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在職業之外的能夠實現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也是一種群眾自我參與感較強的文化體驗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作用,美術活動作為一種藝術類的活動,是我國公共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帶給廣大人民群眾良好的藝術感受。在眾多的藝術表現形式中,美術能夠帶給人們豐富的體驗,例如繪畫、書法、剪紙和攝影等,能夠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筆者主要分析美術活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價值,期望能夠通過美術活動帶給群眾良好的體驗。
關鍵詞:美術活動 公共文化服務 價值
一、引言
美術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參與群眾美術活動能夠較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美術活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能夠為人民群眾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還能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人們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將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予以描繪。但是,隨著公共文化服務的推進,美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所以,明確美術活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所產生的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群眾美術活動的特征
一是廣泛性。美術活動是從生活實踐中誕生的,并且和實踐緊密結合。美術活動把人們的生活實踐和美好的愿景融合在一起,這一藝術活動展現了群眾的智慧,也體現了群眾對生活的思考,更是對群眾美好未來的期盼。美術活動作為一種可以讓群眾廣泛參與的藝術活動,無論年齡、性別、職業如何,都可以參與其中,抒發自己的情感。
二是多樣性。美術活動形式多種多樣。繪畫是美術活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還有書法、剪紙、攝影、雕塑等。豐富多樣的美術活動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產生較高的參與熱情,促進美術活動在社會中較為廣泛地傳播。[1]同時,人們還可以自發組織各類美術交流活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美術活動的較快傳播。
三、美術活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價值
(一)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
美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一些人受到傳統思維方式的限制,認為美術和日常生活不會融合也不會交織,是兩個平行的時空,并且有些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美術。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務中開展各類美術活動能較好地轉變人們的固有思維模式,將美術從高雅的殿堂搬到日常的生活中,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增添色彩。[2]開展各種類型的美術活動還能增強人民群眾對美和藝術的感悟,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比如在近些年,美術活動和京劇、舞臺視覺等進行結合,不但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表現形式,還增強了美術活動的舞臺表現力,為今后公共文化服務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利于傳統美術的創新和傳承
在開展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傳統美術并沒有消失,而是和現代化的理念相結合,這使得美術活動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有了傳承的動力。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類型的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化能夠通過美術活動得以繁榮,不但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藝術,還能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明得以傳承,例如民間的剪紙藝術、雕塑文化和漢服表演等,這些都屬于以美術為基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種類,能夠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美好的藝術體驗,并且還能夠體現出公共文化服務帶給人們的價值。
(三)提升國家文化實力
群眾美術活動作為弘揚主流文化價值觀的藝術形式,既具有娛樂功能也有教化功能。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也會愈來愈高,并且人們對美術活動的開展標準和要求也進一步提升。[3]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會推動群眾美術活動更好更快地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這樣一來,群眾的審美水平提升與群眾美術活動高效開展會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助推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提升國家文化實力。
(四)培養文化人才
群眾美術活動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不但能夠體現出人們對美術事業的追求,還能通過美術活動充實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在新時期背景下,群眾美術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群眾藝術骨干的努力,這些人員是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此過程中,文化志愿者也發揮了自身的作用,吸引著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群眾美術活動中來。群眾美術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大批群眾文化建設事業的人才,有利于群眾文化事業的順利開展。
(五)提升群眾的審美水平
豐富多樣的群眾美術活動使廣大群眾開闊了眼界,充實了業余生活,在不斷參與美術活動的過程中使自身的審美水平得到提升,藝術鑒賞能力不斷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群眾的美術創作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群眾綜合素養和審美水平的提升推動了藝術領域更多精品的出現,也促進整個社會逐漸形成良好的藝術氛圍。
四、美術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不足
一是組織領導機構不健全,導致具體的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整體呈現出工作開展進度緩慢的問題,影響了美術活動的開展效率。
二是相關工作人員工作方法死板單一,不能夠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
三是美術專業人才的缺乏,導致群眾美術作品創作中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使群眾美術作品質量參差不齊,無法保證群眾美術創作水平穩步提高。
五、美術活動的優化策略
(一)打造便捷的文化交流平臺
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夠使公共文化的凝聚力得以提升。在美術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除了人才隊伍的建設和核心領導力的建設,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打造出能夠便于群眾交流和溝通的文化服務平臺,以及維護公共文化發展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可以整合社區的便利條件,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4]還可以通過地區的論壇、微博、公眾號等多種方式,針對不同群眾的需求,定期發布不同種類、不同類型的美術活動,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文化活動的體驗,為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建立良好的基礎。
(二)提升群眾對美術活動的重視
要想有效地開展群眾美術活動,就要提升人民群眾對美術活動的重視程度。相關部門要積極宣傳、引導群眾參與到各類美術活動中去,要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將美術和文化進行高度融合。比如,可以以社區文化服務中心為載體,邀請專業的美術教師、藝術家等開展教學和講座,也可以組織社區群眾參與一些書法、繪畫課堂,攝影講堂和各種形式的書畫展覽等。
要將美術活動的開展形式進一步豐富,提前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群眾的心聲,讓美術活動生活化與藝術化相結合,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這樣,活動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增強人民群眾參與美術活動的自信,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美術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群眾美術活動要想順利開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5]首先,相關部門要正確認識當前美術活動開展的重要性,重視美術人才的培訓、考核,加大美術工作者的定期培訓力度,完善學習保障機制。其次,要從文化志愿者中選拔并培養美術人才,充實美術人才隊伍。最后,要重視本地區“文化能人”的挖掘,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培養民間藝術骨干,通過提供展示平臺、培訓機會等形式,吸收群眾美術人才充實到美術人才隊伍中來。
(四)挖掘和融合地方美術資源
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不能流于形式,要在資源挖掘和整合上下功夫。相關部門要善于挖掘本地區的特色美術資源,合理利用人員、設備、技術等各項資源,開創新穎別致的活動形式和內容。一方面,可以挖掘地方資源,對本地特色的書畫等各項藝術資源進行整理,包括民俗文化、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傳承、創新,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們喜聞樂見的美術活動。另一方面,可以邀請部分群眾、企業、商家參與活動的舉辦,群策群力,廣泛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和建議,提高群眾美術活動的開展質量,并擴大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讓美術活動得到良好的發展。[6]
六、結語
綜上所述,如今的群眾美術活動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價值越來越得到凸顯,在新時期群眾文化美術工作開展中,相關部門要采用多樣化的方法促進開展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充分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組織人民群眾喜愛的美術活動,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錦.淺議公益性美術館參與社區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2020(18):19-20.
[2]童桉.美術活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社會效益與發展[J].辦公室業務,2020(07):40+42.
[3]奚社艷.新時代群眾文化美術價值和工作策略探析[J].藝術百家,2017,33(S1):132-136.
[4]李曉斌.論群眾美術教育在公共文化活動中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13):116-117.
[5]石曉峰.群眾美術教育的特點及優化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7(06):51.
[6]王賽賽.群眾文化活動中美術工作的開展芻議[J].大眾文藝,2016(17):22-23.
(作者簡介:趙永恒,男,本科,甘肅省高臺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美術)
(責任編輯 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