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燕 王傳順

摘要 :本文以綜合性醫院為研究對象,對現有醫院空間服務功能進行理論性研究與總結,歸納大醫療大健康背景下綜合性醫院的空間服務設計原則。最終提出對未來新型醫療空間具有參考性、可行性的設計策略,以期提升創新服務型醫療室內空間的設計水平。
關鍵詞:大醫療大健康 ;綜合性醫院 ;空間服務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4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碼 :1672-7053(2021)07-0119-0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general hospita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duct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ummary on the spatial service functions of existing hospitals, 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spatial service of general hospit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medical care and great health. Finally, the desig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and feasibility for the future new medical space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ign level of innovative service medical interior space.
Key Words :Greater Medical Treatment and Greater Health; General Hospital; Space Service Design
1 大醫療大健康環境背景概述
2016 年全國健康大會習總書記提出把全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19 年由于投資建設理念的變化,十四五全國醫院投資規劃中發改委明確提出,要建設讓病患更有尊嚴、更溫暖、更美好的醫院服務環境。例如,病房要夠大、要有軟裝等,提倡尊重患者的情感服務。大健康體系的構建不僅需要建立健康的價值觀,還要設計符合未來醫療健康體系的醫療空間,這也是未來醫養空間設計師的重要責任。
2 綜合性醫院的空間劃分
我國實行三級醫療體制,按醫療服務職能的不同可劃分為綜合醫院、各類??漆t院、針對特殊人群的專門醫院(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療養院、傳染病院,腫瘤醫院等),以及醫學研究機構、衛生防疫機構、生物制品研究和檢驗機構、醫學院校 等 [1]。本文的綜合性醫院以《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作為依據 :(1) 建設規模為 200 床—800 床(尤其以 500 床以上規模最為典型); (2) 項目構成需包含門診部、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保障系統及生活設施等,另外有相當比例的醫院還包括科研和教學設施 [2]。
綜合性醫院的門診部是對病患進行初診、復診及診斷治療等醫療行為的場所,是醫院中較為重要的空間。它主要涵蓋的功能空間有候診區、診療區、檢驗與檢查區等。綜合性醫院門診部患者的就醫流程,如圖 1 所示。門診患者常規診療流程為掛號分診、候診、診區診室診斷、檢查返回、診斷、收費取藥。門診區域的工藝流程同時影響著醫院室內空間的排布,全科就診患者會第一時間擁擠在門診區域,因此門診大廳空間的設置與分流尤為重要。大型的綜合性醫院需要醫療街去分流醫患流線,因此醫院也越建越大,病患需要在院區內直達想要去的科室也越來越難,若遇到緊急情況,科室與醫技檢查區之間的遙遠距離會讓病患疼痛難忍,從而降低患者的體驗感。
急診一般與門診是相連的,承載醫療應急、搶救、全科應急檢查等功能服務,在常規的醫療流程下急診空間較為擁擠,可達性要求較高。
3 大醫療大健康環境背景下綜合性醫院的空間服務設計原則
3.1 服務性原則
現存傳統綜合性醫院的醫療服務管理模式效率低、體驗差、環境擁擠,基本上談不上服務,醫療工作人員工作節奏較快,病患排隊時間長,接受服務時間短暫。大醫療大健康背景下醫療健康服務管理受“互聯網 +”與分級診療模式的影響,候診區與二次候診區的設計與環境需要更新。以上海某三甲綜合性醫院為例,由于病患流量過大,空間設計不合理,常常導致入口擁堵、電梯排隊等情況。在綜合性醫院的公共空間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空間的服務性,入口處需要有足夠的交通空間便于疏散人流,空間設計不宜復雜 ;其次導向指示需清晰明確、指向性強。最后服務臺與自助機器設計要充分考慮流程的合理性,以醒目便捷的方式避免人流返流,緩解公共空間的交通壓力。
3.2 應變性原則
綜合性醫院的空間設計需根據醫療需求與醫療技術的發展不斷調整變化,還要充分考慮醫療的復雜特性與未來不斷變化的特性,要求空間具有最大可能的應變能力,這對于醫院建筑空間設計師也是極大的挑戰。特別是在門診醫技樓空間中,其公共空間服務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空間變換的需求。近兩年,許多具有發熱門診的綜合性醫院承擔了巨大的人流壓力,從功能角度對綜合性醫院的公共空間提出了靈活可變的空間組合需求,從而滿足正常功能之外的應急需求。
所以在醫療公共空間的設計之初,為了滿足空間的可變性,首先要充分留白,在各診療相互銜接的區域留出足夠的面積滿足應急使用 ;其次在大廳、中廳、轉換廳等大型公共空間,減少固定設施及固定家具的排布,以滿足空間組合的變換需求 ;最后在現有固定診療的空間設計中,利用可拆卸活動隔斷來分割空間,搭配新型材料縮短空間轉換的設計周期。
3.3 健康化原則
