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注重創設探究情境,提供問題支架,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下面,筆者以魯科版第十二章第四節《電流的測量》一課為例,探討了通過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實踐。
一、案例背景
《電流的測量》是第十二章《電流和電路》中第四節的內容,通過前兩節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電流基礎知識、常見電路元件符號,了解了串聯和并聯電路,所以本節課的第一部分,即通過觀察電路中燈泡亮度的不同,讓學生意識到電流不但存在,而且它的強弱是不同的,從而引入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電流。
正確使用電流表是本節課第二點內容,也是重點內容,學好它不僅是為學習第五節《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作準備,也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使用各種電學儀表打好基礎。
二、案例過程
1.創設情境,基于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演示實驗:教師出示臺燈,接通電源,燈亮了,然后調節旋鈕,燈又變暗了。學生描述現象,進而發現問題,即燈泡亮度變化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引起了燈泡亮度變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電路形成通路有電流,燈泡亮度不同是因為電流不同引起的。
設計意圖: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實現從現有水平向未來發展水平的發展,讓學生在創設的真實情境中發現新的問題,獲得、形成新的認識。此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和概括客觀事物的能力。
2.提供問題支架,驅動學生深入思考,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環節一:觀察、認識電流表
教師提問:“電流表的主要標志是什么?”然后追加問題:“電路中電流表的符號是什么?電流表的數據記錄時單位是什么?”
設計意圖:追加的問題很簡單,可以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有效融合,拓展學生的認知空間。
教師再次提出問題:“電流表有幾個接線柱?接線柱上標著的符號和數字分別表示什么意思?”然后追加問題:“電路中的元件都是接入個接線柱,根據標注的符號和數字,你認為電流表正確連接方法應該是什么?”
追加的問題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電路連接基礎上,讓學生發現共性,構建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物理模型。
環節二:電流表的讀數方法
教師出示幾個表盤圖片,讓學生通過練習,總結電流表的正確讀數方法:“①明確電流表的量程;②確定電流表分度值;③確定指針偏轉過的格數。”
環節三: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學生閱讀課本上節選的《電流表的使用說明》,然后將使用電流表的五點精煉成最簡單的五句話,啟發學生提出質疑。
問題1:電流表一定要與被測用電器串聯,為什么不能并聯?
教師要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來證明電流表不能與用電器并聯,設計電路圖并交流展示。可能學生設計的電路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探討設計缺陷,引導學生繼續改進設計的電路圖。
問題2:電流表的示數測的是哪個燈泡的電流?
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電流表一定要與用電器串聯的原因。
問題3:在使用電流表測量用電器的電流時,有沒有覺得有些麻煩,理想中有沒有測量方法更簡單的電流表?
設計意圖:問題1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電流表的使用規則,批判思維也是一種科學思維。而設計實驗比進行實驗更重要,設計實驗過程時,學生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圍繞實驗目的進行分析、比較、邏輯推理等。通過回答問題2,學生才能評估和使用證據進行描述、解釋正確的電流表使用規則。
環節四:練習使用電流表
教師可提供最簡單的電路,讓學生畫出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電流的電路圖,并進行分組實驗。
問題1:實驗中,有的學生將電流表接在電流流入用電器之前,有的學生將電流表接在用電器之后,哪種測量更準確?請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自己的實驗是正確的。
問題2:在實驗過程中,使用電流表進行測量有些麻煩,你能設想一個使用更簡便的電流表嗎?
設計意圖:問題1啟發學生對使用電流表測量產生新的疑問,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并為下一節探究串聯、并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作好鋪墊。問題2是一個鼓勵學生創新的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創作力也是從問題開始的,如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需要設置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質疑,學會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追求創新的解決方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塔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