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 廖禹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各大企業急需技術型人才壯大自身實力。但是,由于當前技術型人才的技能過于淺顯,企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匱乏,所以構建“立交橋”式教育模式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探究了“立交橋”式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立交橋”式 ? 人才培養模式
一、“立交橋”式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1.培養大量現代化技術型人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各大院校的教學模式正在不斷完善,辦學效率不斷提升。其中,中高職院校與地方本科院校構建的“立交橋”,不但豐富了我國的教育體系,而且將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緊密連接,促進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各大企業提供了技術型人才。如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想要繼續深造,就可以根據個人發展需要選擇適合的本科專業,從而增加自身的專業能力,為今后的工作發展奠定基礎。“立交橋”式教育模式的構建,為優秀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提供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也為各大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2.構建“立交橋”式教育模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構建“立交橋”式教育模式能夠培養多元化的人才,連接初中-中職-高職-本科-碩士-博士。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各種科學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各大企業的實力也在不斷增強。企業實力增強的基礎條件是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所以高校需要繼續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構建“立交橋”式教育模式能夠實現中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中高職優秀的畢業生也可以選擇繼續學習、深造,從而掌握更多的技能、技術,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由此看來,“立交橋”式教育模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利用“立交橋”式教育模式培養人才的具體措施
1.確定各層級學校的教學目標與“立交橋”式教育模式
為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各層級學校需要確定各自的教學目標。如中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技能、技術等,以實用性為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學生畢業之后還需要辦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為今后的學習深造提供證明。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中高職院校可以邀請相應的技術工人來授課,為學生今后的工作發展奠定基礎。
2.制定“立交橋”式教育模式針對性人才培養方案
為加強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之間的銜接,各層級學校需要銜接好專業課程內容,為技術技能人才的繼續深造提供便利條件,為中高職學生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構建“立交橋”。職業院校可以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而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3.實施分層次“立交橋”式教育模式單獨招考制度
為構建各層級學院之間的“立交橋”,各院校可以實施分層次單獨招考制度,即高層次院校通過筆試與實踐技能操作考核選拔優秀學生,從而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型人才,而中職院校的學生需要通過高職院校的考核,才能進入相應的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不限專業、不限區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未來的規劃選擇合適的院校繼續深造。通過實施分層次單獨招考制度,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技術型人才。
4.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基本素質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逐漸增多。為了在職業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畢業生不但需要具備過硬的實力,而且需要有強大的基本素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較薄弱,素質也不高,并且自我意識過重,缺乏職業道德等。因此,職業院校不但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養成優良的品質,從而增加就業機會。
三、結語
綜上所述,“立交橋”式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把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緊密聯系起來,為更多優秀的職業學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從而使各級院校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為各大企業提供更多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周述波,賀立靜,陳宇明,張僑.職業技能導向下地方本科院校“立交橋”模式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1).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金項目:JXJG-19-106-2。
(作者單位: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