目前,健康化的空間環境對人們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認可,綠色生態的醫療空間環境也會受到病患與醫護工作者的親睞。根據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分析,人的需求層次由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組成,而病患就醫時的心理需求會大于生理需求。良好、溫馨的公共空間環境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就醫者憂慮的心理狀態,同時也可減輕醫護工作者的工作壓力,提升醫護工作的服務水平,緊張的醫患關系也會得到改善,形成良性循環,達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4 大醫療大健康環境背景下綜合性醫院的空間服務設計策略
在大醫療大健康背景的數據支撐下,未來在門診—急診—病房—醫技之間的空間服務與功能將會發生變革,醫療空間設計的發展方向會受益于智慧醫療的發展,醫療服務體系與醫院空間所承載的功能會將進一步轉化。
4.1 分級――空間分級,服務均衡
在醫療資源緊缺的現代社會,特別是一線城市綜合性醫院因大而聚集了“輕、重、緩、急、疑、難”各類病患,使得醫院空間復雜且空間使用頻率不均衡,又因醫療技術的發展而受到諸多限制。在大醫療大健康背景下,使得人們更多關注醫院的即時服務水平,醫療數據也更加清晰,需要在醫院資金與人員滿足的情況下,將醫療功能空間分級,釋放單一功能屬性的空間壓力。比如,在上海市某三甲醫院的 B 超科室,需要接受所有科室的病患檢查需求,使得病患的檢查預約時間漫長,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診治,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根據數據,衡量醫院中各科室的檢查需求量,在特定需求量較大的科室專門設立 B 超檢查室,分級釋放空間壓力,滿足病患的醫療需求,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4.2 可達――清晰明確,高效快捷
在綜合性醫院診療對患者的最大障礙是就醫難、服務效率低,無論輕重緩急,病患都需要經過醫療的一套操作流程才可以順利就醫。對醫療工作者的難點是醫療服務周期長,重復診療情況過多,拉長同一患者的復診周期,導致對患者病癥的再次解讀??蛇_設計的原則是在整個醫院設計的初期,在即時可達的公共區域設計全科中心,滿足一般診療或開藥患者自助快速就診,提高醫療服務的高效性。同時在醫院的空間設計中,充分利用色彩與標識,使各診療區域明確可辨別,利用數字劃分區域,搭配色彩便于患者識別,也能滿足老人與兒童就醫的通用設計。
4.3 精準――數據中心,遠程醫療
在大醫療大健康背景下,病患可以通過線上預約醫生、掛號收費、預約檢查等方式提升就醫效率,減少線下在醫院的排隊時長,增加就醫有效性,累計個人醫療數據。醫生也可以通過智能醫療數據,精準地悉知每一個病患的既往病史,檢查結果,同時也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對病患進行精準診治,提高醫療服務效率。醫院也需要在此基礎上增加數據中心,為醫生提供遠程醫療就醫的場所。
4.4 轉換――應急預案,彈性組團
在綜合性醫院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將醫療空間分為固定與彈性功能組團。固定的功能空間,例如手術室、重型機器放射診療區等需要精準定位設計,并留有一定的擴建空間面積 [3] ;彈性的功能空間,例如各診療空間,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通過模塊化組合的設計方法進行更新變化 [3]。
4.5 藝術――情感訴求,人文關懷
醫院中的公共藝術設計使空間具有康復性功能,尤其在全民健康的社會環境下,與治病的宗旨相同。因此打造具有藝術情感化的醫療空間體驗也成為了未來綜合性醫院需要打造的目標 [4]。營造具有藝術情感化的醫療空間體驗,需要充分考慮幾個維度的藝術化體驗感 :第一,從門急診病患的心理特征角度出發,門急診病患一般來說就診心理是希望空間有序、有條不紊、程序簡單可達,能盡快得到救助,在這種心理需求下,在藝術氛圍的營造上應盡可能以視覺滿足為主,交流互動的藝術裝置為輔,打造愉悅感與認知體驗感 ;第二,從住院病患的心理特征角度出發,根據輕重緩急不同群體,在病區康養區營造具有認知感與信賴感的藝術情感化的空間體驗 [5] ;第三,從科研辦公及醫護工作者的心理特征角度出發,需要在緊張的工作環境與壓力下得到情緒的緩解,建立具有榮譽感、連接感的空間。三個不同維度的方面,充分考慮綜合性醫院的使用群體,了解不同群體的心理需求,定制藝術化體驗空間,達到真正的療愈目的。
5 結語
綜合性醫院設計是個兼具復雜性與發展性的課題,全民健康發展使得人們對醫院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本課題在此環境需求下提出對醫療空間服務的設計原則與策略,是對未來醫療空間設計的有意義的研究。不僅能提高病患與醫護工作者的使用感受,還能促成醫患關系的良好互動,實現醫療空間的核心價值。
本文系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應用型研究類(1 類)項目《大醫療大健康環境需求下的綜合性醫療空間的系統性構建》(項目編號:19-1 類 -0118- 綜)。
參考文獻
[1] 王四國.當代綜合醫院改擴建的總體設計研究 [D].華南理工大學,2008.
[2] 張蘭.系統化的大型綜合醫院潔凈手術部的標準化設計研究 [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06.
[3] 滿莎.綜合醫院的醫療功能空間組合研究 [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08.
[4] 楊旭,孫博.淺析醫療空間的公共藝術百分比實踐 [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8,19(08):70-73.
[5] 陳波,鄒峻.臨終關懷醫院室內環境人性化情感設計研究 [J].工業設計,2018(12):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