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宇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初級中學 浙江紹興 311800)
相比“PPT”,無線同屏器的授課方式能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到學生中去。以前,教師在講課時總要站在講臺前,現在,教師不需要站在講臺前操作一些拍照設備,只需要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拍照,點一下手指就可以將之展示在大屏幕上,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如果能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利用一些畫圖軟件或word軟件,再配合無線同屏器,就能實現板書書寫功能[1]。
在一個實驗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教師在課堂中的實驗演示成功[2]。但由于演示實驗由于距離遠等問題,學生往往難以觀察到。使得學生不能有效參與,也不能讓學生得到有效的實驗觀察,若教師能在做演示實驗的同時,實時將操作整個過程都同步到屏幕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有以下方式:
為了克服平時教師演示過程中出現的觀察不到,特別是后排學生常常不容易觀察到細微變化等問題,教師可通過無線同屏將演示實驗投影到屏幕上進行特寫,突出重點。
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拍攝,讓學生成為攝像師,挑選一位學生拿著手機拍攝,讓學生參與實驗的開展,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并指導學生制作成視頻,以反復觀察,使實驗效果達到最佳。
老師指導學生演示實驗,有些實驗可以讓學生來做。老師作為拍攝者,老師把實驗中的重點部分突出出來,通過暫停、放大、等手段,這樣不僅能給學生一些直觀感覺,更重要的是能夠解決實驗中的難點和重點,也可以將實驗過程拍成照片,讓學生復述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從觀察現象出發進行深入思考的學習習慣。
案例一:

演示實驗內容 實驗效果對比傳統演示實驗1.由于外界光線的干擾,月相的變化難以很清楚地觀察到。學生對月相變化的成因無法認識,存在記憶性學習。演示月相的變化過程利用同屏器進行交互式演示實驗教師拍攝,學生演示1.通過調暗視頻光線,學生能較清楚地看到月球被照亮部分的變化。2.改變學生單一的視角,使其對月相有一個立體的認識。
通過以上案例,以同屏器進行交互式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
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是最好的教學資源,比如一個錯誤的答案,一個學生開小差時的動作等,都有可能成為這個過程中對教學有重要意義的資源,有時候這些資源很容易稍縱即逝。利用同屏器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使用同屏器有利于小組學生活動的展示,對學生在實驗過程或小組討論過程現場生成的新奇現象進行挖掘展示與回放。
案例二:

學生實驗內容 學生實驗效果對比傳統解決方式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開始階段,學生連接電路會出現各種故障,而解決這些故障是學生在學習電學知識過程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教師逐一面授解決,往往有些故障雷同,造成授課時間拖延。課前整理一些常出現的故障,在學生操作之后及時用多媒體展示,但一些故障也許不是當堂生成,蒼白的文字永遠無法體現現場生成的鮮活。利用同屏器進行交互式學生實驗的方式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以用手機及時拍攝故障,拍攝的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還可以拍攝學生經過點撥之后的操作,然后將拍攝視頻及時投影在屏幕上,所有學生都可以看到部分學生正確的或者是有待改進的實驗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這樣的課堂生成是鮮活的。
通過以上案例,用同屏器有利于小組學生活動的展示,把學生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或精彩語言記錄下來,學生在無意識中說出的話被老師記錄在案,供交流中分析,因勢利導地增添學生的成就感與發現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只有通過適當的、具體的科學習題的解決,才能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對概念、規律的理解、鞏固與深化所學的概念、規律。而在講解錯題的過程中,不僅是教師,學生也是,容易因為大量的習題需要講解而失去對習題講解的興趣,而同屏器是科學習題講解的好幫手,把需要講解的習題或問題拍下,投放到屏幕上,對投放的內容可以進行縮放處理,對部分內容進行不同顏色畫筆標注,提高課堂效率[3]。
案例三:

學生實驗內容 學生實驗效果對比解釋為什么紅磷燃燒冷卻后,進入的水的體積為瓶內空氣的五分之一左右。 傳統解決方式images/BZ_128_1276_2173_1547_2457.png一般模式就是把解答讀一遍,成了一種教學中的“滿堂灌”。這樣做,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究問題利用同屏器進行交互式學生實驗的方式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以用手機及時拍攝學生的答案,拍攝后在屏幕上讓大家來討論不足之處,也可以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答案,學生經過討論,然后拍攝學生正確的答案,既是對答案錯誤的學生的鼓勵,也是表揚正確答案的同學。
以上案例是初中科學的論述題,它是初中科學的難點,考查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掌握情況。
案例四:

學生實驗內容 學生實驗效果對比需要將直立的空油桶(如圖甲)沿D點推翻,試在甲圖上作出推翻空油桶所需的最小力F1傳統解決方式 呈現正確答案,糾正錯誤答案images/BZ_128_1282_2913_1565_3142.png利用同屏器進行交互式方式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以用手機及時拍攝幾種學生的答案,讓學生自己去比較,發表自己的觀點,使學生成為分析習題的主體。
作圖題是主要是用來考查學生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而用同屏器進行教學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直觀方式。這種方法同樣應用在作圖題上,作圖題的解答要求準確、規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無線同屏教學手段能夠彌補多媒體硬件設備的某些先天缺陷,讓多媒體教學由固定授課平臺向移動授課平臺的轉變成為可能,不僅可以給學生傳授新的知識,也是在帶領師生共同體驗新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突出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但教師不可一味地拿著手機去拍攝課堂上的“點滴”,這只是一種形式,需合理使用同屏器,去完美捕捉課堂上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