游戲現場,品悟師幼發展
游戲活動是師幼共同參與的低結構分散性的活動,是師幼關系真實體現的活動,是幼兒學習品質培養與落實的程度再現。接下來,從以下幾個維度闡述各參與主體在促進幼兒游戲發展中所應具備的意識、能力和習慣:
從教師組織的維度看,教師應具備的意識與能力 一是相信幼兒,敢于放手讓幼兒自主選擇,這是教師尊重幼兒的起點;二是拓展經驗,這是教師支持幼兒發展的關鍵;三是隨時變換,這是延續幼兒活動興趣、產生新經驗的前提;四是環境營造,這是師幼關系最真實的呈現,是自然常態中習慣的再現。在開展具體的游戲活動時,教師應著重關注:規則是否開放民主?是否是孩子可以理解、可以運用、可以駕馭的?這是師幼關系的體現,是教師尊重幼兒、放手讓幼兒嘗試的程度再現。內容是否是幼兒喜歡的、熟悉的?是否可以引發幼兒的思考與經驗遷移?這是尊重幼兒學習特點、延續學習興趣的體現,更是與幼兒一起主動探索學習的體現。空間布局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幼兒活動、交流?這是保證幼兒安全、活動適宜的根本保障,是與幼兒一起學會創造、學會變通、保障游戲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材料是否可以根據幼兒近期的興趣和活動需要隨時調整?這是教師順應幼兒發展的有效支持。
從幼兒發展的維度看,幼兒應具備的意識與能力 區域游戲中,教師如何定義幼兒的角色是游戲活動中幼兒發展的關鍵。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承擔以下四種角色。一是主動的思考者。即在活動前幼兒是否有計劃和準備,知道自己玩什么、跟誰玩、用什么玩,對結果有簡單預期。但在實際游戲活動中,教師往往只關注結果,未能引發幼兒的系統思考,導致他們不會規劃游戲時間、游戲內容。這是幼兒在游戲中不能持續專注的根本原因。二是成為積極的探索者。教師要充分激發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對內容、材料、玩法的興趣,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主動進行嘗試,從而在活動中保持比較持久的專注狀態。三是友好的合作者。能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交流自然,出現問題時會嘗試解決。四是自主的創造者。能圍繞自己的想法在游戲中使用適宜的材料、空間、角色等進行加工、創造,充分體現自主性。五是清晰的表達者。活動結束后能主動分享經驗,再現游戲情節,特別是大班幼兒能夠清晰、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等。
從教師參與的維度看,教師應具備的意識與能力 在游戲活動中成為研究者、實踐者的角色是教師專業水平和教育智慧的體現。一是心靈的發現者,要善于捕捉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困難點和生長點,這是教師了解幼兒需要的具體表現。二是安靜的欣賞者,游戲過程中以欣賞的眼光和心態,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環境是教師尊重幼兒的外在表現。三是默默的支持者,教師不能打斷也不能主動插手幼兒的游戲,在尊重其游戲狀態的前提下給予一些輔助性的指點。四是耐心的傾聽者,對于幼兒的表達、表演要耐心傾聽,滿足他們的表達意愿,給予適度、準確的鼓勵。五是積極的游戲者,在幼兒主動邀請教師參與游戲時,要以飽滿的狀態與幼兒進行良性互動,并適時給予隱性指導。
從模式建構的維度看,區域游戲的組織方式 一是圍繞班級主題活動繼續探索而生成的區域活動,是幫助幼兒形成整體經驗的有效方式。二是按固定的模式進行區域游戲,這種組織方式看似多元、豐富,但不利于幼兒形成完整經驗,需要教師對每個活動區的材料、發展價值、幼兒現有水平和實際了如指掌,而且能持續跟進幼兒的同步發展。三是采取組合方式開展區域活動,需要教師靈活、有創意地開展工作,是具有研究價值的活動組織形式。
從評價維度看,管理者應具備的意識與能力 一是秉持的心態。尊重主體,遵循規律,尊重教育,走進現場,走進師生教育生活,走進師幼發展中,真正感受游戲的意義與價值。二是深入的要點。尊重、支持、發展是必要的關鍵點。“尊重”是看教師對幼兒人格獨立的尊重程度,是否能以“主動選擇,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主動分享”全過程體驗為前提,缺一不可;“支持”是行動,看教師行為是否立足幼兒發展視角:參與過程的方法是否可以及時切換、成果轉換是否是幼兒真實而正向的實際獲得;“發展”是結果,是主動的、多樣的體驗,能形成相關聯的生活經驗。三是游戲研究的深度。研環境:物質環境、人文環境;研主體:教師、幼兒、本人;研關系:師幼關系、材料與幼兒的關系;研方式:幼兒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支持方式;研內容:領域核心價值,關鍵經驗以及概念的理解與運用;研結構:支持性引導、支持性過程、支持性評價等,這是游戲活動開展促進師幼共成長的主題開展與研究程度的體現,是教師收獲專業經驗的實踐載體,也是標志著園所辦園質量的突出環節。
回歸實踐案例,追溯幼兒發展
