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張忠德
6月5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活動現場。 攝影/王鵬
3月30日,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以下簡稱“秦創原”)在西咸新區啟動。這是陜西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促進經濟發展,獲得技術進步,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選擇。
日前,陜西省發布《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秦創原”將圍繞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這條主線,以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為總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區等都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聚焦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把“秦創原”打造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建設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大平臺。
據了解,到2023年,陜西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將建成雙創服務平臺30個以上,創新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億元。重點領域建設50個以上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及其他新型研發機構,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以上,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達到2000家。
“秦創原”每個字都飽含深意。“秦”是從秦漢至今陜西的簡稱;“創”代表創新、創業、創造和創優;“原”則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創新驅動的高原、高地,讓創新成果源源不斷走向全省、全國。
為什么要創建“秦創原”?
陜西作為“科教大省”,擁有豐厚“家底”——100多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機構、300多家國家級園區平臺、70多個國際創新合作平臺以及百萬人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但也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轉化慢、轉化難、轉化率不高的問題。如何破解這些“痛點”“堵點”,便是陜西舉全省之力決意打造“秦創原”這一平臺的初衷,也是陜西針對上述問題交出的最新答卷。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上,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為“秦創原”定調:著力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科技成果產業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以構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為創新驅動加力加速,讓創新成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可以說,“秦創原”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實現校地校企合作、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推進政產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承擔著共同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創新驅動發展總源頭的重要作用。
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介紹,為加快“秦創原”建設,陜西梳理出了內容涵蓋“五大類、70條”的“秦創原政策包”,主要包括科技人才、成果轉化、企業創新、科研平臺、服務體系等五大類。這些政策措施在“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作為申報窗口統一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陜西省委、省政府還將設立“秦創原”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用專項資金,初步確定規模為一億元、連續實施3年,主要用于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國內頂尖人才、科技經紀人及創新創業急需人才。
隨著“秦創原”的正式落地,陜西已經進入了“科技創新”的新賽道,“秦創原”作為陜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也將是這場比賽中陜西隊的加速器。
“秦創原”的“總窗口”設立在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這一思路,與“秦創原”的設計重點——打通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產業鏈路密不可分。
作為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為主體布局的西部科技創新港,正成為西部地區科技人員最為密集和活躍的區域。僅西安交大一家,就在這里聚集了包括數十名院士在內的3萬余名科研人才。從這里可以看到“秦創原”的全貌,可以獲得“秦創原”的全部信息,可以知曉“秦創原”的所有政策。
不僅是高校,大批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都在此域布局。走進陜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西部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核酸檢測實驗室——“風東實驗室”已經投入使用。自誕生之初,公司即一直踐行“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像“佰美基因”這樣,充滿創新動能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在西咸新區不勝枚舉。截至目前,已落地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7家,完成融資企業8家,1家企業融資已達上億元。
3月30日,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正式揭牌,首批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獲授牌并頒發首批種子基金投資意向書。
法士特高端商用車變速器智能化生產線。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作為國際國內“雙百強”企業,陜西法士特集團長期致力于汽車零部件和高端裝備制造生產,由于所處完全競爭的行業,因而企業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采取了很多措施來保持競爭力??偨浝眈R旭耀說:“‘秦創原的設立對于法士特集團來講,是基礎創新加強核心競爭力的契機?!彼硎荆鳛橐粋€企業,他們將利用好自己在創新領域的優勢,密切和“秦創原”各個平臺交互,提升核心競爭力,使法士特在后續產業升級、制造業轉型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為陜西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做出獨有的貢獻。
近年來,西咸新區還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形成強有力的企業孵化“引力場”,源源不斷地為科技創新領域注入活力。2020年,西咸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13%,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較2018年增長5.7倍和4.3倍。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落地后,西咸新區將緊緊圍繞“兩鏈”融合集成服務,以科技成果轉化、科創企業孵化為重點,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互動,通過專業、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實現科技創新“一鏈辦”、科創人才“一次辦”,為科創企業、創業團隊提供多樣化、協同化、全周期的服務。
6月5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舉行。本次集中開工項目32個,總投資448.2億元,將為秦創原在載體空間、資源集聚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再添新動能。
可以說,本次項目集中開工是秦創原建設進程中重要里程碑,全部建成后對加速形成技術創新引領、科技企業聚集、創業活力迸發、產城有機融合的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2月23日,西安交大—開山股份低溫液體膨脹機科研成果轉化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西安交大能動學院孫金菊教授團隊歷經15年研發,突破了低溫液體膨脹機技術,取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10余項。本次合作是西安交大將創新港打造成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的又一重要成果。
而說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另一環——企業,如何服務好企業,讓企業落得穩、發展得好,也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重要任務。而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鎮則是承載企業發展的物理空間,該小鎮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總體定位,園區集科技企業孵化加速、IDC數據中心、硬件研發中心、IT工業生產及酒店公寓等生活配套服務功能于一體。
據了解,西部云谷一期、二期已經投入運營,園區現有注冊企業2000余家,集聚商湯科技、西交思創、天邁科技、西北機電等硬科技標桿企業,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秦創原”承載著奠基開路的重大使命,進一步激活它的內涵,不斷擦亮陜西創新驅動發展名片,必將為陜西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探索路徑開拓新局;為陜西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