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飛 王新葉


摘要 :陜西堯頭窯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村落景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陶瓷生產的自然環境及居民傳統的審美觀念、地域風俗、思想意識等。通過對堯頭村的特色分析可知,堯頭村豐富的自然地理要素和歷史人文要素共同構成了空間結構清晰、精神內涵獨特的古窯址村落景觀。研究據此分別從宏觀的整體環境保護、中觀的空間分區優化以及微觀的藝術特色延續等方面,探索了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堯頭村景觀保護的基本策略。以期帶動堯頭村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復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 ;陜西堯頭村 ;景觀保護
中圖分類號 :TB49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碼 :1672-7053(2021)07-0123-02
Abstract :The ceramic production of Yaotou Kiln in Shaanxi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The village landscape largely reflect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ceramic production and the residents' traditional aesthetic concepts, regional customs and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aotou Villag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ich natural geographical elements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of Yaotou Village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landscape of ancient kiln site village with clear spatial structure and unique spiritual connot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strategies for landscape protection of Yaotou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macro overa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medium spatial zoning optimization and the micro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ontinuation. In order to driv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vival of Yaotou Villag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Yaotou Village; Shaanxi Province; Landscape Protection
1 陜西堯頭村的特色
堯頭村位于陜西渭南澄城縣西南十公里處,是渭北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場,其歷史可追溯到漢代(公元前 206—8 年)。據縣志記載“澄城瓷砂”始于唐(公元 618 年),鼎盛于清,清朝堯頭村“有窯戶 40 余家,產銷量頗極一時之盛”[1]。2006 年 6 月堯頭陶瓷被國務院認證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 4 月堯頭村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 年 8 月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榜單,2014 年 2 月被評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可見其文化底蘊之深厚。
1.1 環境特色
古窯址村落一般都對選址非常重視。一方面,陶瓷燒制和銷售需要靠近陶土、樹木、水源等原材料,還需要有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另一方面,傳統陶瓷燒制對氣壓和氣溫條件要求十分嚴格,故古窯址村落多選址在低海拔地區 [2]。堯頭村平均海拔 550多米,四季分明,地理條件優越,所處位置臨近洛水,水運、陸運發達,通衢便捷。村落西北側,洛河、縣西河環繞,溝深坡陡,南部塬面平坦,與黃土臺塬相連,整體形成了山環水抱的自然格局。
1.2 建筑特色
堯頭村遺留有大量的瓷窯建筑群、窯爐和作坊,以及大量陶瓷文化特色鮮明的窯居四合院民居,村落建筑形制因而有別于一般的窯居傳統村落。村民通常以青磚、匣缽和陶器作為基本原料,裝飾建筑立面、砌筑庭院圍墻、鋪砌街巷道路,或者稍加改造形成裝飾小景等。尤其是以“罐罐墻”為代表的建筑景觀,深刻體現了廢棄陶瓷的再利用,以及傳統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營造智慧(如圖 1)。
1.3 文化特色
長期的陶瓷生產在堯頭村形成了濃郁的古窯文化特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許多相關的民間故事、詩詞、民謠等,都生動描繪了堯頭窯世代相傳的工匠精神和堯頭陶瓷的生產盛況。如今,傳統手工制陶工業雖已衰敗,但堯頭村仍保留了部分陶瓷產業,推動了堯頭窯陶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陜西堯頭村的景觀保護意義
