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艷
摘要:21世紀,人類各項活動都與“微”息息相關,微信群組、微課視頻、網絡直播、慕課技術等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活力。“微時代”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本文圍繞著初中英語教學與生活相融合這一主題,探究了初中英語教學與生活相融合的背景、意義和方式。
關鍵詞:微時代 ? 初中英語教學 ? 生活 ? 融合
英語學習來自于生活,是生活的體現。當今的社會生活處處離不開英語,尤其是在學習及生活中,微課、微信、微視頻等的廣泛應用,使得英語教學步入了“微時代”。為此,教師更該將英語應用于生活,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將英語學習和日常生活相融合,學生不僅能通過課堂學習語言知識,觀察和認識世界,培養多元化思維;不僅能習得和運用英語學習相關的策略,拓寬學習渠道,提升學習效率,還能學會做人做事,理解和認同中外文化,明確價值取向。
一、英語教學與生活聯系的意義
傳統英語教學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通常會爭分奪秒地在課堂上“滿堂灌”,希望學生能多掌握一些知識、考點,在考試中拿到高分。但是,單調枯燥的課堂教學往往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結果也適得其反。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推行,“翻轉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等理念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學生的熱情和課堂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初中英語教學與生活聯系的方式
1.與立德樹人相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要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意識,樹立遠大理想。
2.與身邊的人和事物相聯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注意把所教內容與學生、學生相關的人及學生感興趣的人聯系在一起。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加強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生活中的事物是英語學習的載體,教師應利用這些事物巧設情境,增強語言學習的功能性和實用性。
3.與中外文化傳播相聯系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教學應有利于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進而拓展文化視野,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微時代背景下,中國跟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肩負著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中國,認識中國的使命。這種使命的培養應滲透于日常教學中,尤其是英語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擁有敏銳的教學思維和國際視野,能利用契機巧妙地設計活動,讓書本知識“活”起來,讓小課堂變成“大”課堂。
4.與新時代新型教育硬件和軟件相聯系
教育改變生活,生活又促進了教育方式的改變。在“微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不斷嘗試和實踐,把新型教育硬件和軟件應用于日常教學中。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開展了“空中課堂”、微課制作、網絡直播等新教學方式,使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教師不斷學習新技術,學生也迎來了“網課”、網上作業。
網課突破了原有一個班級固定的教師和課程,教師可以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把演講拍成小視頻,讓更多人認識和評價學生的表現。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拓展學生所學的內容,不斷促進教育國際化,學生也能從記憶—理解—運用的低端思維不斷向分析—評估—創造的高端思維發展。
三、結語
初中英語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與社會發展密不可分,教師應在“微時代”背景下,從生活各方面設計教學各個步驟,創設情境,用具有時代特點的新觀念、新方式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英語中領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知識,使英語教學與生活能夠巧妙融合。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劉道義.談英語學科素養-思維品質[J].課程.教材.教法,2018(80).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科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