幼兒游戲中的觀察記錄是教師記錄幼兒發展的真實過程,是教師研究幼兒發展的專業思考與實踐過程。關于游戲活動記錄,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可以幫助教師收集整理專業成長軌跡:一是專題性記錄,針對專題做持續性互動記錄,體現過程中的循序漸進;二是活動案例,包括背景、目的、內容、過程、思考與改進等環節;三是觀察記錄與反思,照片故事等。
小班游戲活動案例——“大炮坦克車”
一、情景再現
小班春季開學,班里投放了大塊的拼插積木,幼兒很快就對這種大塊組合玩具產生了興趣,因為成型快,易操作,孩子對玩具的熱情度很高。。晨晨起初只是和朋友們爭搶著玩,但某個周一的早晨,晨晨一來園就和教師、伙伴們興奮地談論周末見到的飛機大炮。原來是爺爺帶他去了軍事博物館,見到了各種各樣的軍事戰車。區域游戲時間到了,晨晨依舊選擇了拼插玩具,不過,這次晨晨專心地坐在座位上,緊盯著積木筐里的拼插積木,拿起來,比一比,試一試,又放下,換一塊,再試……區域游戲時間很快過去,晨晨一動沒動,直到游戲結束,并將自己的第一個作品放到了展示臺。
講評時間,晨晨第一個舉起了手,想要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他大方地舉著自己的“大炮坦克車”,運用不那么清晰的言語,認真講述著自己的作品。一時間,孩子們似乎都安靜了下來,目光極力注視著前方鮮少發言的晨晨,努力聽著他的每句講述,大家都被他頭頭是道、條理清晰的創作思路震撼到了!大炮的設計科學合理,真實再現了晨晨頭腦中的景象。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暢游,通過玩具變身自主的創造者,打造了自己的專屬大炮坦克車。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晨晨繼續沉迷在大炮坦克車的改進中。“坦克能發射炮彈”這是晨晨現在的目標。在玩具柜里尋找適合做炮彈的玩具成了棘手的事。最終,孩子們認定了一款數學區的牛角扣玩具作為炮彈,但炮筒是前長后短的設計,總不能保持水平,導致難以對準目標發炮。對此,孩子們將兩塊積木墊在炮筒下面,成功解決了問題。
后續的游戲階段,晨晨對大炮坦克車的真實性和操作的科學性上更為關注。他將盛放炮彈的彈箱調到坦克車炮筒的后方,方便上炮彈;上炮彈時,再費力也始終堅持從炮筒后方送入,這樣才能從前面發射……隨著游戲的不斷深入,孩子的視覺認知和聽覺認知接連在操作層面得以提升,也吸引了幼兒連續探索,持續改進,適中保持參與游戲的專注度。
二、案例分析:
1.分析幼兒。首先,從游戲層面,晨晨的探索操作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關注外形,這個階段中幼兒是自主的創造者;第二階段:關注功能,這個階段中幼兒是十足的主動思考者;第三階段:關注真實性和科學性,這一階段幼兒不僅是自主創造者,更是積極的探索者、思考者;第四階段:關注實際問題,這個階段中幼兒能夠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和嘗試,最終通過努力和探索解決問題。其次,從參與游戲的時間上看,從初探的20分鐘,到研究、探索階段的30分鐘甚至40分鐘,幼兒始終沉浸在游戲中。可見,寬松的自主游戲氛圍下,只要是感興趣的游戲,且操作目標明確,幼兒的專注時間便可以持續得很長。最后,從能力水平上看,游戲中幼兒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主動的思考,積極的探索,這種表現接近中大班的幼兒水平。由此可見,自主游戲能夠刺激幼兒產生超越年齡的想法和做法。
2.分析教師。首先,教師要做孩幼兒的心靈發現者,了解幼兒所需和最近發展區,給予支持。教師要充分信任幼兒,做一個安靜的欣賞者,不打擾、不評價,給孩子營造開放、接納的精神環境和開展自主探索活動的空間與游戲空間。其次,在幼兒提出新想法或者遇到新問題時,教師應默默給予支持和幫助,滿足幼兒豐富游戲創作的需要。最后,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自主地進行探究,享受游戲的過程,且在不斷地思考、探索、發現、解決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游戲水平。
游戲是幼兒的活動,是發展他們思維與能力、培養好習慣的活動。教師在上述案例中,體現出了對開展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高度重視,從尊重幼兒想法出發,注重幼兒的自主選擇、自主決策、自主操作、自選伙伴、自取材料、自主表達的完整思維過程;同時教師對師幼有效互動和享受游戲過程也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和記錄,體現了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和對幼兒發展的角色定位。
總而言之,游戲是幼兒在園的基本活動,對他們而言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在今后的實踐中注重引導幼兒在自主條件下進行深度學習是我園下一步的研究重點。我們也將繼續以“敬畏生命、敬畏兒童、敬畏教育”為宗旨,開展一日生活的實踐研究,堅持以幼兒的視角為起點、以幼兒勝任為標準、以幼兒方便為原則,讓幼兒的游戲活動充分體現流暢性、生長性和教育性的有機融合。
(作者單位: 北京市東城區革新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