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堂
探究性教學是一種新興授課模式,教師將其運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不斷深入的學習中掌握學科知識,并靈活運用。因此,教師要靈活運用這一模式,突出主體,發(fā)揮主導作用,重視分層教學,加強物理實驗,發(fā)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能力。
一、突出重點,促進探究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設計教學時,教師不但要以學生為本,而且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導作用,提前做好預設重點和難點知識,充分考慮學生認知,促進學生探究,確保課堂教學效率,落實教學目標。
有效的探究要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明確目標,這樣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立足學生的角度,從全局出發(fā),引導學生把握探究學習的重點。首先,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借助知識點激發(fā)學生,讓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展開思考。
如“彈力”這一課要求學生測量彈力,考慮到這一實踐存在難度,教師可以先啟發(fā)學生,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得出測量彈力的方案。首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學生認為“自己出多大的力氣,就會產生多大的彈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觀點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驗證,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的重點,還能為其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其次,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學習,鼓勵學生合作完成,共同解決問題,由此順利推動教學,在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教學效率。
二、重視分層,鼓勵探究
無論是認知水平,還是思維方面,學生個體間都存在著明顯差異。在傳統(tǒng)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性,習慣“滿堂灌”和“一刀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對此,在實施探究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分層,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由選擇的空間。
如在教學“靜電現(xiàn)象的應用”時,教師可將班級學生隱形分層。對于基礎一般,甚至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先讓他們回顧復習,鞏固重點知識,自主構建簡單的思維導圖,隨后在充分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就可組織討論,鼓勵他們談一談生活中靜電現(xiàn)象的運用實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鼓勵互動,幫助學生吸收更多知識,完善知識體系。對于物理探究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究新的靜電應用方法,提供充分的空間,促進學生思維拓展。期間,教師可以融入學生,引導他們聯(lián)系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實現(xiàn)思維的發(fā)散、碰撞。最后,教師可以邀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進行知識共享。
分層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還能促進思維互補,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及時講解學生薄弱的知識點,查漏補缺,以此幫助學生建立探究的信心,主動融入班級。
三、巧用實驗,深化探究
實驗是物理課堂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親身實踐中思考,在深入探究中認知。
在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實驗,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在教學“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時,考慮到這部分內容較難,為了促進學生了解,教師可以設計實驗操作。首先,在正式開始前,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需要的實驗器材,并分好小組。其次,在實驗前,教師可以適當?shù)貑l(fā)學生:“你覺得磁場對通電導線有什么作用?”鼓勵學生猜想,隨后讓他們根據(jù)猜想設計實驗。在這一過程中,考慮到小組成員可能有不一樣的猜想,教師也可以調整分組,將具有同樣猜想的學生放在一組,方便操作。最后,教師要加強巡視,隨時關注各個小組的進程,向存在問題的小組提供幫助,并讓學生在操作中驗證猜想,調整思路,深化探究,逐步靠近成功。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有效的教學從始至終都離不開實驗,教師在課堂上加強實驗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探究的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充分內化,完善認知,逐步形成正確的、獨立的探究觀。
總而言之,探究性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將其運用于高中物理課堂上,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思考中收獲更多,確保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