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承載著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在高校課程思政不斷推行下,實現學科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是教學發展的必然,通過各學科和思政的融合,促進教學內容和學科的共同發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可以有效完成思政和體育的雙重育人,通過對學生體育和思政的培養和教育,實現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
從目前的高校體育教育發展來看,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還是以技能和體能教學為主,體育教師也只注重體育教學和科研,對于在課堂中融入思政元素重視程度不夠。雖然目前高校中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體育教師較多,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獨到的理解,并且在體育教學中也貫徹國家和教育部對身體素質提升的要求,但在體育教學中落實思政育人的教師較少。雖然部分教師能貫徹思政育人,并且日常也在鉆研體育與思政的融合,但是在實施教學中過于死板,把思政和體育育人融合度和契合度不夠,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沒有調動學生學習思政知識的積極性,反而造成了學生的煩惱。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能著重講思政,但也只是老師說,學生聽,沒有真正將思政育人放到內心,無法真正轉化為課堂知識,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影響了思政育人和體育育人的融合。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體育教師等問題的出現,都是在體育教學中貫徹思政育人理念。從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情況來看,體育教學中雖然教學質量較高,但是體育教學中體育和思政的融合經驗明顯不足。另外,學校也沒有對所有的體育教師進行專門的教育和培訓,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在教學中貫徹思政教育,并且很多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研究的積極性不高,也沒有對體育和思政的融合進行有效性的研究,造成了體育和思政育人模式還停留在基礎階段。
大學體育作為全校公共課程的組成部分,體育教師所面對的是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生的需求和特點也各不相同,對于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貫徹思政育人的理念也不相同。如果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同樣的教學方法,就會影響體育和思政育人的效果。目前來看,很多高校的思政育人理念針對性不強,對于學生的專業、特點、思想等都不能及時把握,且缺乏思政育人意識,在體育教學中不能把思政育人理念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影響了體育思政育人的效果。此外,思政教育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該融入更多的中華文化和中華體育精神,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教育的重要載體,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或傳統體育項目的興趣,針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其思維特點也不相同,對于理工類的學生,因為學生大部分是學理科的,沒有文科的基礎,對于人文類的信息接收也具有一定的困難,而文科類的學生基礎較好,但是推理能力不足,對于一些問題的認識較為客觀,這都影響了體育與思政的融合。
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并且在教學中往往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教授學生基本的技能,學生通過學習和模仿,掌握其基本的動作要領和技能。在教學中未能加入思政元素,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并且不能將體育傳統文化內容很好的傳授給學生,影響了體育和思政融合的有效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也沒有發揮專業項目的思政育人優勢,沒有將中華體育精神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體育教學中,在教學中也沒有融入思想政治知識,沒有將思政育人的目標和體育育人的目標進行融合,影響了體育和思政育人的效果。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基本是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但是從全民健身和新時代體育教學的發展來看,體育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還需要讓學生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在體育和思政融合中,需要充分挖掘體育課程的體育精神、體育品德等,才能更好地實現體育與思政的有機融合。目前來看,高校教師缺乏對體育課程和自身專業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也沒有通過思政育人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此外,在體育教學中還需要多種形式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和思政教育中。目前,在共建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很多學校和教師還沒有真正認識到體育課程思政的優勢和重要性,不能將體育育人和思政育人的教學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這也給體育和思政融合育人的效果起到了制約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只注重了技能和體能的教授,忽視了對學生思政教育、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傳授,在授課中,教師也沒有根據專業發展的特長,與學生進行溝通,不能加強學生的人文關懷,導致了學生不能理解體育課程思政。同時,在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沒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上課中也缺乏對學生的關懷,過于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沒有貫徹思政育人的理念,更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思政建設。另外,除了在體育課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還可以通過體育競賽、體育社團等方式,進行體育與思政的融合,不斷培養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在目前高校的體育發展中,除了體育競賽外,還需要加強體育社團的建立,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高校目前的體育場地和設施也不健全,沒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此外,部分高校還存在體育師資和體育活動場地不健全的問題,很難讓學生真正領會體育精神和體育育人的魅力,影響了體育和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教育意義。
在目前各高校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體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思政意識,通過培訓加強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并且通過教學加強學生的基礎技能、理論知識和思政教育等,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品德,通過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工作目標。在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同時,要強化學生對于課程思政建設的認同感,避免學生出現思想偏差,要強化教師在課上進行思政教育宣傳。其次,要加強教師思政育人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教學中,通過專業方向,挖掘專業方向的思政育人功能,通過教學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同時要融合體育育人和思政育人,不斷推動學生對于體育和思政的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最后,通過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需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逐漸將體育育人和思政育人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政學習和發展水平。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很多學生上體育課時不認真聽講,也不認真學習,認為自己平時也會基本的鍛煉,只要學習基本技能就可以了,自己也不會參與到體育行業或者體育事業的發展中,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種觀念是存在偏差的。如果學生在學習期間思想境界缺乏,或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水平不足,在步入社會后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影響自身的職業發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其實很多競賽項目和教學課程都和思政教育息息相關,并且很多體育項目中包含了體育精神和中華傳統文化,這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還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同時也能把體育和思政相融合,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深入挖掘,通過不斷地挖掘、凝練等形式,不斷引導學生打開思想,讓學生接受體育文化或者體育精神的熏陶,幫助學生樹立對體育的正確認識。另外,也可以將思政元素融入體育競賽和學校體育活動中,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等。幫助學生了解和關注體育與思政的發展。
目前,社會熱點問題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體育教師應該時刻關注時事政治,利用社會熱點,針對熱點中的思想及價值等方面,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可以結合疫情和世界體育競賽中國家運動員的表現,為體育教學提供充分的思政教育資源。另外教師也要充分挖掘蘊含中華體育精神的教育資源,為體育育人和思政育人創造條件。也可以結合疫情,讓學生了解在疫情下如何居家進行鍛煉身體,可以通過從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作出的貢獻,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宣講,引導學生加強對生命的敬畏,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學生對于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要求較高,比較喜歡具有喜劇且具有時代信息的教育。針對大學生的要求和特點,體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和特點,通過新媒體創新教學方法和形式,來調動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情。另外,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引導學生關注思政和體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或者在課堂中,利用手機或者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關注體育和思政,同時引導學生觀看完畢之后,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以此來引導學生關注思政,解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和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教學中貫徹思政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