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萍
摘要: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各中小學校要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計劃。在中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進行紅色研學旅行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本文從紅色研學旅行資源的整合、紅色研學旅行線路的設計、紅色研學旅行保障體系這三個方面入手,論述了紅色研學旅行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如何體現 ? 紅色研學旅行 ? 教育意義
一、全面挖掘紅色研學旅游資源
首先,全面挖掘與整理所在區域的紅色研學資源。紅色研學資源是多元的、豐富的,其包括遺址、博物館、紀念館、遺物、書報、紅色歌曲、紅色故事、紅色口號等。教師要從視、聽、觸等角度,全面整合研學資源,增強紅色教育的吸引力。
其次,在紅色研學資源挖掘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資源的真實性。教師應該避免出現夸大宣傳、歪曲歷史、隨意捏造的現象,要求實事求是。教師還應選擇歷史資料翔實、歷史事件明確、能夠代表當時革命歷史的資源,從各個角度進行講解和展示,設計教育活動,正確地體現紅色教育的意義。
二、科學設計紅色研學旅行線路
在實施紅色研學旅行前,學校應該充分研究紅色研學的課程和教材,對教學方法、教學質量進行監督與管理,對研學成員分組研討、互動交流等學習活動進行細化與有效組合。
1.主次搭配原則
紅色研學旅行線路設計要以紅色教育資源為主,適當地融合一些其他資源,豐富線路內容,增加紅色文化主題研學的趣味性與吸引力。
2.遵循教育規律原則
紅色研學旅行線路設計要遵循教學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讓研學過程易于接受、充滿期待。
3.靈活多樣原則
紅色研學旅行線路設計要厘清與研學教育主題有關的要素,做到邏輯清晰,內容與校本課程內容相結合,實現內容多樣化,助于校內教育高鷴開展。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研學過程中的突發情況,采用機動靈活的方案,設計合理的線路時長。
三、搭建合理的紅色研學保障體系
紅色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涉及研學政策、經費、導師、交通、安全、質量等方面,學校要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保障紅色研學旅行順利實施,真正體現教育意義。
1.政府政策保障
政府制定頒布了一系列保障紅色研學旅行實施的政策,聯合當地的教育、交通、醫療、保險等部門,搭建或參與紅色研學的協調工作機構,積極組織與推動紅色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
2.經費保障
學校應該充分整合、利用政策性資金,協助降低研學費用。紅色研學旅行的目的一般以免費性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為主,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門票的成本,加上家長對研學的重視,愿意為孩子提供一定的研學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為紅色研學旅行提供了保障。
3.人力資源保障
研學導師與安全防護人員是紅色研學旅行重要的人力保障資源。研學導師要具有導游資格證與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定期參與導游培訓與教師培訓。另外,在紅色研學旅行時,每50個學生應配備研學導師和安全防護人員各1名。
4.安全保障
在選擇紅色研學旅行目的地時,教師應遠離危險的區域,且研學場所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安全應急預案要完善。首先,研學場所應配備數量充足的安全管理人員和醫療救助場所;其次,研學場所應在醒目位置放置消防器材,并定期檢驗與維修;再次,研學場所應有專門的安全應急通道;最后,研學場所應注意飲食衛生和交通安全。
5.紅色研學旅行教學質量保障
建立完善的紅色研學旅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學校要成立專門的紅色研學教學辦公室,通過科學的紅色研學的目標定位、質量標準、過程運行與管理系統,評價、考核紅色研學旅行教學質量,并及時反饋與總結,規范研學秩序和教學管理。
開展紅色研學旅行任重而道遠,學校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協調各方面資源,促進紅色研學旅行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把紅色精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陸慶祥,汪超順.研學旅行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8.
[2]張婷婷.西安:讓研學旅行成為“必修課”[N].中國旅游報.2015-10-9.
本文系贛南師范大學2019年度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機制構建研究——以贛州市贛縣區為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CX19A011。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