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要求。文化(群眾藝術)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力軍,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機構,肩負著為百姓提供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長春市群眾藝術館結合長春市公共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以立足百姓需求、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充分發揮文化(群眾藝術)館的職能作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方面做了很多積極探索,使更多百姓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成果,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公共文化 服務效能 探索
近年來,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結合長春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實際情況,立足百姓需求、提供優質服務,充分發揮文化(群眾藝術)館的職能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使更多市民群眾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成果,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性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對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閑暇時間的娛樂項目越來越多,公共文化服務一方面能夠豐富群眾的日常生活,為群眾枯燥的生活增添文化樂趣;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使群眾的業余生活脫離低級趣味。文化(群眾藝術)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四大場館之一,不僅要發揮好職能作用,更要在提升服務效能上下功夫,在了解百姓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做到精準服務,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同時做好示范引領,切實提高百姓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覆蓋面。
二、影響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因素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全國文化(群眾藝術)館的辦館條件和業務干部隊伍素質都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地區間發展不均衡、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不能有效對接等一些影響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的問題。
(一)各地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1.各地文化(群眾藝術)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地方財政撥款是其唯一的經費來源,各地財政收入水平決定了地方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撥款額度,發達地區城市與欠發達地區城市之間;省級、市級與區級之間財政撥款額度都存在差別,財政投入力度直接對公共文化的服務水平產生影響。
2.各地之間文化藝術優勢不同。種種原因致使各地區文化藝術發展水平不均衡,有的地方能歌、有的地方善舞、有的地方小戲小品見長,有的地方群眾文化藝術水平較高、有的地區群眾文化藝術水平偏低,地區間的發展不均衡性也會對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
(二)文化服務供給與文化需求不能有效對接的問題
1.群眾旺盛的文化藝術需求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供給不足的矛盾。廣大群眾雖然有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熱情和意愿,但是文化(群眾藝術)館硬件條件和業務人員有限,無法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2.盲目服務與群眾需求不符的問題。文化(群眾藝術)館對百姓的需求了解不夠,不能按群眾實際需求提供服務,只能館里有什么服務給群眾提供什么服務。
3.文化產品質量不高的問題。由于文化(群眾藝術)館業務人員配備不足,綜合素質不夠,影響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文化產品質量。
三、長春市群眾藝術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探索
長春市群眾藝術館結合長春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實際情況,以立足百姓需求、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充分發揮文化(群眾藝術)館的職能作用,在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方面做了很多積極探索,使更多的群眾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成果,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一)加強業務干部自身素質建設
業務人員是公共文化服務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長春市群眾藝術館始終注重對館內業務干部綜合素質的培養,著力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群眾文化干部隊伍。以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以職工業務技能、服務素質提升為主要目標,全面加強職工隊伍建設。
1.制定完善各類職工行為規范和管理標準。為了不斷提升長春市群眾藝術館的服務質量,進一步規范館內職工言行,結合群文人的生活和工作實際,進一步完善了《長春市群眾藝術館職工行為規范》《長春市群眾藝術館請假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
2.開展技能培訓、專業講座、崗位練兵活動。為不斷提升市群藝館業務干部的業務能力水平,每年不定期聘請省內專家在全館職工中開展業務技能培訓和專業講座,統一安排時間進行崗位練兵,年底統一考核,考核結果計入年終評價。
3.開展系列主題讀書活動。為進一步提升市群藝館職工綜合素質,采取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從2012年起,每年都在全館職工中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同時對讀書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學習內容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讀書活動的形式不斷更新,在館內形成了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
(二)采取多種方式,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
近年來,長春市群眾藝術館為了提升服務效能,在服務方式上不斷探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對群眾服務的質量。推進延時服務、錯時服務和下沉式服務;推進總分館制建設;推進區域聯動開展;推進長春市文化志愿者協會建設;推進長春市群眾文化品牌建設,通過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實現了服務方式從“你過來”到“我過去”的轉變,實現了服務內容“被服務”到“為服務”的轉變,實現了服務評價 “我說好”到“說我好”的轉變。
1.推進延時服務、錯時服務和下沉式服務開展
延時服務是指在正常工作時間的基礎上延長或增加工作時間,以提升服務效果。2015年,長春市群眾藝術館入駐新館舍后,閉館時間從17點延長至19點,并且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均正常開館,使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群體范圍明顯擴大。
錯時服務是指錯開正常工作時間,以擴大參與服務面。在正常工作時間來館參與活動的群體主要是退休人員,采取延時服務和錯時服務后,青少年、上班族等群體都可以參與其中。
下沉式服務是指深入到基層開展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近年來,長春市群眾藝術館在全市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凸顯;不斷加強對基層文化館(站、院)的協作、指導和對基層群眾的服務。2016至2019年(2020年因疫情暫未開展),長春市群眾藝術館先后深入到長春新區、雙陽、榆樹、九臺、農安等地開展了11期基層群眾文化隊伍骨干公益培訓活動,每期培訓為期3天,通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共對150個貧困村的600名文藝骨干進行了30個班次的藝術培訓。
2.推進總分館制建設
長春市群眾藝術館2014年在凈月區設立了分館,年均培訓5000余人,2020年依托總分館制建設框架,在沒有文化館的區域建設了汽開區分館。以總館內培訓教室、凈月分館、汽開區分館為陣地,長年舉辦免費開放公益培訓班,年均培訓達到45萬人次。通過總分館制建設的探索,使公共文化服務的群眾參與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3.推進區域聯動開展
區域聯動可以打破區域界線,充分整合資源,實現跨地區間文化交流學習,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為提升東北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使群眾在自己家門口就能欣賞到東北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精品,長春市、沈陽市和哈爾濱市三座省會級城市簽訂了2016東北三省省會城市區域文化聯動工作協議,每年輪流在各城市開展不同形式的東北三省省會城市優秀文藝節目展演、攝影干部培訓采風等活動,讓三市廣大群眾共享更加豐富多彩、更多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成果,收到了很好的活動效果。
4.推進文化志愿者協會建設
近年來,長春市群眾藝術館不斷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積極創新工作模式,一是以長春市群眾藝術館為主要發起單位成立了長春市群眾文化志愿者協會,長春市群眾藝術館的業務干部都加入其中,在非工作時間開展更多群眾文化活動;二是把我市的各類專業藝術家和專業院校的專家教授作為專家級文化志愿者,指導我市群眾文化活動高質量開展;三是把基層群眾藝術團骨干力量吸收到文化志愿者協會中來,作為群眾文化隊伍的重要補充,緩解了公共文化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切實發揮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積極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5.推進文化品牌建設
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不僅要為市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更要提供優質的文化精品,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尤為重要。多年來,長春市群眾藝術館打造了“農民文化節”“社區藝術節”“春芽文藝調演”“青少年藝術大賽”“電影歌曲大家唱”“長春國際爵士音樂節”展覽+活動等文化活動品牌,其中“春芽文藝調演”已連續舉辦33年,“青少年藝術大賽”已連續舉辦30年,這些優質的品牌活動為廣大群眾搭建起了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舞臺,受到春城市民的熱烈歡迎。
參考文獻:
[1]趙晶瑩.理念、價值及其可能限度——文化哲學視域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再解讀[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02):5-11.
(作者簡介:徐躍,女,碩士研究生,長春市群眾藝術館調查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肖英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