陜西堯頭村以陶瓷文化為背景,不同于一般的傳統村落。其建筑、街巷等空間深受陶瓷產業文化影響,與陶瓷生產相呼應,景觀別具一格。記錄著村落的發展變遷,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和藝術內涵 [3]。挖掘整理村落自身的內涵與特質,避免同質性或模式化建設,是堯頭村保護性建設的最佳選擇 [4]。
2006 年堯頭窯遺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國家認證以來,很多外出打工的陶瓷藝人陸續返鄉,重開爐火,大批游客爭相前來感受中國傳統的陶瓷文化 [5]。古窯址村落映射并記錄了往昔村落生產生活的智慧,不僅傳承了陶瓷文化,還促進了鄉村振興。
3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陜西堯頭村的景觀保護策略
3.1 完整保護傳統陶瓷生產村落的空間環境特征
堯頭村的選址和建設結合了自然條件和生產生活的需求,在空間上形成了“聚落—居住用地—生產用地—林地—道路”相結合的景觀層次。優質的水源、樹木和陶土資源長久以來保障了堯頭窯陶瓷的生產,發達的水路和陸路運輸促進了陶瓷產業的蓬勃發展。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關于特色保護類村莊的指導意見,堯頭村滿足了生產生活的空間格局及形態特征,既是古窯址村落景觀特色的環境基礎,也是古代陶瓷工商業村落選址建設的智慧體現。因而其周圍的山體、 水 系、 林 地、窯爐建筑,連同頗具陶瓷藝術特征的村落本體都需加以保護(如圖 2)。
3.2 統籌利用歷史空間結構進行分區保護與優化
堯頭村北側為明清古窯遺址群共計 27 座,中部為制瓷產業窯爐建筑群,南側為居民生活用地,共有從清朝到民國時期的民居和祠堂建筑 97 處,村內入口處遺留有歷史商業街,整個村落空間結構鮮明,依山借勢,別具一格。根據鄉村振興的指導性建議,應將其視為陶瓷文化博物館以及陶瓷文明的見證者,在尊重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分區保護優化。主要可分為古代窯址保護區、傳統陶瓷生產區、陶瓷工藝體驗區、陶瓷文化展示區、傳統村落生活區等 5 個區域。
3.2.1 古代窯址保護區
村落北側遺留著大量古窯建筑,依據遺跡進行原真性保護與恢復的原則,應尊重遺存現狀并實施就地保護,從而將其優化為生動、直觀的古窯址文化展覽、科普、宣傳與觀賞基地。
3.2.2 傳統陶瓷生產區
傳統陶瓷生產區以中部制瓷產業窯爐建筑群為中心,注重打造手工產業景觀,確保村落景觀的完整性、原真性和生態性。以正在使用或尚未廢棄的生產窯爐為依托,保留、恢復其使用功能,再現傳統制瓷工藝,傳承陶瓷文化。
3.2.3 陶瓷工藝體驗區
陶瓷工藝體驗區旨在為參觀者提供一個手工體驗場所,通過親身體驗拉胚、泥塑、彩繪等傳統制瓷工藝,感受陶瓷文化與手工藝人生產生活的場景。設置陶瓷藝術館、陶瓷博物館,打造堯頭村陶瓷文化體驗和傳承的基地。
3.2.4 陶瓷文化展示區
陶瓷文化展示區結合位于村落入口處的歷史商業街設置,該區域因古時商販在此聚集買賣或運輸瓷器而形成。其保護與優化,一方面在于恢復陶瓷商業街環境景觀,以及傳統制瓷工藝表演、慶典及祭祀等傳統文化活動 ;另一方面,從陶瓷歷史文化要素到現代陶瓷展示藝術,運用古今陶瓷文化的不同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觀節點,讓游客從多種角度來體驗堯頭村陶瓷文化的魅力。
3.2.5 傳統村落生活區
堯頭村遺留的大量窯洞四合院民居建筑,也是堯頭村最具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需在原有建筑風貌之上進行改造修繕,優化傳統建筑、街巷、村落公共空間等陶瓷文化景觀展示內容,增強傳統陶瓷文化景觀的魅力,為村落發展帶來活力。
3.3 延續古窯址村落陶瓷文化藝術的美學特征
價值重建是化解鄉村文化危機的有效途徑,鄉村傳統文化傳承需要再認同、再創新的過程 [6]。歷史上,堯頭窯以黑瓷稱著,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然而,對比世界上著名的陶瓷環境或建筑裝修景觀,堯頭村環境質量和美學品質不高。
堯頭村古窯遺址村落擁有豐富的臺塬地貌、大量的廢棄陶瓷器物,具備較好的大地景觀的創造特質和條件。可以用藝術手段復興鄉村,進而帶動鄉村地區社會、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發展,引導大地藝術家介入并指導居民一起創造,推動廢棄瓷器物的精致利用,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村落環境景觀,實現傳統村落復興。
4 結語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古窯址村落融入了與陶瓷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獨特文化景觀。本文通過對陜西堯頭村古窯址村落自然地理和歷史文化特色的分析,提出了景觀保護策略。以期帶動堯頭村的經濟發展,傳承傳統鄉村文化。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 :52078405)。
參考文獻
[1] 澄城縣志編纂委員會.澄城縣志(陜西省地方志叢書)[M].西安 :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
[2] 韓馨蝶,鄭浩東,史婉秋,等.古窯址村落地域文化景觀構成要素及特征分析 [J].吉林農業,2019(17):44-45.
[3] 李正軍,徐冉,陳方園.文化傳承與發展驅動的傳統村落景觀設計創新研究 [J].設計,2018(22):140-142.
[4] 鹿風芍,齊鵬.鄉村振興戰略中美麗鄉村建設優化策略研究 [J].理論學刊,2020(06):141-150.
[5] 田錫超.泥火淬“精靈”一窯知千年 ――走進古老而神秘的澄城縣堯頭窯遺址 [N].陜西日報,2020-10-27(16).
[6] 趙霞.傳統鄉村文化的秩序危機與價值重建 [J].中國農村觀察,2011(03):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