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韜 蘇州外國語學校
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基礎進行深化。對學生不僅僅是運動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解核心素養基礎下,學校體育課程更加深入地三維教學。學生在身體運動技能、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進行更加具象的教學模塊設置。學校體育運動技能與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自身所提高的素質相結合時,每節體育課程在更高深度的層次進行教學有效培養,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傳統的學校體育課堂對教學目標、教學主體和教學內容,以及最終的教學評價方面,都是基于學生在學校體育課堂上進行各種體育鍛煉和體育知識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在學校體育課堂上對于本質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之外的素質教育,這也是在未來體育課堂深度教學過程中,所要重視和轉移的課堂教學重點。
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體育學科被認為是副科,學生的參與性都不高。而且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也較為枯燥,先進行熱身運動,再講授體育知識,最后進行體育活動,這樣的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初中生在體育活動時都會做一些與體育無關的事情,把體育課上成了活動課。而且體育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體育技能進行評價和指導,讓初中生誤以為自己的體育技能已經達標,從而不再進行深入的研究。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初中體育教師沒有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展開,沒有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組織和精心設計,導致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也間接降低了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學校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語文、數學、英語等重要學科上,對體育學科的教學較為忽略,甚至出現其他科目占用體育課的情況,這樣做雖然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長此以往還有可能引發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經濟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中學生的健康狀況,當今時代中學生往往會有較強的懶惰心理,從而導致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學生都會在中學階段制訂減肥計劃,還有部分學生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而導致過度肥胖,同時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很多學生逐漸失去了自信心,形成了自卑心理,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另外,教師沒有相關的教學體系做參考,就無法有效地設計體育教學內容,教師只能根據主觀想法學習與訓練課程,缺乏合理的教學體系,使得學生無法真正在體育教學中強化身體素質,同時,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初中體育教師對學生一段時間內的體育學習效果進行科學評價,不僅可以細致地把握每位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還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和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而在后續教學中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指導學生更好地開展體育學科的學習,使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顯著提高。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初中體育教師忽略了學習評價這一重要內容,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此需要盡快加以彌補和完善。
體育深度教學,不僅僅是對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知識表面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從深層次延伸至其他學科,使學生全面發展并且能夠積極的運用知識。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衍生出更多的多維能力,而這種能力將變成一種態度與價值觀的體現,使淺層次的知識變成學生個體在未來適應社會的個人能力與素質。體育深度教學更加注重教師的個人能力,在實際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通過科學化的設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完成一連串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娛樂以及愉悅身心的教學過程中,達到提高運動能力和運動知識技能,在情感體驗、價值觀和運動態度上都有很好的提升。深層次的教學,需要體育教師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并且在教學主體的轉變中,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地融入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反饋教學中的各種不適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共同進步,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能力。以科學素養的目的,體育深層次的教學也是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改革點,是現階段我國通過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多學科融合。突出學生在學校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與運動興趣的養成。
在實際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沒有密切聯系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需求,對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選擇和恰當運用,導致整個體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教師要深化教學手段,使之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并根據教學實際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小組合作。初中體育教學涉及很多運動項目,需要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將小組合作教學方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2.任務驅動。為了讓學生更有目的性地進行體育學習,初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制訂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使體育教學目標更快更好地達成。
傳統的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運動技能與健康知識的提升。在深度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在健康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生鍛煉的主體都有了很高的規定。要求學生能夠在進行基本的運動知識的同時,又能夠形成具有自己個性體系的健康體育鍛煉習慣,以及終身體育的意識,這也是體育深度教學延展性與全面性的體現。體育教師要在深度教學過程中,將體育教學的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引導學生通過體育課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實際經驗,進行有效的加工,從而使學生能夠引起參加體育鍛煉過程中的興趣愛好,讓學生以自主驅動力進行自身體育鍛煉的同時,激發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并且在體育課過后能夠自主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使學生通過學校體育課程的學習,潛意識地與平時的生活習慣進行結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也是體育深度教學所要進行的內容。同時,學生要以體育運動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各種交流形式和處世道理進行自我融合,最終形成具有個性特征的價值觀體系以及社會社交能力。
客觀的教學評價可以幫助老師對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提出極具針對性的參考建議和方法,以此指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學習,進而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效果。具體教學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適度的自評,并適當拓展評價范圍,將學生學習態度、課堂教學情況、體育考試成績、后續改進情況等滲透其中,讓學生和教師能夠通過評價對實際學習和教學效果有一個客觀認識,也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表現有一個大致了解,并及時發現學習表現不夠突出的地方,然后在教師引導下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彌補和完善。教師則可以通過評價對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進行重新梳理,尤其是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薄弱之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評價進行優化調整,以便進一步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體育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內容,還要適當引入課外知識,把握初中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可以積極配合體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資源,因為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滲透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增添了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培養了初中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初中體育教師要搜集本地的傳統民間游戲,通過多媒體為學生進行示范,還可以播放民間體育游戲的視頻資料,使初中生受益匪淺,增強民族自豪感。還可以鼓勵初中生回家后向長輩請教,詢問本地有哪些別具特色的民間游戲,然后回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不僅豐富了初中生的體育知識儲備,還有利于弘揚體育精神和傳統體育文化。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開展傳統游戲主題活動,組織初中生進行傳統游戲對抗,給有特長的初中生帶來展示的機會,操場上留下了一群活力四射、朝氣蓬勃的身影,激勵著初中生在傳承中創新與發展。民間體育游戲可以穿插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導入新課時使用能夠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在授課之后使用可以強化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在課后使用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由此可見,傳統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課堂的推廣是十分必要的。
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是學生體能技能戰術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在學校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最基本的運動技能與健康知識的認知和了解,是學校體育課程學習的關鍵。同時,對深層次的體育教學來說,學生更應該掌握最基本的運動素養。體育深度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的綜合性培養與全面的發展形勢,讓學生能夠突破基礎體能的基礎上,在原有自身的環節進行自我的認知與情感價值的體驗。根據單一的體運動技能,不斷地認知和拓展其他的運動項目所帶來的價值,讓體育深度教學對學生在更高層次的認知有一定積極的影響,并通過深層次的教學,培養學生在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集體生活等價值觀體系的建立都更加全面。體育深度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在基礎的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達到更高的水平,又能夠讓學生以運動知識體系為依據,建立起自己的認知體系,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并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認識各種鍛煉的本質方法,使學生能夠自我在生活當中進行操作。這也是體育深度教學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出相適應的技術動作教學內容,在簡單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根據特定的邏輯,以及自身的批判學習能力進行更加復雜和難度的體驗式學習。學生能夠通過學校體育課程的學習,引入到其他多學科的思考模式,從而更加深層次的拓展體育多元化的培養理念,注重學校體育課程與多學科的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動腦的習慣。
本文就如何對初中階段傳統體育教學有效性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在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越發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而體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教師要深化初中傳統的體育教學認識,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對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進行優化完善,使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更加順利、高效的開展,并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學生通過對體育學科的學習,其知識、技能和素質等也會得到有效培養,從而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