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前進,音樂藝術教育也得到了更多關注和較快發展,這是一門可以培養學生審美、陶冶學生情操的學科,其功能卻遠不止于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該思考如何通過音樂教育來立德樹人,滲透德育部分,從而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音樂藝術教育中關于立德樹人的研究
(一)立德樹人的內涵
立德,要求我們以德育為前提,通過正確的教育來引導人、激勵人、感化人;樹人,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正確的教育來塑造人、發展人、改變人。
黨的十八大提出,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作出了許多重要論述,并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由此可以看出,立德樹人在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應該將德育任務滲透到教學中的一點一滴,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們接受德育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二)通過音樂藝術教育來立德樹人的必要性
音樂藝術教育作為美育范疇,它可以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是一種美感教育,而通過進行音樂藝術教育又可以洗滌人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這種人格教育又是同德育相掛鉤的。音樂藝術教育的開展和發展,是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的,通過良好的音樂藝術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并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形勢下,學生們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從而形成了相較過去學生更獨立、更個性化的思想,這種現象是有利有弊的,我們需要通過音樂教育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宣揚正確的價值觀,在不同音樂作品中汲取優秀的道德品質,逐漸滲透,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道德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久發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通過音樂藝術教育來立德樹人的可行性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T作的意見》,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中宣布,要逐步啟動美育中考,并力爭在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這有力地推動了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對音樂課程的重視,在音樂教育逐步邁進大眾視野中時,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在學習中開始初步建立、發展和完善,這意味著學生是有足夠的基礎和能力去接受音樂中有關立德樹人的教育的。與此同時,國家對教師能力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更加重視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音樂教師們不僅要有能力去傳授彈唱、樂理等音樂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有能力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音樂課程中,促進學生們的道德修養提高。
二、音樂藝術教育中關于滲透立德樹人的問題
(一)音樂教育中沒有重視傳授德育理念
雖然當今時代我國教育十分倡導美育與德育的融合,落到實處時,很多教師卻忽略了在教育中滲透德育的部分,他們過度關注有關音樂本身的基礎知識,導致德育理念并沒有被落實,同時學校管理層面也對德育理念存在一定弱化,沒有積極地去引導教師,導致課堂上缺少有關傳授德育理念的內容。
(二)沒有將音樂教育與立德樹人緊密結合起來
在音樂課程上,教師時常過度重視關于曲目的理論基礎知識,從而忽略了立德樹人的功能,而實際上,音樂作品和立德樹人是可以緊密結合起來的,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只重視表面的內容,更應該深層次發覺音樂的本質。以《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來說,這是一首經典的贊頌紅色政權的二胡曲目,全曲生動地、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中央紅軍到達陜北的革命歷史史實,歌頌了紅軍不怕苦不怕難、敢于斗爭、永不放棄的偉大精神。我們在對此進行教學時,可以自然地從歌曲背景出發,并提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曲家在創作時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樂曲感受到紅軍的苦與累,并被他們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所打動,升從而反省自我,升華自我。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可以很美妙地與立德樹人緊密結合起來,并不是兩個被割裂的個體。同時,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應該有目的性地、針對性地構思好本節課要傳授的內容,不該是臨場發揮,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這樣的授課是極不規范的,將所要講授的內容提前規劃好,有助于合理分配音樂教學和立德樹人的內容與時長,不至于忽略立德樹人或將二者割裂開來。
(三)傳授德育的方法單一
我們在音樂教育中很多時候都是用闡述的方式來對學生灌輸知識,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生沒有親身加入其中,沒有獲得切身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大打折扣的,既沒有讓學生充分吸收音樂知識,也沒有很好的進行德育傳授。
(四)音樂藝術教育中的德育部分沒有相關考核
課程教學并不是音樂教育的最后一步,為了教學的完善我們還應該設置相關方面的考核,也許正是因為沒有考核階段,才會讓學生下意識對德育部分引起忽視。在當今的教育形式中,設置相關考核無疑會讓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都更重視有關德育的深入探究。
三、通過音樂藝術教育來立德樹人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
要想通過音樂藝術教育來立德樹人,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教師不僅應該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優秀的表達能力與白省能力,也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通過自身的高尚品質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身上的高尚品德。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教師往往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自身的高尚品質打動學生,這是勝過千言萬語的。
(二)將音樂教育與立德樹人緊密融合
筆者在前文提到,當今的音樂教育并沒有與立德樹人緊密結合起來。教師應該在備課階段就來思考這節課中音樂教育與德育之間的關系,將作品本身與德育方面整合起來,深入分析其中的德育知識,并在授課的時候能用適當的方法將德育呈現出來滲透給學生。音樂教育是多種多樣的,音樂作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有著民族心、民族魂,構成了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所以教師應該深入理解作品,挖掘出各類作品中不同的品質與精神,在音樂教育中有層次地、有目的地傳授給學生。
(三)豐富音樂課程形式,從多角度傳授德育理念
要想通過音樂教育來立德樹人,我們應該做到的是豐富音樂課程形式,當前我們的音樂課程略顯單一化,沒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沒有充分培養他們的認識美、感受美的能力,還有想象力和創造性。通過多種音樂課程進行授課,尤其要設計實踐課程,摒棄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說教方式,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作品的內在情感,從而豐富了實踐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在實踐中獲得與同學配合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集體精神、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四)開展專題教育,滲透德育功能
開展專題教育是一種強有力的教學方式,將同一種類型或主題的音樂作品集合到一起去講授,可以讓學生們對其中蘊藏的音樂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今年正逢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不應該忘記這有血有淚的百年征程,借此機會,教師便可以組織一場有關紅色歌曲的專題教育,如把《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洪湖人民的心愿》等作品集結到一起講授,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歷代的偉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堅強樂觀的偉大人民,從而激發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養成高尚品質。
(五)將音樂藝術教育中的德育部分加入考核
考核作為一種外力形式,在筆者看來是有必要設立的。雖然它不是音樂教育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卻是課程結束后一種有效的考察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將音樂教育中的德育部分設人考核,明晰學生們對德育的吸收與理解,從而內省當下的教學手段是否適用于學生.再適當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設定教學內容。
四、結語
音樂教育與立德樹人屬于教育領域中的兩類,二者卻相輔相成,有著密切的聯系,德育是音樂教育的靈魂,而音樂教育是德育的載體。音樂教育培養我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在音樂教育中加入立德樹人的部分可以升華塑造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優秀青年。通過音樂藝術教育來立德樹人,是需要我們長期研究探討的主題,對促進教育質量與學生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
徐揚蕾: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音樂學、音樂教育、民族器樂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