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人工智能;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
摘 要:人工智能時代,人們對智慧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闡述了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服務的轉型,列舉了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內容,分析了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指標,并提出了相關的發展策略,以期推動圖書館智能化服務水平的提升。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6-0099-03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互聯網+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逐漸形成,圖書館正在朝著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方向轉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圖書館普遍以新技術的應用為重點開展建設工作,積極樹立智能化服務理念,引入智能設備,開展智慧服務[1]。人工智能是范圍十分廣泛的科學,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總的來說,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圖書館應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智慧服務,并擬訂智慧服務指標,及時評估服務效果,推動自身的持續發展。
1 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服務的轉型
圖書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擴展了服務內容,提升了服務水平,在技術層面為自身的縱深改革提供了保障。人工智能技術使圖書館的各項操作更加簡潔、信息服務更加個性化、檢索服務更加精準高效。
1.1 操作簡捷
一般來講,讀者必須辦理讀書卡或借閱卡才能進入圖書館閱讀室借閱文獻資源,各項操作都需要借助讀書卡或借閱卡完成。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開通了人臉識別功能,讀者不必借助讀書卡或借閱卡借閱文獻資源,可以直接通過面部識別認證進入圖書館查詢或借閱館藏文獻資源。另外,讀者在圖書館的每一次操作都會以數據的形式保存在圖書館數據庫中,人工智能系統可通過大數據計算的方式分析讀者的閱讀偏好,并自動為讀者推薦相關資源,在簡化讀者操作步驟的同時,提升了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1.2 個性化信息服務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難以滿足對資源專業性要求較高的讀者的需求,容易出現館藏資源不足、檢索時間過長等問題[2]。圖書館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跟蹤并分析讀者的借閱軌跡,記錄讀者在不同書架的停留時間,構建完整的讀者圖譜,預測讀者有可能感興趣的文獻資源,進而提高采購和服務效率,滿足不同讀者的個性化服務需求。個性化信息服務提高了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效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讀者檢索、獲取資源困難的問題。
1.3 精確的檢索服務
圖書館傳統的檢索模式要求讀者有較高的搜商,且檢索效率低下。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將神經網絡學習技術引入檢索系統,該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個性化特征,對其輸入的關鍵詞進行拆解,利用模糊算法進行模糊匹配,極大地提高了檢索服務的精確度。
2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
2.1 個性化感知系統
智慧圖書館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搭建了萬物互聯的智能平臺,并利用智能監控設備等軟硬件打造了個性化感知系統。讀者可借助個性化感知系統輕松完成對智慧圖書館資源的檢索、借閱、歸還等操作。同時,智慧圖書館可將智能設備收集的數據進行匯總并集中處理,進而為讀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
2.2 信息的智能化分析
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基礎是大數據。智慧圖書館通過收集和分析大數據,不斷挖掘讀者的閱讀偏好,為開展個性化的智慧服務奠定了基礎。隨著5G通信技術的興起,圖書館能夠以視頻的形式推介館藏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加直觀的動態信息服務和新奇的閱讀體驗[3]。
2.3 資源的智能分類
傳統的圖書館會按照主體、來源等條件對館藏文獻和信息資源進行分類儲存,讀者檢索、獲取資源的難度較高。隨著讀者閱讀需求的日益增長和資源檢索方式的創新,智慧圖書館采用更加智能的資源分類方法,在對館藏資源進行語義分析、詞法分析和層次化整理的同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中間語言,對檢索關鍵詞進行補充。資源的智能分類能夠提高讀者檢索資源時的準確度,提高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3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指標
智慧服務指標必須涵蓋智慧圖書館的所有構成要素,考慮到服務對象的差異性,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指標應兼顧空間服務和技術服務的定量表征。詳見表1[4]。
4 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發展建議
4.1 優化指標評價體系
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指標以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務和智慧決策為基本框架[5]。圖書館應以智慧感知為基礎,依照智慧決策的客觀要求,強化智慧管理,并重點關注智慧服務。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能否主動學習先進服務理念、完善自身功能、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是衡量其智慧服務水平的關鍵依據。因此,圖書館應進一步優化智慧服務指標評價體系,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
4.2 豐富智慧服務內容
全面、完善、高效的智慧服務能夠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因此,圖書館應借助智能化的信息技術實現自身服務的轉型,充分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不斷豐富智慧服務內容,使智慧服務更加人性化、智慧化。
4.3 創新評價機制
智慧服務評價機制能夠決定圖書館智能化服務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各省級圖書館可牽頭擬訂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服務評價流程,重點強調圖書館智能化服務中的前瞻性指標[6]。各地市級圖書館可根據自身和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補充個性化的智慧服務指標,在宏觀和微觀方面創新和完善智慧服務評價機制。
5 結語
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人工計算、智能學習等新技術不斷涌現,智能化轉型成為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對智慧圖書館智慧服務指標的研究,對于推動圖書館創新智慧服務模式和突破發展瓶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解宇.新服務:智慧圖書館對讀者服務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圖書館界,2015(3):10-12.
[2] 李燕.淺析圖書館智慧化水平測度[J].知識經濟,2015(8):36.
[3] 劉春暉.智慧圖書館視域下的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變革[J].黑龍江科學,2019(13):102-103.
[4] 劉玉靜,張秀華.智慧圖書館智慧化水平測度評估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8(5):98-102.
[5] 張樹,朱琳,李曉冉.智慧圖書館建設與創新服務[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9):123-124.
[6] 戈文錦.智能化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和趨勢[J].信息記錄材料,2019(3):81-82.
(編校:馮 耕)
收稿日期:2021-05-21
作者簡介:徐冰娟(1976— ),山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
本文系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教育學青年課題“制度效應與秩序回歸:我國當前語境下社會教育實踐困境與突破”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CAA17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