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關鍵詞:紅色文獻;縣(市)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
摘 要: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們的回信中指出:“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讀常新。”縣(市)公共圖書館擔負著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使命。隨著新時代新媒體的普及,紅色文獻的閱讀推廣面臨手段單一、內容單薄等問題,文章探討了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重要性,指出了新媒體環境下縣(市)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6-0026-03
1 背景
圖書館館藏紅色文獻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蘊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縣(市)公共圖書館應以“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宗旨,積極投身到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做好紅色文獻的閱讀推廣工作。
2 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重要性
2.1 紅色文獻的內涵
紅色文獻記錄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成立期間中國共產黨各機關各部門、基地以及各個地區出版的各種文獻資料,其中包含黨的領導干部的思考成果,黨組織下發的各種文件以及中國共產黨基地出版的各種圖書和雜志。紅色文獻記載著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的中國人民長期革命斗爭的結晶。紅色文獻不僅與各地區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教育等有重要聯系,而且也包括在這些文獻基礎上衍生的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料。
2.2 紅色文獻的特點
紅色文獻記載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軍隊的早期革命活動,對于研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軍隊的歷史沿革具有重要價值。紅色文獻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本稀缺與斷檔等特點。然而,由于年代久遠、戰爭等外部因素,很多珍貴的紅色文獻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因而現存的紅色文獻稀少且極其珍貴。受各個地區不同地理條件和歷史背景的影響,紅色文獻與各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該地區與革命戰爭期間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教育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都屬于該地區的紅色文獻。紅色舊址、紅色標語、流行歌謠、故事和傳說是中國革命歷史傳播的載體,也是當代青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媒介,對中國革命歷史的傳承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紅色歷史文獻不僅內涵豐富,而且載體形式多樣,主要包括書籍、報紙、畫冊、報告、電報、通知、口號、書信等文字信息;印章、袖標、旗幟等紅色實物;錄音帶、錄像帶、圖片等紅色聲像;重要人物舊居,重要會議舊址、重要戰爭遺跡等紅色遺址。受戰爭年代特殊環境的影響,紅色文獻的印刷和發行數量非常有限,并且又經歷了多年戰爭的洗禮,因此保存下來的書籍和期刊質量均不高。
2.3 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同時要求廣大領導干部要注重“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以“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良革命傳統”。紅色文獻是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是推進文化育人的重要資源。推廣紅色文獻有助于在縣(市)級民眾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紅色文獻包含了中國的革命理論、革命經驗和革命精神,代表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紅色文獻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形成,記載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偉大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閱讀學習紅色文獻的過程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感悟到在漫長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中逐步形成的紅色文化精髓,有助于當代年輕人樹立堅定的信念。因此,進一步深入推廣紅色文獻對縣(市)級紅色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3 縣(市)級讀者閱讀現狀
3.1 閱讀方式多樣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的閱讀載體從傳統的紙質文獻向數字化終端轉變,電子閱讀時間持續增加,閱讀內容也更具實用性和商業性。人們獲取閱讀資源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如:通過智能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閱讀。新媒體環境下,縣(市)公共圖書館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方面面臨新的困境與挑戰。
3.2 閱讀率不斷上升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民書籍報刊的綜合閱讀率持續增長,其中數字化閱讀率有較為明顯的提升,相較而言,選擇紙質載體書籍報刊的讀者逐年減少。這一現象在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得更為顯著。
3.3 紅色文獻備受關注
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這些富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脫胎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又在新形勢下不斷進行再生再造、凝聚升華。目前,“紅色文化”已成為縣(市)級人民群眾關注的亮點,人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紅色文獻資源。
4 多媒體環境下縣(市)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閱讀推廣策略
4.1 構建新媒體閱讀環境
目前,一部分縣(市)公共圖書館館藏紅色文獻資源不夠豐富,資源更新不及時,圖書館基礎數字化建設不完善,導致讀者無法獲得較好的紅色文獻資源。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縣(市)公共圖書館開展新媒體建設。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圖書館新媒體建設的資金投入,從而使縣(市)公共圖書館有充足的資金用于媒體設施建設,如升級館內網絡基礎設施、設置便捷的USB端口等數字傳輸設備等,為讀者營造舒適的閱讀氛圍。其次,圖書館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建紅色資源數據庫,利用數字借閱機、多媒體瀑布墻、朗讀亭等先進的數字設備充分滿足讀者在線閱讀紅色文獻的需求。此外,縣(市)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分時段展播紅色文獻資源,創造沉浸式紅色閱讀環境,全面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
4.2 創新新媒體閱讀推廣方式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紅色文獻推廣提供了新路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在縣(市)級民眾中廣泛普及,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為人們所熟知,人們可以通過各類網站和小程序獲取知識,這為紅色文獻推廣提供了便利條件。面對新時代的變革,充分運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是縣(市)公共圖書館的最佳選擇。不同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傳播快、交互性強的特點,能夠幫助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地獲取知識與資源。與此同時,新媒體推廣不受時間、空間等客觀因素的限制,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推廣范圍。
4.3 利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活動
一般來說,縣(市)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受教育程度不一,閱讀習慣各不相同,對紅色文獻的閱讀興趣也有差異。縣(市)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舉辦各種類型的紅色文獻推廣活動,提高讀者對紅色文獻的關注度,如:在微信、微博開設“品味紅色經典”欄目,向讀者推薦紅色經典作品;也可以設置投票、評論、轉發、點贊等環節以提高讀者的參與積極性。縣(市)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將線下活動與線上活動結合起來,借助動畫、電影、音頻等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推廣。每個縣(市)都有數量不等的紅色紀念館、博物館,圖書館可以搜集整理與紅色場館相關的紅色文獻資料,組織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進行現場閱讀;也可以舉辦紅色資源圖片展、紅色故事分享會、讀書報告會、我與先輩比童年、黨史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把閱讀與現場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活動結束后,圖書館可以把每次線下活動制成音視頻資源,通過網站、微信平臺等對外發布,以吸引更多讀者關注并閱讀紅色文獻。
5 結語
紅色文獻閱讀推廣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協同聯動,才能取得預期效果。新媒體環境下,縣(市)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基層公共圖書館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服務中的作用,為紅色文獻閱讀推廣落到實處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張勝峰.基層公共圖書館地方革命文獻開發與推廣:以《翔安紅色記憶》系列連環畫編輯出版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0(10):32-37.
[2] 譚雯,謝春鳴.淺議數字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推廣[J].圖書館研究,2014(3):60-62.
[3] 張慧玲.基于蜻蜓效應的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研究[J].時代金融,2017(12):286.
[4] 孫超.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閱讀推廣實踐探索:以遼寧省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0(6):72-75,54.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1-05-24
作者簡介:王 瑤(1972— ),射陽縣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